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说理探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裁判文书是记载人民法院审理过程和裁判结果的最终结晶,是体现法官办案质量和司法能力的“名片”,是法院对诉诸司法的公民的一种合理回答。本文拟以在知识产权商业维权——侵害商标专用权侵案件中的法定赔偿之适用的说理为切入点,浅谈在该类案件中就法定赔偿的适用的裁判说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探索完善路径。
  一、当前裁判书说理存在的问题
  (1)论证说理的形式存在“八股”现象。比较经典的裁判理由是:“关于赔偿数额,由于本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亦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被告因侵权的获利情况。故本院在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后果、商标的声誉等情节以及原告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等因素酌情确定。”这种对法定赔偿之适用的说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范本”,充斥着公文式的语气,套用固定的表达格式,法官对此只需要“比着葫芦画瓢”即可。
  (2)论证说理的社会可“接受度”较低。由于对法定赔偿之适用的论证说理方式存在“模板化”,从而导致法定赔偿数额的确定出现“估堆现象”。这种“估堆裁量法”,从决策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经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官个人的学识、才能和经验,甚至个人的感情和当时的心情,很难保证自由裁量权不被滥用。至于上述的因素——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后果等,承办人在裁判时是否考量以及考量几个,无从得知,使当事人甚至合议庭成员都难以了解主审法院裁判的考量和思路,从而降低裁判文书的社会可接受度。
  (3)证据的取舍与事实的认定缺乏分析说理。说理是裁判文书的灵魂,而证据分析则是说理的精髓所在。但在笔者收集的裁判文书样本中,部分裁判文书只是对当事人的举证、质证进行简单的罗列,仅以一句“上述事实,有……为证”点到。对法院为何采纳这些证据而不采纳另一些证据的查证分析过程没有得到反映或缺乏对证据证明力的比较。如“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足证明上述事实,本院不予采纳。”至于被告提供的证据为何不足以证明的理由,在裁判文书中并未涉及,给当事方造成法官忽略己方证据,有意偏袒对方的错觉。
  二、当前裁判书说理的问题成因
  (1)囿于大陆法系裁判文书说理的封闭型特质。①在大陆法系中,法官在法律活动中并不是重要人物,他们只能引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来确立自己的判决。②这使得裁判文书在语言运用、行文格式、论理依据、意见展示等方面存在封闭型特点。如,在文书格式上注重统一性,忽视论理章法的多样性,往往是直叙案件事实,再引法律条文,最后得出结论,至于事实和条文如何接洽,少有论及。这种格式上的封闭性与统一性,使得裁判论理部分千篇一律。
  (2)裁判文书说理的伦理化的介入程度不够。社会民众怀着的普法知识和善恶二元价值观,常常期待“对已有利的司法思考”,“对法官来说最好是将他们的工作理解为:在每一个案件中都努力获得特定环境中最合乎情理的结果。”③就本质而言,独立的司法判断本来并不需要迎合民众的道德观念,但是法律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却无法远离道德的影响。而实践中,“于法无据,不予采信”、“鉴于本案的具体情况”、“存在明显的主观过错”等过于简单和空洞的表达,使得裁判文缺乏人性关怀,从而导致裁判文书的社会可接受度低。
  (3)考量因素多元決定了行文表述顾虑重重。裁判的过程是将法律规范付诸实施的实践性社会活动,这里包含着法官认知和判断。在裁判文书的说理过程中,既有能够在裁判文书中得以清晰载明、用语言文字可以准确表达的显性因素,如法律规范;也有无法通过语言文字获取、详尽表述的隐形因素,如新闻媒体、信访等群体性案件社会结构因素、案件质效考核等。这种隐形的考量因素多元化,加之“案多人少”的矛盾客观存在,使得法官在裁判说理过程中顾虑重重,生怕言多有失,有时候顾此失彼以至于该说的不敢说,有的囿于审判压力“心有力而力不足”。
  三、当前裁判书说理的完善路径
  (1)强化说理的公开力度。司法公开程度是司法人民性的“试金石”,“司法透明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一定能够实现社会正义,而在于它使人们获得了实现社会正义的感觉。”④实践中,应以裁判文书上网为突破口,形成倒逼机制,促使法官公开论证过程,如对证据的理性判断和取舍原因、确定赔偿数时考量的具体因素等。“阳光司法”所产生的压力会“强迫”法官提升裁判文书撰写的心理内设标准,其积极作用最终在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程度上得到体现。
  (2)有选择地撰写法官后语。法官后语旨在“激活长久以来严肃之法律理性,体现判决之道德关怀。”⑤它是“裁判理由”的情感递进,是在求真基础上的向善。在当下的司法理念语境下,“法官后语”具有支持法律理解;补充法律内容,在法律内容无法或者难以触及的地方,让伦理内容发挥功能;使得规范的法律用语变得生动而富有人情味⑥等功能,将法律的“他律”转化为当事人的内心的“自律”,从而增强裁判文书的社会可接受度。
  (3)建立说理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法律文书评查、优秀法律评比等措施,构建裁判文书说理的激励机制,将“说理”的质量与法官的考评、工资、奖励、晋升等利益挂钩,激发法官写好判决书说理的动力,使其能写出具有说服力和可接受性的判决书。激励制度的强弱决定了法官说理的态度,而说理态度又决定了裁判文书的质量。强化对判决说理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位法官明白他们在说理上所费的心血没有白流。⑦
  注释:
  ①蔡杰,程捷:《封闭与开放:裁判文书论理风格之类型化检讨》,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第128-129页.
