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93.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96-01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多见于15~40岁女性,病因不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而多变,病程慢性迁延。本病在生育年龄妇女较男性发生率高,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1]。 但临床中也可见男性红斑狼疮患者,为了探讨男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现将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1995 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 的 20 例男性红斑狼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 20 例入院时年龄相 同或相近( 土2岁 ) 的女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凤湿协会(ARA)1997 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男性20例,年龄20~61岁 ,平均36.6士12.39岁,病程3周~12年;女性20例,年龄20~63岁,平均36.4士12.31岁,病程4月~7年,详细资料见下表1。
1.2 研究方法 研究分析男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计算包括发热、面部红斑、
甲周红斑、光敏、脱发、雷诺现象、粘膜损害、关节肌肉症状、精神症状、心 (包括主动脉瓣返流、窦性心动过缓、过速、室性期前收缩)、肺(包括肋肋角阴影、胸膜粘连、间质性改变)、肾(包括尿蛋白、潜血、管型阳性、尿素氮升高入肝)、包括谷丙、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GGT 升高、B 超肝脏非均质改变) 损害及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减少(<4×10 9/L)、血小板减少(<100×10 9/L)。贫血、血沉增快、免疫病理、类风湿因子阳性发生率、血清免疫学指标包括抗核抗体 (ANA)、抗双链 DNA 抗体(dsDNA)、抗Sm抗体 (Sm)、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NP抗体阳性检出率,C3下降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 SPSS11.5,计数资料采用精确检验法,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及等级资料的 ( 比较) 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详见表2。
3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 断标准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文献[2]略加修改,基愈:皮损消退,全部化验指标恢复
正辙 好转:皮损大部分消退,部分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无效:皮损无变化,化验指标未恢复正常 。
3. 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验室指标采用激素治疗 (指相当于强的松量,
大剂量>60mg/ 日,中等剂量 30~60mg/ 日,小剂量<30mg/ 日)和非激素治疗,部分病人根据病情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效情况见表3。
4 讨论
红斑狼疮好发于女性,但男性患者也并不罕见,为观察男性红斑狼疮在临床表现及治疗上的特点,将20例住院男性红斑狼疮患者与20例女性患者入院时年龄配比研究后显示,从初发病年龄上男女两性无明显差异性 (P>0.05) 红斑狼疮病谱分型上比较,男、女两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更易患盘状红斑狼疮。
本组资料显示,男性患者盘状红斑发生率明显较女性高(P<0.05),而蝶形红斑、脱发、雷诺现象、关节肌肉症状、心脏损害明显低于女性(P<0.05)。男性血沉增快发生率低于女性 (P<0.05)。
本组资料显示:由于男性红斑狼疮患者在临床表现中的特点,不一定首选激素,采用非激素治疗也能得到较好控制。
参考文献:
[1]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3 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54.
[2]李泉清.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 (3):354.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多见于15~40岁女性,病因不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而多变,病程慢性迁延。本病在生育年龄妇女较男性发生率高,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1]。 但临床中也可见男性红斑狼疮患者,为了探讨男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现将空军总医院皮肤科 1995 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 的 20 例男性红斑狼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 20 例入院时年龄相 同或相近( 土2岁 ) 的女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美国凤湿协会(ARA)1997 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男性20例,年龄20~61岁 ,平均36.6士12.39岁,病程3周~12年;女性20例,年龄20~63岁,平均36.4士12.31岁,病程4月~7年,详细资料见下表1。
1.2 研究方法 研究分析男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计算包括发热、面部红斑、
甲周红斑、光敏、脱发、雷诺现象、粘膜损害、关节肌肉症状、精神症状、心 (包括主动脉瓣返流、窦性心动过缓、过速、室性期前收缩)、肺(包括肋肋角阴影、胸膜粘连、间质性改变)、肾(包括尿蛋白、潜血、管型阳性、尿素氮升高入肝)、包括谷丙、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GGT 升高、B 超肝脏非均质改变) 损害及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减少(<4×10 9/L)、血小板减少(<100×10 9/L)。贫血、血沉增快、免疫病理、类风湿因子阳性发生率、血清免疫学指标包括抗核抗体 (ANA)、抗双链 DNA 抗体(dsDNA)、抗Sm抗体 (Sm)、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NP抗体阳性检出率,C3下降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 SPSS11.5,计数资料采用精确检验法,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及等级资料的 ( 比较) 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详见表2。
3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 断标准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文献[2]略加修改,基愈:皮损消退,全部化验指标恢复
正辙 好转:皮损大部分消退,部分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无效:皮损无变化,化验指标未恢复正常 。
3. 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验室指标采用激素治疗 (指相当于强的松量,
大剂量>60mg/ 日,中等剂量 30~60mg/ 日,小剂量<30mg/ 日)和非激素治疗,部分病人根据病情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效情况见表3。
4 讨论
红斑狼疮好发于女性,但男性患者也并不罕见,为观察男性红斑狼疮在临床表现及治疗上的特点,将20例住院男性红斑狼疮患者与20例女性患者入院时年龄配比研究后显示,从初发病年龄上男女两性无明显差异性 (P>0.05) 红斑狼疮病谱分型上比较,男、女两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更易患盘状红斑狼疮。
本组资料显示,男性患者盘状红斑发生率明显较女性高(P<0.05),而蝶形红斑、脱发、雷诺现象、关节肌肉症状、心脏损害明显低于女性(P<0.05)。男性血沉增快发生率低于女性 (P<0.05)。
本组资料显示:由于男性红斑狼疮患者在临床表现中的特点,不一定首选激素,采用非激素治疗也能得到较好控制。
参考文献:
[1]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3 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54.
[2]李泉清.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 (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