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强健之心,方有活力之躯。语文心,国家、民族魂。
【关键词】语文心;阅读;兴国
没有星星,天空沉如涂漆,了无生机;有了星星的闪耀,天空如缎缀钻,葳蕤灿烂。——题记
记得一次作文训练,同叙一件事,结果有两个学生的语言形式如此不同。请看:
A生如是写:“我从语文课本里认识了屈原、李白、文天祥、谭嗣同,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
B生如是写:“语文啊,是你让我感受到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是你让我领略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人狂放;是你让我见证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豪迈;是你让我目睹了谭嗣同喋血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丈夫气概。
两段文字对比,我们发现A生的语言简洁但缺少文采,如《包身工》里的芦柴棒,瘦骨嶙峋;B生的语言文采斐然,神思飞扬,如《长恨歌》里的杨贵妃,丰肌润肤,羽衣霓裳,长袖善舞。为什么他们叙述的事情是一样的,而他们呈现的文字区别却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原来是B生较之A生而言,他拥有一颗语文心,一颗灵动的、活跃的、激情的语文心。
没有语文心,就如盲女无眼,帅哥无神,老太无韵,老头无力。
没有语文心,就如木无纹,石无核,金无光,玉无润。
没有语文心,就如有河无水,有山无脊,有田无云,有风无景。
有语文心的文章,话逾千年,笔写古今;水光滟潋处,有情更多情;笔落惊风雨,章成泣鬼神。而有语文心的课堂,又将如何呢?
有语文心的课堂,不正如肥沃的土壤,稍加播种便禾苗青青?有语文心的课堂,不正如池边春草,雨后则青翠欲滴?有语文心的课堂,如稻田蛙鸣,清风过处,则蛙声一片?
语文心是写作的源泉,是课堂的灵魂,是文化孕育的催生剂,是思想进步的福音。语文心的培育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社会孕育文化氛围的责任,更是民族精神传承的使命。
那么怎样培育学生的语文心呢?
首先语文心来自广泛的阅读,这种阅读不仅依赖老师的指点,也依赖家长的管理,更依赖社会舆论的引导。我国著名的作家沈从文曾电话请教国学大师钱钟书,有一句是从哪里来的。你看看吧,钱老随即电话告知那句话出自于哪本书哪一页。如此看来,你不得不信服大师博闻强识的能力,也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了。犹太人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呢?因为犹太人每人每年的阅读量达到30多本,而当今的中国年人均阅读量不过9本。这种数字明显的高低杠,很是触目惊心吧!这种阅读量的巨大差异,严重的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发展。国民无心,则国家无魂;国家无魂则民族不振;民族不振则民族衰亡;民族衰亡则被开除球籍。
其次,语文心来自于学校的教育,“教育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兴国之本”。没有教育,兴国无路,兴国无望。作为赋有社会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当仁不让的挑起育人之责,兴邦之计,兴国大梁。这首先要求教育者有心,养人在于养身,育人在于育心。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甘霖之心,育我华夏莘莘学子,我想荒漠之原一定会流水淙淙,杨柳扶风,变成绿洲;赤壁之崖也会云遮雾缭,木满峭岩,绿荫蔽日。百年树人大计,从你我做起。
再次,语文心的养成来自于社会。如有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那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社会全民的灵魂直击。如中央电视台的教育频道,承载知识,传播文化,对国民的教化不可小觑。即使去年热播的《汉字听写》节目,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浪潮。如果有学校教育的指点,家庭教育的培育,那也只如池塘鼓波,但如有了社会的舆论引导,便像是鲲鹏展翅,水击三千里。其声势、作用、影响是无可比拟,不可估量的。
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我要大声呼吁:为了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让我们的学校,普天下的家庭以及全社会,携起手来,共育语文心,齐育民族魂吧!
