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永不磨灭的印象。下面我就几篇经典的古诗文谈谈中国传统人物形象塑造给大家带来的视觉享受。
一、燕瘦环肥——细瘦中的丰盈,简约中的充实
中国传统中的人物刻画早在有创作开始就已存在。《山海经》中的精卫,《九歌》中的湘君,《诗经》中的怨女情郎、爱国志士等等,都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或幽怨,或阳刚,或愤恨的人物。虽是简笔勾勒,但人物形象却丰满到栩栩如生。那么作者是用了哪些手法来做“简笔画”的呢?
请随我的笔先到《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看看吧。
此文章中,作者着力刻画了子路、曾皙、孔子这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的形象成为人们津津乐谈的对象。究其因,首先在于那看似无意却有意的语言描写。
如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简单的一句话,子路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能在国家遭受强敌(人祸、天灾)之时,力挽狂澜;显示了自己的理想——谨遵老师所教的礼治,让国人懂礼,将礼发扬光大;展示了自己的性格——率真务实。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而孔子的这句短短的评价,则从侧面刻画出子路不够谦让的品性,虽是率真,但过于鲁莽。
再如曾皙:“异乎三子者之撰。”——先试探试探老师的意思,看看老师会不会让自己说。表现了曾皙谨小慎微,尊师重礼的态度。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言语中,没有杀伐征战,没有国弱敌强,却让人看到了春天那充满生机的一幕——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人小孩成群结队,每个人脸上写满欢笑。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祈福,祈祷年年的风调雨顺,国运昌盛。这幅“舞雩春归图”有力地证明了曾皙理想确实与前几位同学不同,说明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另外也证明他是一位渴望和平,讨厌战争的人;是一位不务虚,喜欢用行动证明一切的人。更是一位将“礼治”发挥到极致的人。委婉含蓄的语言中,字字铿锵,透露着自信自强。恰到好处的语言,将人物精神画到淋漓。
其次,或简或繁的动作描写也更有力地活跃了人物的灵魂,让人物形象更饱满。
子路在说话时,作者只用两个字——“率尔”就勾勒了他的动作,让人想象到他的神态:一脸的自信与坚毅;满眼的憧憬中看到的是他对实现理想的渴望。也正是这种急切的心境指引了他的行为,让大家都觉得他太过鲁莽。所以,简单的动作描绘刻画了一位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灵魂!
而对曾皙的动作描写,相对来说作者就细致得多了。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作者驾驭繁简的创作需要,可另一层面,让我们来细细咀嚼一番。随着老师的一声问“点,尔何如?”曾皙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请大家不要忘了,当孔子在问他的另几位得意门生的时候,那些孩子们可是一问立刻就答的。他们没干别的事,专心跟老师聊天,看来确实是很想找到一个知音。今天,老师给了自己这个机会,怎么能不踊跃发表见解呢?只有曾皙,他似乎无所谓有人知,也无所谓无人知,一心一意地专心弹瑟。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一位不欲与人争的谦让者的形象。正是不与人争,所以才过得洒脱安适,才会显得更加从容自信。
而文段转折处的一个“后”字,看似不经意的动作描写,却更刻画了一位好学求知,稳重懂礼的学生形象,让读者读完全文后,也会如孔子一般“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下面,我们用一张图表的方式,就可以将子路与曾皙这两个人物形象,具体展现出来了:
■
总之,作者在此文中,正是做到了化繁为简,化简为繁,用动作的细节来回应语言上的表现,才让人物形象显得既细瘦却又丰盈,既简约却又充实!
二、水月镜花——此情可待成追忆,此人犹在画中游
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作者谈到了三个女人的形象——母、祖母与妻。一句温情脉脉的“儿寒乎?欲食乎?”,就勾画出母亲慈爱的形象,让未见生母的“我”以及作者都潸然泪下;一句“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则画出了一位既疼爱孙儿,又为家中将有继承人而自豪的祖母的形象。言语虽是不多,但殷殷期盼之情尽在语言动作间,怎不令未达理想的人“长号不自禁”?而一句“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就画出了一位体贴、温婉、好学、坦诚率真且与作者志同道合的妻子的形象。所以,当妻半路离世之后,作者怎么还能直面这个让他快乐过、却永远让他睹物思人的轩子,有心修复这个轩子呢?往事如烟,一切随风,那美好的人和事已幻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只能追忆,不能触摸,她们真正融入了那最柔软的人心深处,成了千古不磨的“画壁”。这就是简约的叙事性描写融合真挚抒情给人物形象带来的永难忘怀的效果。
当然,适当的环境描写也能达到“水月镜花”的效果。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诗人就用冬至驿站中一盏孤灯亮到深夜,拉长了独坐客的影子的环境描写,刻画了一位思家心切,难以入眠的游子的形象;皎然和尚的《寻陆鸿渐不遇》,诗人也用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环境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刻画了一位高人逸士的形象,诗人对归隐的向往之情,也就显得空灵脱俗了。
所以,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展现,正应了王维的那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真正是空谷传音,幽兰独放!
