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的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企业的传统管理体制建立在计划和行政管理基础上,企业间信用关系薄弱,企业内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功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种弊病越来越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贸易融资和结算方式对我国企业的管理规范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是当前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
信用是指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在商品交换中是指交易的一方能够如约偿还另一方财物或服务而取得的信任。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信用结算方式中,信用风险是指买方拖欠卖方货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上普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巨大信用风险而无力解决;另一方面企业也无法或不能正常发挥信用能力,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产生信用风险,总体上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信用理念。信用理念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动力源。我们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信用管理,往往对客户的一些重要信息都未了解就匆匆交易。有的企业片面追求合同数量,忽视其后艰难的帐款回收。还有的企业虽初步认识客户信息管理重要性,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到新客户、小企业,但事实上正是那些熟悉的老客户、知名的大企业才容易违约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缺少客户信用管理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客户信用状况。有些企业在与老客户合作中,缺乏动态信用信息,对客户某些变化视而不见,直到发生信用风险,悔之晚矣。有的企业对新客户缺乏足够的信用信息,以偏概全,导致判断失误。还有的企业在利益诱惑下,只看重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信用等级,一心只想成交,结果货、款两空。
企业内部缺乏信息沟通。由于业务分工不同,许多客户的宝贵信息,分别集中在不同业务部门或一些具体业务人员手上。如各部门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业务人员不注重信息的上报,往往就影响客户各类信息间有机联系及完整性,这样便不利于管理者对客户作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缺少规范的信用制度建设。一些企业没有或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部门间信用管理职责分工不清,缺少规范、严格的信用政策,对客户无法进行全方位的信用分析,缺乏信用监控,从而使经营中信用管理缺乏主动性,较多盲目性。
社会信用滑坡,客户经营不善。这是目前企业相互拖欠货款最主要原因。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资金匮乏,甚至严重亏损,致使信用等级下降,无力偿还货款。特别是社会对失信违法行为惩处不力,造成事实上的“守信吃亏,失信获利”,没代价的用别人的钱挣钱,成了一些企业生财之道。使得一些守信企业也不得不为了保证本企业资金周转,采用同样手段拖欠他人货款,从而使债务关系复杂化,形成困扰我国企业经营发展的“三角债”魔链,至今剪不断,理还乱。
降低信用风险的措施
降低信用风险,一是律己,二是防人。要从确立理念、完善制度、提升能力等方面,扎扎实实抓落实。
树立信用理念,重塑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
诚信是做人之本、富企之策、兴邦之源。社会上诚信滑坡,是导致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狠煞这股歪风,就要重塑良好的诚信理念。诚信理念应包括如下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按规则规范办事的观念、合作双赢的观念、社会责任观念、质量观念、法制观念、义利观念、效益与公平相统一的观念等。树立信用理念,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做起。从企业到机关,从地方到中央,各级领导者不仅应是诚信的倡导者,更应是诚信的示范者,是信用理念建设的实践者、推进者和“卫道士”。想重塑良好诚信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用诚信塑造自身新型的文化性格,引领职工、群众走诚信兴企、诚信兴邦之路。
加强诚信规范和制度建设,完善信用体系。
法制主外,道德主内;法制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内外结合,刚柔并济,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人们诚信意识淡薄和信用严重滑坡的严峻形势下,遏制当前失信泛滥的势头,只有法制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在法制的规范下,建设信用体系才是诚信建设治本之策。要大力推行名符其实的信用等级制度,将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等级与为之提供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联系起来。对花钱买卖“AAA”者绳之以法。彻底改变“守信吃亏,失信获利”和惩罚过轻的现状,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对信用违法惩处力度,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信用关系的锐利武器。
同时企业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信用机制,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从整体上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应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让全体员工的诚信行为有一个规范和标准。既要从制度上体现对诚信行为的鼓励和保障,又要使违反诚信制度者受到严厉惩罚。
一个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很多具体内容,其中应包括信用管理政策、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信用风险控制原则及程序、应收帐款监控制度、拖欠帐款处理办法和清欠程序以及建立信用管理部门等。
修炼内功,提升信用能力
为防范信用风险,一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强化内部信用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外部信用防范机制,切实做好客户的诚信情况调查,搞好信用风险的评估和论证工作;三是要用我们的诚信行动大力倡导和推动社会信用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创建诚信企业”活动,争创诚信标兵企业。
大造声势,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信用小气候。要大力宣传诚信的意义,使职工充分认识诚信建设与企业生存攸攸相关,克服“信用建设与己无关”、“诚信吃亏”等错误思想,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信用建设”实践,形成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耻辱氛围。使信用建设成为企业职工人人关心、人人热心、人人参与、人人信守的活动,让诚信在职工心中扎根,尤其是在领导、营销、财务、质量等重点人群中扎根。
规范行为,应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根据信用管理的特点和内容,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职工行为,降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例如客户信用管理技术、信用分析技术、应收帐款管理技术等。企业各部门、各业务员收集的信息,要集中统一管理,及时沟通,互相分享,形成对客户统一、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以信用额度为中心的交易审批制度,由信用管理人员调查、制定信用额度,业务人员积极配合,控制超出客户信用能力的发货。严格欠款追收制度,货款逾期未收回,要发函催讨,催讨未果,要停止再发货,仍不付款者要考虑提请诉讼和仲裁。要强化信用管理考核,对于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
