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进而提高自身修养。本文通过阐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的意义,提出了相关的有效措施,以期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其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立足文本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经过高中整个阶段的学习,高中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这也为他们更轻松地应对高中阶段的阅读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而高中阶段的阅读活动相比于高中阶段的来说,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学生需要具备较高层次的基础知识技能才能应对这一阶段的阅读学习,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从教材和文本内容入手,从基本的语音、字词、语句、古诗词、文言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使其能够具备与年龄、学习内容相匹配的良好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阅读教学的高效进展和顺利实施。
例如,以《拿来主义》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杂文,文章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进行了批判,并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态度进行了阐述。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作者的背景、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杂文”这一文体特征在课前制作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展示给学生观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针对作者的相关信息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使学生对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深刻认知,并对当时中华民族所处灾难深重的时代背景有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杂文”这一文体的具体特征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能够对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初读感知课文,感受文章的层次感和结构特点,并通过设问的形式带领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感受文章所阐述的主题“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文章所描述的“送去主义”具体是指什么?为了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的“送去主义”的丑态,文章列举了哪些事实进行了举例说明?这种一味奉行“送去主义”的思想最后悔带来哪些危害?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致阅读、深入研讨,引导学生在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增强对文章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的理解。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阅读体验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特征赋予语文教学更多的可能性,也给学生提供探索未知以及获取丰富情感体验的途径。传统过于形式化、程序化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展现语文学科的内在性质,因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为此,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在顺应新课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并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喜好出发,合理地将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中领略到阅读学习的多姿多彩,从而以身心倍感愉悦、积极乐观的状态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例如,以《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从独特的视角,以细腻和饱满深情的笔吻对故都的秋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述,将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以及流露出来的悲凉、伤感之音在字里行间充分展现了出来。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处年代秋的特征,感悟文本中作者对景物描写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教师可以在課前利用互联网搜集作者写作时代的相关资料,将展示当时秋景的视频或是图片与当前相同地方的秋景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代景物特征的差异,从而产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引领学生对作者笔下故都秋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章描绘了哪五幅秋景图,文章的哪些词句体现了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征。同时,引领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细细感受和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怎样的,感悟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美及其蕴含深厚的情感内涵。如此,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动力,学生从中也能获得丰富的体验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挖掘文本内涵,深化情感认知
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是深度阅读教学的目的。文本作为作者观点陈述和情感流露的载体,承载着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文章的核心主旨。停留在浅层表面,对语言文字进行解读的教学难以被称为是有深度、有价值的阅读教学。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对文章整体构架的再现,以及对情感脉络的分析展现阅读的知识性和人文性,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升华和深化,将阅读教学的深层次内涵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以《赤壁赋》这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当时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充分挖掘文章的深刻内涵,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文言文学习基础以及本课主要内容的前提下,首先带领学生疏通文章的大意,让学生首先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并以此为基础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诵读、品味、鉴赏活动。在深入品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除了关注文章优美的语言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之外,还应深入挖掘和感悟文章的内在美,比如文章是如何展示作者的豁达心境的。同时,教师还可从中引入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结合对关键词句的赏析深化学生对苏轼当时处境的了解,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突围的超然、坦荡胸襟,文章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内涵也得以充分显现出来。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有效阅读,从而让学生阅读、悦读,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海婷.有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01):108.
[2]魏灿芬.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0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