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倡导探究型学习,而《电工基础》正是一门适合开展探究型学习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开放课堂、善于质疑、敢于想象、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学后反思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探究型学习 自主探究 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思考怎么做,而不是由教师教给他们已经思考好的现成结论。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启发和诱导学生,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多层面的活动,包括通过观察、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调查研究、实验来收集、分析、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或作出评价,以及交流结果。通过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方式组织活动,发挥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所有内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理论,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实际联系紧密,特别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职中学生在初中已形成不学、厌学等许多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如何调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现总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他们的思维,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只会冷漠对待,被动参与甚至很少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2、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是开放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例如,《电工基础》中的“串联谐振电路”,该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是电子专业课中的基础电路,它是很多谐振等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际生活也密切相关。若按照传统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串联谐振,然后讲述它的特点,再介绍谐振电路的应用和通频带。只要学生了解了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
探究性学习则不然,其教学重点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①对“谐振”的了解,什么是谐振电路的模型。②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③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些参数?④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⑤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善于质疑,敢于想象。探究性学习是围绕着问题解决的求知过程,因此,能否设计出好的问题系列是探究的关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到电容器串联时,提问:已知电容器C1:40uF,150V,C2:60uF,400V串联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讨论电容能否安全工作。学生先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然后与额定比较发现C1分到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而C2分到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学生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C1被击穿,C2能安全工作。此时,有一部分学生质疑:总电压500V加到什么地方了?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探究,又不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中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在“串联谐振电路”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总结出“阻抗最小时,电路处于谐振状态”;于是提出根据“阻抗三角形中电感感抗等于电容容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而且还可用电压三角形中电感、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路是否处于谐振状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有可能探究出新的发现。
5、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这一步骤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经验、形象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探究性思维活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始,学生可能一度思考不下去,如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教学中,学生一下很难想出单相电源与三相对称电源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引导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通过相量图方法来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
6、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可能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和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学生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最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付强,《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OL]
关键词:探究型学习 自主探究 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思考怎么做,而不是由教师教给他们已经思考好的现成结论。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启发和诱导学生,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多层面的活动,包括通过观察、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调查研究、实验来收集、分析、解释数据,得出结论或作出评价,以及交流结果。通过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方式组织活动,发挥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所有内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理论,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实际联系紧密,特别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职中学生在初中已形成不学、厌学等许多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如何调动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现总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他们的思维,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只会冷漠对待,被动参与甚至很少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2、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是开放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例如,《电工基础》中的“串联谐振电路”,该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是电子专业课中的基础电路,它是很多谐振等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际生活也密切相关。若按照传统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串联谐振,然后讲述它的特点,再介绍谐振电路的应用和通频带。只要学生了解了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
探究性学习则不然,其教学重点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①对“谐振”的了解,什么是谐振电路的模型。②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③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些参数?④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⑤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善于质疑,敢于想象。探究性学习是围绕着问题解决的求知过程,因此,能否设计出好的问题系列是探究的关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到电容器串联时,提问:已知电容器C1:40uF,150V,C2:60uF,400V串联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讨论电容能否安全工作。学生先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然后与额定比较发现C1分到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而C2分到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学生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C1被击穿,C2能安全工作。此时,有一部分学生质疑:总电压500V加到什么地方了?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探究,又不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中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在“串联谐振电路”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总结出“阻抗最小时,电路处于谐振状态”;于是提出根据“阻抗三角形中电感感抗等于电容容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而且还可用电压三角形中电感、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路是否处于谐振状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有可能探究出新的发现。
5、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这一步骤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经验、形象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探究性思维活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始,学生可能一度思考不下去,如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教学中,学生一下很难想出单相电源与三相对称电源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引导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通过相量图方法来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
6、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可能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和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学生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总结经验比检讨错误更加重要。所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指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感动自我之处,然后才是我怎样做得更好。最后把探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付强,《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