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是在今天的无比便捷的飞行年代,火车仍然凭借充满仪式感的停停走走,为旅途增加了无可替代的乐趣,而那些钟情于沿途风景的旅人,也如伊比利亚的堂吉诃德一般,成为了快餐旅行时代“执迷不悟”的孤胆骑士。
德国人马可在他的游记书《到了!》中,将那种伴着沙哑的鼻音喷出烟尘的缓慢的老旧火车称为“过去的旅行烦恼”。好在一切都变了,现在乘上跨国欧铁,一夜的时间,就可以横穿伊比利亚半岛,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往返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而在以马德里为中心,如星盘一样错落点缀的诸多精彩小城之间依靠火车穿梭,更如乘坐地铁一样快捷方便。
马德里享乐生活
曾有一辆“东方快车”,载着一个阶层的“身份与荣光”,以一种引“领新生活方式”的姿态,跨越欧亚大陆,从巴黎开往伊斯坦布尔,从伦敦到威尼斯。自从欧洲鐵路公司Eurail将整个欧洲的铁路线整合在一起,到今天已经可以用一张票在28个国家顺畅旅行,甚至涵盖了连接伦敦与巴黎、比利时的欧洲之星高速列车。火车旅行,既是一种交通工具的选择,也成为一种延续传统的时尚。
而在许多年以前,一次与马可描述无异的绿皮火车里的长途旅行,开启了我认知这个世界的大门。即使是在今天这无比便捷的飞行年代,火车仍然凭借充满仪式感的停停走走,为旅途增加了无可替代的乐趣,而那些钟情于沿途风景的旅人,也如伊比利亚的堂吉诃德一般,成为了快餐旅行时代“执迷不悟”的孤胆骑士。
在到达马德里之前,我对那里的印象还停留在记忆中的一幅旧照片里,在那昏黄发暗的画面中,一群只穿短裤赤裸上身的孩子,在被贫民窟一样的矮房包围的空场地上踢足球,那模糊的昏黄,或许因为尘土飞扬。再加上来自报纸的以刻板印象对曾经的经济危机的连篇堆砌,西班牙仿佛成为了“穷苦旅行地”的代名词。
“那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西班牙如今经济排名欧洲第四,早已从获取援助转变成掏钱帮助邻居了。”马德里的导游说,脸上是好气又好笑的神情。
事实上没错,从第一眼见到马德里开始,我就感觉到固有印象的不对劲了。就拿火车技术来说吧,在中国高速铁路业内曾有一个说法叫作“德国的技术,西班牙师父”,足以说明这个南欧“小国”在铁路科技上的先进程度。而走在马德里城市中,你会发现这座拥有欧洲最伟大文化之一的首都,充满了年轻的活力,也可以看到更多似乎与城市古老气息“不相称”的年轻人,于是城市本身也变得更加热情有趣。在如丛林般密生的百年餐馆和博物馆之间,是川流不息的步行街道,以及在路边摊档享受mahou啤酒的游客。
马德里人生来就是为享受的,他们的午餐和晚餐时间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晚,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早餐和早茶时间。正是这种“享乐主义”的性格,令西班牙曾经的成就被批评者称为“不可能的帝国”。
没有终点的旅程
巴拉多利德(Valladolid)这个城市是被埋藏在记忆里的,包括在马德里和托雷多之前曾经作为西班牙首都存在的短暂30年。菲利普二世在这里出生,是他将首都移去了托雷多;哥伦布在这里死去,对于他来说,如果选择一个旅程终点站,那一定是教堂林立的巴拉多利德;塞万提斯在这里生活,一座他的全身像被竖立在城市中心的纪念碑碑顶,这位绰号“勒班陀的独手人”的文豪用他彼时尚未残疾的左手捏着一叠书稿。
在通往马约尔广场的街口,竖立着一块铁架墙壁,上面悬挂着石刻的画作,重现了巴拉多利德城市中心的繁华生活:人们的一天从老市场开始,那里提供丰富而新鲜的火腿、肉、鱼和蔬果,货物以马车运输,放置在有顶棚的市场中售卖。如今,城市里的一小部分停留在十六世纪,大部分区域和马德里的现代新城没什么区别,包括一座拥有六站台和四通八达铁路线的火车站。
