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实践 能力
正文: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心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皮亚杰发生学观点,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变发动了储在内心的力量。”兴趣是一块“吸铁石”,有了它常使愉快感和求知欲成为学习,思维的伙伴。
如课本第三册中《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指导学生思考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律责任。这节课孩子们兴趣一定很浓,兴致高,能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新潜能。创新教育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内心的感受,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在表达自己意见和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
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我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理由。“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我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出色。
三、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质疑是创造之母,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源于质疑。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作为教师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这种敢问敢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师只有诱发、点拨课文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疑深、疑诱、疑广,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发表独具个性的意见,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亚里斯多德说:“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一番疑问,一番长进。”悬念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激起学生创造欲望。
如人教版课本第七册中《长城》一课,老师说:“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长城成为了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成为我国重点保护遗址。我国也对这些文物遗址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同学们情绪高涨,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长城被写进国歌里,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下面就让我们唱起国歌,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魄。
四、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探究创新。
我在教学《口语交际—父母的爱》这节课时,利用《感恩的心》这首紧扣主题的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出哪些人值得我们感恩,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主题。通过书中列举的具体事例,以及播放歌曲《爱唠叨的妈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各不相同的表达方式都是一个主题---对孩子的关爱。从而理解父母,甚至责骂自已都是一种爱。在理解父母爱的基础上,老师再利用课件讲述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告诉学生动物都懂得感恩,何况我们人类,我们也应该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从而升华主题。渗透《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告诉学生自己的父母也会一天天老去,明白关爱老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最后,利用板书让学生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不仅仅只需要爱,还需要理解、包容、微笑、责任等等,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父母、关爱父母、感恩父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畅所欲言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学生深层次理解到父母的爱,从而懂得感恩父母,达到了教学目的。
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家庭家务劳动,品尝生活甘苦。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写出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奥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实践 能力
正文: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心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以皮亚杰发生学观点,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变发动了储在内心的力量。”兴趣是一块“吸铁石”,有了它常使愉快感和求知欲成为学习,思维的伙伴。
如课本第三册中《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指导学生思考小鱼在乎什么?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律责任。这节课孩子们兴趣一定很浓,兴致高,能取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新潜能。创新教育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内心的感受,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在表达自己意见和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
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我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理由。“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我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出色。
三、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质疑是创造之母,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源于质疑。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作为教师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这种敢问敢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师只有诱发、点拨课文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疑深、疑诱、疑广,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发表独具个性的意见,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亚里斯多德说:“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一番疑问,一番长进。”悬念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激起学生创造欲望。
如人教版课本第七册中《长城》一课,老师说:“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长城成为了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成为我国重点保护遗址。我国也对这些文物遗址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同学们情绪高涨,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长城被写进国歌里,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下面就让我们唱起国歌,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魄。
四、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探究创新。
我在教学《口语交际—父母的爱》这节课时,利用《感恩的心》这首紧扣主题的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出哪些人值得我们感恩,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主题。通过书中列举的具体事例,以及播放歌曲《爱唠叨的妈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各不相同的表达方式都是一个主题---对孩子的关爱。从而理解父母,甚至责骂自已都是一种爱。在理解父母爱的基础上,老师再利用课件讲述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告诉学生动物都懂得感恩,何况我们人类,我们也应该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从而升华主题。渗透《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告诉学生自己的父母也会一天天老去,明白关爱老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最后,利用板书让学生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不仅仅只需要爱,还需要理解、包容、微笑、责任等等,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父母、关爱父母、感恩父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畅所欲言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学生深层次理解到父母的爱,从而懂得感恩父母,达到了教学目的。
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家庭家务劳动,品尝生活甘苦。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写出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奥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