★作者单位:江西景德镇一中。
一、燕瘦环肥——细瘦中的丰盈,简约中的充实
中国传统中的人物刻画早在有创作开始就已存在。《山海经》中的精卫,《九歌》中的湘君,《诗经》中的怨女情郎、爱国志士等等,都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或幽怨,或阳刚,或愤恨的人物。虽是简笔勾勒,但人物形象却丰满到栩栩如生。那么作者是用了哪些手法来做“简笔画”的呢?
请随我的笔先到《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看看吧。
此文章中,作者着力刻画了子路、曾皙、孔子这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的形象成为人们津津乐谈的对象。究其因,首先在于那看似无意却有意的语言描写。
如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简单的一句话,子路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能在国家遭受强敌(人祸、天灾)之时,力挽狂澜;显示了自己的理想——谨遵老师所教的礼治,让国人懂礼,将礼发扬光大;展示了自己的性格——率真务实。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而孔子的这句短短的评价,则从侧面刻画出子路不够谦让的品性,虽是率真,但过于鲁莽。
再如曾皙:“异乎三子者之撰。”——先试探试探老师的意思,看看老师会不会让自己说。表现了曾皙谨小慎微,尊师重礼的态度。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言语中,没有杀伐征战,没有国弱敌强,却让人看到了春天那充满生机的一幕——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人小孩成群结队,每个人脸上写满欢笑。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祈福,祈祷年年的风调雨顺,国运昌盛。这幅“舞雩春归图”有力地证明了曾皙理想确实与前几位同学不同,说明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另外也证明他是一位渴望和平,讨厌战争的人;是一位不务虚,喜欢用行动证明一切的人。更是一位将“礼治”发挥到极致的人。委婉含蓄的语言中,字字铿锵,透露着自信自强。恰到好处的语言,将人物精神画到淋漓。
其次,或简或繁的动作描写也更有力地活跃了人物的灵魂,让人物形象更饱满。
子路在说话时,作者只用两个字——“率尔”就勾勒了他的动作,让人想象到他的神态:一脸的自信与坚毅;满眼的憧憬中看到的是他对实现理想的渴望。也正是这种急切的心境指引了他的行为,让大家都觉得他太过鲁莽。所以,简单的动作描绘刻画了一位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灵魂!
而对曾皙的动作描写,相对来说作者就细致得多了。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作者驾驭繁简的创作需要,可另一层面,让我们来细细咀嚼一番。随着老师的一声问“点,尔何如?”曾皙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请大家不要忘了,当孔子在问他的另几位得意门生的时候,那些孩子们可是一问立刻就答的。他们没干别的事,专心跟老师聊天,看来确实是很想找到一个知音。今天,老师给了自己这个机会,怎么能不踊跃发表见解呢?只有曾皙,他似乎无所谓有人知,也无所谓无人知,一心一意地专心弹瑟。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一位不欲与人争的谦让者的形象。正是不与人争,所以才过得洒脱安适,才会显得更加从容自信。
而文段转折处的一个“后”字,看似不经意的动作描写,却更刻画了一位好学求知,稳重懂礼的学生形象,让读者读完全文后,也会如孔子一般“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下面,我们用一张图表的方式,就可以将子路与曾皙这两个人物形象,具体展现出来了:
■
总之,作者在此文中,正是做到了化繁为简,化简为繁,用动作的细节来回应语言上的表现,才让人物形象显得既细瘦却又丰盈,既简约却又充实!
二、水月镜花——此情可待成追忆,此人犹在画中游
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作者谈到了三个女人的形象——母、祖母与妻。一句温情脉脉的“儿寒乎?欲食乎?”,就勾画出母亲慈爱的形象,让未见生母的“我”以及作者都潸然泪下;一句“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则画出了一位既疼爱孙儿,又为家中将有继承人而自豪的祖母的形象。言语虽是不多,但殷殷期盼之情尽在语言动作间,怎不令未达理想的人“长号不自禁”?而一句“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就画出了一位体贴、温婉、好学、坦诚率真且与作者志同道合的妻子的形象。所以,当妻半路离世之后,作者怎么还能直面这个让他快乐过、却永远让他睹物思人的轩子,有心修复这个轩子呢?往事如烟,一切随风,那美好的人和事已幻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只能追忆,不能触摸,她们真正融入了那最柔软的人心深处,成了千古不磨的“画壁”。这就是简约的叙事性描写融合真挚抒情给人物形象带来的永难忘怀的效果。
当然,适当的环境描写也能达到“水月镜花”的效果。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诗人就用冬至驿站中一盏孤灯亮到深夜,拉长了独坐客的影子的环境描写,刻画了一位思家心切,难以入眠的游子的形象;皎然和尚的《寻陆鸿渐不遇》,诗人也用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环境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刻画了一位高人逸士的形象,诗人对归隐的向往之情,也就显得空灵脱俗了。
所以,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展现,正应了王维的那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真正是空谷传音,幽兰独放!
★作者单位:江西景德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