巴拉多利德是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的政府驻地以及巴利亚多利德省的首府,如果把西班牙的地图由横竖双线四等分,巴拉多利德大约在左上角的中心位置,而若是从铁路线网来看,巴拉多利德则处于比马德里更加核心的繁忙枢纽上。从位于城市南边的火车站乘车到达马德里大约一个半钟头,而到达东南方的塞戈维亚、西北方的雷昂、西南方的萨拉曼卡和正南方的阿维拉都只需要一个钟头而已,欧铁的便利使这里成为西班牙北方重要的“落脚城市”,选择颇丰的酒店和美食是小城骄傲,包括一间位于火车站隔壁的提供各种各样美味Tapas(西班牙饮食国粹)的食档,把那些Tapas排列起来的话,仿佛一列箭垛各异的长城——在离开巴拉多利德之前把胃留下。
一座真正的长城位于阿维拉,那里的风景线记录了几个世纪以来西班牙遭受的暴力和冲突。西班牙的最高点阿维拉城海拔1127米,建有由88座楼塔加固的厚重巨大的城墙,是一座在时起时停的战争中保护当地人口的坚固城市。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在11世纪初期建设了阿维拉,由此该地收获了第二个“之最”——欧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世纪围墙。围墙用以抵御外敌的北攻,然而后者在城墙建设完成之后从未兵临城下过。即便如此,阿维拉古城在今天看来仍然萧瑟无比,充满着永远在备战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尴尬气氛。再加上深处腹地又海拔居高,阿维拉总是比西班牙其他地区更早地抵达冬天。
回到佩索阿的葡萄牙
跨国欧铁卧铺的一等席车厢是单人房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床铺尺寸相对狭促,却也睡得下一个欧洲胖子,此外还包括一个可以淋浴的洗手间,和一条在幽暗灯光下透露着神秘色彩的走廊。火车彻夜飞奔,刺穿了清晨窗外涌起的大雾。远处的伊比利亚平原上什么都看不见,好像曼努埃尔的电影镜头所收录的,月光之下的荒芜。
我的里斯本之行耗时甚短,但也足够探寻这座城市的秘密。乘坐28路电车穿行在老城区,或是在自由大道一侧的小路上登山远望城堡,再或者看一场小酒馆里的法多(Fado)演出,都是与里斯本相遇所得的礼物。拥有150年历史的法多音乐,可以说是小巧的葡萄牙的抒情灵魂,从思念家乡到诉说沧桑,在大航海帝国没落后的年月里,葡萄牙人用这种由随船出海的吟游诗人所创作的乐曲,唱出了一个民族的忧愁。
爬上大发现纪念碑和四二五大桥,或是圣乔治城堡,你有足够多的高点俯瞰里斯本这座城市古老的优雅。没有摩天大楼和摩登大厦,港口船舶的数量好像比房屋还要多,里斯本以执拗的保守怀念着过去的荣耀与传统。当金黄色的夕阳洒在塔古斯河河口,弯弯曲曲的街道上洒下洁白的反光,被称作“七山之城”的里斯本就回到了佩索阿的年代,他曾写道:“里斯本即便是远远地看来,也像是在美梦中的幻境一样。在蓝色天空和金色太阳底下,轮廓那么清晰。”
有人将里斯本的佩索阿、布拉格的卡夫卡和都柏林的乔伊斯相提并论,事实上对于里斯本来说,费尔南多·佩索阿的精神支柱意义更大。他一辈子都在书写里斯本和道拉多雷斯大街,例如那句著名的“即使整个世界都被我握在手中,我也会把它换成一张返回道拉多雷斯大街的电车票”的城市情话。
最著名的葡萄牙特产,除了法多和蛋挞之外,恐怕就是欧洲最西端的悬崖峭壁了。从里斯本出发向西远离城市中心,经过丛林中隐藏着座座城堡的辛特拉,走上40公里,就到了罗卡角。为了标注欧亚大陆最西点的重要位置,葡萄牙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十字架,下方的基座上写着卡蒙斯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与众多的大西洋海岸线一样,罗卡角的岩石犬牙交错形成陡峭的山壁。在这里你既可以安于当一名到此一游的游客(甚至付费获得一张抵达“世界尽头”的证书),也可以徒步探险,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向下,伴随着佩索阿的“上帝把历险和深渊赋予大海,也让它映照了天堂”那句诗,像个葡萄牙人一样,将惊涛拍岸的大西洋看轻。