(此论文绝非抄袭)
【参考文献】
[1]《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
[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7]《回答未来的挑战》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8]《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4年9月24
【关键词】语文心;阅读;兴国
没有星星,天空沉如涂漆,了无生机;有了星星的闪耀,天空如缎缀钻,葳蕤灿烂。——题记
记得一次作文训练,同叙一件事,结果有两个学生的语言形式如此不同。请看:
A生如是写:“我从语文课本里认识了屈原、李白、文天祥、谭嗣同,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
B生如是写:“语文啊,是你让我感受到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是你让我领略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人狂放;是你让我见证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豪迈;是你让我目睹了谭嗣同喋血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丈夫气概。
两段文字对比,我们发现A生的语言简洁但缺少文采,如《包身工》里的芦柴棒,瘦骨嶙峋;B生的语言文采斐然,神思飞扬,如《长恨歌》里的杨贵妃,丰肌润肤,羽衣霓裳,长袖善舞。为什么他们叙述的事情是一样的,而他们呈现的文字区别却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原来是B生较之A生而言,他拥有一颗语文心,一颗灵动的、活跃的、激情的语文心。
没有语文心,就如盲女无眼,帅哥无神,老太无韵,老头无力。
没有语文心,就如木无纹,石无核,金无光,玉无润。
没有语文心,就如有河无水,有山无脊,有田无云,有风无景。
有语文心的文章,话逾千年,笔写古今;水光滟潋处,有情更多情;笔落惊风雨,章成泣鬼神。而有语文心的课堂,又将如何呢?
有语文心的课堂,不正如肥沃的土壤,稍加播种便禾苗青青?有语文心的课堂,不正如池边春草,雨后则青翠欲滴?有语文心的课堂,如稻田蛙鸣,清风过处,则蛙声一片?
语文心是写作的源泉,是课堂的灵魂,是文化孕育的催生剂,是思想进步的福音。语文心的培育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社会孕育文化氛围的责任,更是民族精神传承的使命。
那么怎样培育学生的语文心呢?
首先语文心来自广泛的阅读,这种阅读不仅依赖老师的指点,也依赖家长的管理,更依赖社会舆论的引导。我国著名的作家沈从文曾电话请教国学大师钱钟书,有一句是从哪里来的。你看看吧,钱老随即电话告知那句话出自于哪本书哪一页。如此看来,你不得不信服大师博闻强识的能力,也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了。犹太人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呢?因为犹太人每人每年的阅读量达到30多本,而当今的中国年人均阅读量不过9本。这种数字明显的高低杠,很是触目惊心吧!这种阅读量的巨大差异,严重的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发展。国民无心,则国家无魂;国家无魂则民族不振;民族不振则民族衰亡;民族衰亡则被开除球籍。
其次,语文心来自于学校的教育,“教育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兴国之本”。没有教育,兴国无路,兴国无望。作为赋有社会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当仁不让的挑起育人之责,兴邦之计,兴国大梁。这首先要求教育者有心,养人在于养身,育人在于育心。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甘霖之心,育我华夏莘莘学子,我想荒漠之原一定会流水淙淙,杨柳扶风,变成绿洲;赤壁之崖也会云遮雾缭,木满峭岩,绿荫蔽日。百年树人大计,从你我做起。
再次,语文心的养成来自于社会。如有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那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社会全民的灵魂直击。如中央电视台的教育频道,承载知识,传播文化,对国民的教化不可小觑。即使去年热播的《汉字听写》节目,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浪潮。如果有学校教育的指点,家庭教育的培育,那也只如池塘鼓波,但如有了社会的舆论引导,便像是鲲鹏展翅,水击三千里。其声势、作用、影响是无可比拟,不可估量的。
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我要大声呼吁:为了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让我们的学校,普天下的家庭以及全社会,携起手来,共育语文心,齐育民族魂吧!
(此论文绝非抄袭)
【参考文献】
[1]《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
[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7]《回答未来的挑战》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8]《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4年9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