建立队伍,尽快培养信用管理人才。企业要建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信用管理人员。另外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经理和销售人员尤其是各级管理者,都应具备足够的信用管理知识和技术,并作为其职能考核的内容。各级领导要把诚信建设纳入议程,作为兴企兴邦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防范信用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费任编辑:罗志荣)
信用是指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在商品交换中是指交易的一方能够如约偿还另一方财物或服务而取得的信任。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在信用结算方式中,信用风险是指买方拖欠卖方货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上普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巨大信用风险而无力解决;另一方面企业也无法或不能正常发挥信用能力,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产生信用风险,总体上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信用理念。信用理念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动力源。我们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信用管理,往往对客户的一些重要信息都未了解就匆匆交易。有的企业片面追求合同数量,忽视其后艰难的帐款回收。还有的企业虽初步认识客户信息管理重要性,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到新客户、小企业,但事实上正是那些熟悉的老客户、知名的大企业才容易违约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缺少客户信用管理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客户信用状况。有些企业在与老客户合作中,缺乏动态信用信息,对客户某些变化视而不见,直到发生信用风险,悔之晚矣。有的企业对新客户缺乏足够的信用信息,以偏概全,导致判断失误。还有的企业在利益诱惑下,只看重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信用等级,一心只想成交,结果货、款两空。
企业内部缺乏信息沟通。由于业务分工不同,许多客户的宝贵信息,分别集中在不同业务部门或一些具体业务人员手上。如各部门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业务人员不注重信息的上报,往往就影响客户各类信息间有机联系及完整性,这样便不利于管理者对客户作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缺少规范的信用制度建设。一些企业没有或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部门间信用管理职责分工不清,缺少规范、严格的信用政策,对客户无法进行全方位的信用分析,缺乏信用监控,从而使经营中信用管理缺乏主动性,较多盲目性。
社会信用滑坡,客户经营不善。这是目前企业相互拖欠货款最主要原因。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资金匮乏,甚至严重亏损,致使信用等级下降,无力偿还货款。特别是社会对失信违法行为惩处不力,造成事实上的“守信吃亏,失信获利”,没代价的用别人的钱挣钱,成了一些企业生财之道。使得一些守信企业也不得不为了保证本企业资金周转,采用同样手段拖欠他人货款,从而使债务关系复杂化,形成困扰我国企业经营发展的“三角债”魔链,至今剪不断,理还乱。
降低信用风险的措施
降低信用风险,一是律己,二是防人。要从确立理念、完善制度、提升能力等方面,扎扎实实抓落实。
树立信用理念,重塑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
诚信是做人之本、富企之策、兴邦之源。社会上诚信滑坡,是导致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狠煞这股歪风,就要重塑良好的诚信理念。诚信理念应包括如下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按规则规范办事的观念、合作双赢的观念、社会责任观念、质量观念、法制观念、义利观念、效益与公平相统一的观念等。树立信用理念,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做起。从企业到机关,从地方到中央,各级领导者不仅应是诚信的倡导者,更应是诚信的示范者,是信用理念建设的实践者、推进者和“卫道士”。想重塑良好诚信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用诚信塑造自身新型的文化性格,引领职工、群众走诚信兴企、诚信兴邦之路。
加强诚信规范和制度建设,完善信用体系。
法制主外,道德主内;法制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内外结合,刚柔并济,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人们诚信意识淡薄和信用严重滑坡的严峻形势下,遏制当前失信泛滥的势头,只有法制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在法制的规范下,建设信用体系才是诚信建设治本之策。要大力推行名符其实的信用等级制度,将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等级与为之提供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联系起来。对花钱买卖“AAA”者绳之以法。彻底改变“守信吃亏,失信获利”和惩罚过轻的现状,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对信用违法惩处力度,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信用关系的锐利武器。
同时企业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信用机制,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从整体上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应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让全体员工的诚信行为有一个规范和标准。既要从制度上体现对诚信行为的鼓励和保障,又要使违反诚信制度者受到严厉惩罚。
一个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很多具体内容,其中应包括信用管理政策、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信用风险控制原则及程序、应收帐款监控制度、拖欠帐款处理办法和清欠程序以及建立信用管理部门等。
修炼内功,提升信用能力
为防范信用风险,一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强化内部信用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外部信用防范机制,切实做好客户的诚信情况调查,搞好信用风险的评估和论证工作;三是要用我们的诚信行动大力倡导和推动社会信用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创建诚信企业”活动,争创诚信标兵企业。
大造声势,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信用小气候。要大力宣传诚信的意义,使职工充分认识诚信建设与企业生存攸攸相关,克服“信用建设与己无关”、“诚信吃亏”等错误思想,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信用建设”实践,形成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耻辱氛围。使信用建设成为企业职工人人关心、人人热心、人人参与、人人信守的活动,让诚信在职工心中扎根,尤其是在领导、营销、财务、质量等重点人群中扎根。
规范行为,应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根据信用管理的特点和内容,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职工行为,降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例如客户信用管理技术、信用分析技术、应收帐款管理技术等。企业各部门、各业务员收集的信息,要集中统一管理,及时沟通,互相分享,形成对客户统一、客观、公正的评价。建立以信用额度为中心的交易审批制度,由信用管理人员调查、制定信用额度,业务人员积极配合,控制超出客户信用能力的发货。严格欠款追收制度,货款逾期未收回,要发函催讨,催讨未果,要停止再发货,仍不付款者要考虑提请诉讼和仲裁。要强化信用管理考核,对于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
建立队伍,尽快培养信用管理人才。企业要建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信用管理人员。另外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经理和销售人员尤其是各级管理者,都应具备足够的信用管理知识和技术,并作为其职能考核的内容。各级领导要把诚信建设纳入议程,作为兴企兴邦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防范信用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费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