德国人马可在他的游记书《到了!》中,将那种伴着沙哑的鼻音喷出烟尘的缓慢的老旧火车称为“过去的旅行烦恼”。好在一切都变了,现在乘上跨国欧铁,一夜的时间,就可以横穿伊比利亚半岛,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往返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而在以马德里为中心,如星盘一样错落点缀的诸多精彩小城之间依靠火车穿梭,更如乘坐地铁一样快捷方便。
马德里享乐生活
曾有一辆“东方快车”,载着一个阶层的“身份与荣光”,以一种引“领新生活方式”的姿态,跨越欧亚大陆,从巴黎开往伊斯坦布尔,从伦敦到威尼斯。自从欧洲鐵路公司Eurail将整个欧洲的铁路线整合在一起,到今天已经可以用一张票在28个国家顺畅旅行,甚至涵盖了连接伦敦与巴黎、比利时的欧洲之星高速列车。火车旅行,既是一种交通工具的选择,也成为一种延续传统的时尚。
而在许多年以前,一次与马可描述无异的绿皮火车里的长途旅行,开启了我认知这个世界的大门。即使是在今天这无比便捷的飞行年代,火车仍然凭借充满仪式感的停停走走,为旅途增加了无可替代的乐趣,而那些钟情于沿途风景的旅人,也如伊比利亚的堂吉诃德一般,成为了快餐旅行时代“执迷不悟”的孤胆骑士。
在到达马德里之前,我对那里的印象还停留在记忆中的一幅旧照片里,在那昏黄发暗的画面中,一群只穿短裤赤裸上身的孩子,在被贫民窟一样的矮房包围的空场地上踢足球,那模糊的昏黄,或许因为尘土飞扬。再加上来自报纸的以刻板印象对曾经的经济危机的连篇堆砌,西班牙仿佛成为了“穷苦旅行地”的代名词。
“那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西班牙如今经济排名欧洲第四,早已从获取援助转变成掏钱帮助邻居了。”马德里的导游说,脸上是好气又好笑的神情。
事实上没错,从第一眼见到马德里开始,我就感觉到固有印象的不对劲了。就拿火车技术来说吧,在中国高速铁路业内曾有一个说法叫作“德国的技术,西班牙师父”,足以说明这个南欧“小国”在铁路科技上的先进程度。而走在马德里城市中,你会发现这座拥有欧洲最伟大文化之一的首都,充满了年轻的活力,也可以看到更多似乎与城市古老气息“不相称”的年轻人,于是城市本身也变得更加热情有趣。在如丛林般密生的百年餐馆和博物馆之间,是川流不息的步行街道,以及在路边摊档享受mahou啤酒的游客。
马德里人生来就是为享受的,他们的午餐和晚餐时间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晚,那是因为有太多的早餐和早茶时间。正是这种“享乐主义”的性格,令西班牙曾经的成就被批评者称为“不可能的帝国”。
没有终点的旅程
巴拉多利德(Valladolid)这个城市是被埋藏在记忆里的,包括在马德里和托雷多之前曾经作为西班牙首都存在的短暂30年。菲利普二世在这里出生,是他将首都移去了托雷多;哥伦布在这里死去,对于他来说,如果选择一个旅程终点站,那一定是教堂林立的巴拉多利德;塞万提斯在这里生活,一座他的全身像被竖立在城市中心的纪念碑碑顶,这位绰号“勒班陀的独手人”的文豪用他彼时尚未残疾的左手捏着一叠书稿。
在通往马约尔广场的街口,竖立着一块铁架墙壁,上面悬挂着石刻的画作,重现了巴拉多利德城市中心的繁华生活:人们的一天从老市场开始,那里提供丰富而新鲜的火腿、肉、鱼和蔬果,货物以马车运输,放置在有顶棚的市场中售卖。如今,城市里的一小部分停留在十六世纪,大部分区域和马德里的现代新城没什么区别,包括一座拥有六站台和四通八达铁路线的火车站。