  ②[美]约翰·亨利·梅利曼:《大陆法系》(第二版),顾培东,禄正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3页.
  ③卢丽娜:《民事裁判文书说理改革研究》,http://qcqfy.chinacourt.org.访问时间:2015年11月2日.
  ④蒋惠岭、胡夏冰:《我国司法透明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栽《法律适用)2006年第3期。转引自周军、李春华:《裁判文书深度公开问题研究》,载《法律适用》,2015年第2期,第67页.
  ⑤沈先志:《裁判文书制作》,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81页.
  ⑥袁博:《裁判文书伦理化的保留与倡导》,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4年第3期,第145页.
  ⑦新华网:《裁判文书的说理机制》,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4-07/09/c_126730953.htm,访问时间为2015年11月2日.
其他文献
摘 要: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有着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和谐在传统法律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结合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发掘其蕴含的深层意义,并提出了构建现代化的、与时代接轨的和谐观念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传统法律文化;当代价值  一、传统法律文化的和谐价值  人伦和谐和天人协调是传统法律文化的两大价值体现。人伦和谐主要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和而不同,天人协调则是注重人与
期刊
摘 要:校园暴力犯罪形势日益严峻,通过对校园暴力犯罪之未成年施暴者的犯罪心理研究,掌握其犯罪心理,为根源上防治校园暴力犯罪提供依据,助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法制社会。  关键词:校园暴力;犯罪;犯罪心理;防治措施  一、校园暴力犯罪概念界定  校园暴力犯罪的认定前提是对校园暴力的概念予以明确认定。对校暴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校园为中心、以师生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前者有校园内暴力说、校园内及周边暴力说、校
期刊
摘 要:癖为人之病,犯罪为社会之疾。自龙勃罗梭,现生来犯罪人之学问,曰犯罪人乃天生就会犯罪之人。此学问备受争议,褒贬不一。本文主要是对龙勃罗梭之犯罪人学问的阐释,并兼之比较之精神错乱犯罪人异同,加之以盗窃癖为例,试论“生来性精神错乱犯罪人”之定位。  关键词:生来犯罪人;精神错乱;犯罪人盗窃癖  人若必有疾病,则社会必有犯罪。犯罪乃指触犯法律而构成罪行。在犯罪学巨匠龙勃罗梭的理论体系中,第一次提出
期刊
摘 要:养老问题开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养老立法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又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战略决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要求。依法养老应该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尚无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有关居家养老的行为,居家养老立法滞后,居家养老立法应上升到国家法律发展战略,立法力求要突出精准性、时代性、创新性、担
期刊
摘 要:桂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创新职工思想教育模式,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德传统文化的培育和践行为切入点,围绕传承“八德”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引导职工做到“讲诚信、提素质,讲道德、树形象,讲法律、守规矩”,为企业改革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关键词:传统道德;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1 做法和经验  1.1着力拓展广度,以丰富的学习教育强化对“八
期刊
摘 要: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以来,高职类医学院校学生体质虽有所改良,但前景不容乐观,分析《标准》实施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学生体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各项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高职类医学院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教育的改革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環境问题也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良好环境的享受者和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公众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最了解也最关心,因此应当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共同抵制环境污染。然而,由于我国公众尚未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对自己的生存权或者说环境权缺乏一定的认识,因而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公众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本文从笔者家
期刊
摘 要:随着实证主义法学兴起,在法律的产生和效力依据问题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成为新一轮争论的焦点。然而法哲学理论界的长期争论,并未给这个问题带来确定答案。實践中法律与道德的复杂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实证主义法学;现代自然法;拉德布鲁赫公式  一、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论界争论  实证主义法学的兴起,使得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其中实证主义法学主张法律与道德不存在必然
期刊
摘 要:在美国反垄断法实施的一百多年中,联邦最高法院不可避免地受到学术上、政治上和社会经济生活上的影响,其价值观念、指导思想以及法律解释方法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联邦最高法院必须面对不断变革的社会与相对稳定的法律之间永恒的矛盾,就需要大法官们凭借其高超的法律解释技巧,平衡好法律文本与立法目的、法律规定与经济实践之间的关系,使历经百年的反垄断法不断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焕发新的活力。本文试图以不同历
期刊
摘 要:贪污与挪用区别之一在于是否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同时在挪用资金后采用虚假发票平账等行为也应当定为贪污;最后,认定是否为贪污行为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使用资金时有无归还能力和归还的主观愿望。  关键词:贪污;挪用;协议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苏某系某乡政府副乡长。2013年初,该县国有电力公司规划在苏某所在乡修建变电站。县电力公司为赶工期,在未完成土地征地手续的情况下,找到乡政府协调征地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