巴拉多利德是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的政府驻地以及巴利亚多利德省的首府,如果把西班牙的地图由横竖双线四等分,巴拉多利德大约在左上角的中心位置,而若是从铁路线网来看,巴拉多利德则处于比马德里更加核心的繁忙枢纽上。从位于城市南边的火车站乘车到达马德里大约一个半钟头,而到达东南方的塞戈维亚、西北方的雷昂、西南方的萨拉曼卡和正南方的阿维拉都只需要一个钟头而已,欧铁的便利使这里成为西班牙北方重要的“落脚城市”,选择颇丰的酒店和美食是小城骄傲,包括一间位于火车站隔壁的提供各种各样美味Tapas(西班牙饮食国粹)的食档,把那些Tapas排列起来的话,仿佛一列箭垛各异的长城——在离开巴拉多利德之前把胃留下。
一座真正的长城位于阿维拉,那里的风景线记录了几个世纪以来西班牙遭受的暴力和冲突。西班牙的最高点阿维拉城海拔1127米,建有由88座楼塔加固的厚重巨大的城墙,是一座在时起时停的战争中保护当地人口的坚固城市。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在11世纪初期建设了阿维拉,由此该地收获了第二个“之最”——欧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世纪围墙。围墙用以抵御外敌的北攻,然而后者在城墙建设完成之后从未兵临城下过。即便如此,阿维拉古城在今天看来仍然萧瑟无比,充满着永远在备战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尴尬气氛。再加上深处腹地又海拔居高,阿维拉总是比西班牙其他地区更早地抵达冬天。
回到佩索阿的葡萄牙
跨国欧铁卧铺的一等席车厢是单人房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床铺尺寸相对狭促,却也睡得下一个欧洲胖子,此外还包括一个可以淋浴的洗手间,和一条在幽暗灯光下透露着神秘色彩的走廊。火车彻夜飞奔,刺穿了清晨窗外涌起的大雾。远处的伊比利亚平原上什么都看不见,好像曼努埃尔的电影镜头所收录的,月光之下的荒芜。
我的里斯本之行耗时甚短,但也足够探寻这座城市的秘密。乘坐28路电车穿行在老城区,或是在自由大道一侧的小路上登山远望城堡,再或者看一场小酒馆里的法多(Fado)演出,都是与里斯本相遇所得的礼物。拥有150年历史的法多音乐,可以说是小巧的葡萄牙的抒情灵魂,从思念家乡到诉说沧桑,在大航海帝国没落后的年月里,葡萄牙人用这种由随船出海的吟游诗人所创作的乐曲,唱出了一个民族的忧愁。
爬上大发现纪念碑和四二五大桥,或是圣乔治城堡,你有足够多的高点俯瞰里斯本这座城市古老的优雅。没有摩天大楼和摩登大厦,港口船舶的数量好像比房屋还要多,里斯本以执拗的保守怀念着过去的荣耀与传统。当金黄色的夕阳洒在塔古斯河河口,弯弯曲曲的街道上洒下洁白的反光,被称作“七山之城”的里斯本就回到了佩索阿的年代,他曾写道:“里斯本即便是远远地看来,也像是在美梦中的幻境一样。在蓝色天空和金色太阳底下,轮廓那么清晰。”
有人将里斯本的佩索阿、布拉格的卡夫卡和都柏林的乔伊斯相提并论,事实上对于里斯本来说,费尔南多·佩索阿的精神支柱意义更大。他一辈子都在书写里斯本和道拉多雷斯大街,例如那句著名的“即使整个世界都被我握在手中,我也会把它换成一张返回道拉多雷斯大街的电车票”的城市情话。
最著名的葡萄牙特产,除了法多和蛋挞之外,恐怕就是欧洲最西端的悬崖峭壁了。从里斯本出发向西远离城市中心,经过丛林中隐藏着座座城堡的辛特拉,走上40公里,就到了罗卡角。为了标注欧亚大陆最西点的重要位置,葡萄牙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十字架,下方的基座上写着卡蒙斯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与众多的大西洋海岸线一样,罗卡角的岩石犬牙交错形成陡峭的山壁。在这里你既可以安于当一名到此一游的游客(甚至付费获得一张抵达“世界尽头”的证书),也可以徒步探险,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向下,伴随着佩索阿的“上帝把历险和深渊赋予大海,也让它映照了天堂”那句诗,像个葡萄牙人一样,将惊涛拍岸的大西洋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