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致力于整合社会力量,努力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平台,创建了“教育义工站”。本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组建“教育义工站”,完成招募、注册、培训与资源库建设;深入开展与有效实施教育义工活动;并制定出教育义工站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总结义工站开展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延伸了课堂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教育义工组织从表层的参与和支持,到深层的管理与合作,全方位地融入,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
关键词:教育 义工站
一、 课题的提出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它们以不同的内容、方式影响着学生,有时是合力,有时又是分力,引导学生向着大家期望的方向发展。要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学生时期,三者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小学阶段,学校无疑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主要的方面。因此,学校应承担这样一个重要的责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使三者形成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的合力。因此,学校应致力于把家长、社会的资源引导到学校教育中,构建一个教师、家长、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纵观当前情况,学校与家庭、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很好的结合。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形式一般只是有:家长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以及家长接送孩子时与教师的简短交流这几种方式。在这些家校合作形式中,家长对学校的活动参与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对于学校,教育义工来到学校服务,既真正的深入了解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情况,又丰富了家校的合作形式,使家校合作落到实处,不再流于表面形式,真正形成家校共育。
教育义工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对家校合作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元素。在国外,家长义工比较常见,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也陆续出现了家长义工。家因此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育义工为切入点,有效构建小学家校合作的新机制。
二、 研究的概念界定
“教育义工站”是指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由关注教育、关心孩子、拥有爱心的“特长义工”和“家长义工”两部分组成的特殊志愿者团体。他们主动深入学校、家庭和社区,参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与服务全过程,同时把科学的教育方法传递给其他家长,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对接。其主要特征为“主动性、自愿性、公益性、组织性”,以大爱之心行大善之举。“家长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计任何报酬地参与到学校服务的学生家长。“特长义工“是指从社会上各团体、培训部招聘的热心教育的各行各业的拥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每周固定的时间为学生上课。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通过教育义工站的建设和运行,教育义工真正地深入了解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情况,教育义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元素。使家校合作落到实处,不再流于表面形式,真正形成家校共育。由此建立良性的学校与社区、家庭互动机制,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极大地促进家长、教师、学生间的共同成长,实现全员教育和全程教育,使家校合作建立更广泛的和谐基础。教育义工组织从表层的参与和支持,到深层的管理与合作,全方位地融入学校、融入家庭、融入社会,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
(2)研究的目标。总目标:通過课题研究,创建教育义工站,深入开展与有效实施教育义工活动;拓展延伸课堂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3)研究的内容。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合作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②家长义工队伍的招募、注册、培训与资源库建设。③教育义工站的定位、保障、管理制度的制定。④教育义工活动的基本运行模式。⑤教育义工活动的实施策略的研究。
(4)研究实施。①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成立课题组,各科课题论证与评审、立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全员培训。主要内容:学习家长义工方面经验与理论、文献。主要方式:座谈、研讨、参观学习等。②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方案,课题论证与评审、立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全员培训。主要内容:学习家长义工的各项操作模式等。主要方式:座谈、研讨、参观学习等。③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6年5月)按计划实施各项研究工作,并做好材料积累。主要内容:家长义工、家长义工站、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运行、保障等。主要方式:研讨、活动、座谈、调查问卷等。
四、研究成效
(1)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合作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通过课题研究,创建了教育义工站。分为两组:现有在校学生家长义工500人,社会上的特长义工50人。通过自荐、推荐相结合,完成前期的招募,进行了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3)制定了教育义工站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章程。优化教育义工服务的氛围,提升形象价值,角色定位与自我管理;全方位的教育义工及活动评估,配套的激励、表彰、保障体系。
(4) 形成了全方位的家长义工及活动评估,配套的激励、表彰、保障体系。
(5)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套教育义工站开展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总结
我校教育义工实现了两大转变:义工活动由最初的学校组织变为义工自发组织,家长义工活动由最初被动地听从学校教师安排变为主动由家长义工们自己设计安排。”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民主小学从一所学校,变成了一圆两校——一所是教师面向孩子教育教学,另一所是几百名家长义工面向学校给孩子提供服务。两者就像是为孩子服务而并行运动的两个同心圆。
推行“教育义工进校园”,建立良性的学校与社区、家庭互动机制,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小学现行管理体系中,家校互动有多种途径,如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校园开放日等。在学校成立教育义工组织,使热心教育、关心教育的家长以公益服务的形式走进校园,是对家校合作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有利于促进家长、教师、学生间的共同成长,有利于实现全员教育和全程教育,使家校合作建立更广泛的和谐基础。
教育义工制架设了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它不仅让家校联系多了一份和谐,也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视窗,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现代、开放、民主,笔者认为在我国中小学校中逐步实施“教育义工”这一新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小学中实施这种制度更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实践。
关键词:教育 义工站
一、 课题的提出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它们以不同的内容、方式影响着学生,有时是合力,有时又是分力,引导学生向着大家期望的方向发展。要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学生时期,三者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小学阶段,学校无疑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主要的方面。因此,学校应承担这样一个重要的责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使三者形成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的合力。因此,学校应致力于把家长、社会的资源引导到学校教育中,构建一个教师、家长、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纵观当前情况,学校与家庭、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很好的结合。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形式一般只是有:家长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以及家长接送孩子时与教师的简短交流这几种方式。在这些家校合作形式中,家长对学校的活动参与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对于学校,教育义工来到学校服务,既真正的深入了解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情况,又丰富了家校的合作形式,使家校合作落到实处,不再流于表面形式,真正形成家校共育。
教育义工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对家校合作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元素。在国外,家长义工比较常见,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方,也陆续出现了家长义工。家因此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育义工为切入点,有效构建小学家校合作的新机制。
二、 研究的概念界定
“教育义工站”是指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由关注教育、关心孩子、拥有爱心的“特长义工”和“家长义工”两部分组成的特殊志愿者团体。他们主动深入学校、家庭和社区,参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与服务全过程,同时把科学的教育方法传递给其他家长,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对接。其主要特征为“主动性、自愿性、公益性、组织性”,以大爱之心行大善之举。“家长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计任何报酬地参与到学校服务的学生家长。“特长义工“是指从社会上各团体、培训部招聘的热心教育的各行各业的拥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每周固定的时间为学生上课。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通过教育义工站的建设和运行,教育义工真正地深入了解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情况,教育义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元素。使家校合作落到实处,不再流于表面形式,真正形成家校共育。由此建立良性的学校与社区、家庭互动机制,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极大地促进家长、教师、学生间的共同成长,实现全员教育和全程教育,使家校合作建立更广泛的和谐基础。教育义工组织从表层的参与和支持,到深层的管理与合作,全方位地融入学校、融入家庭、融入社会,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
(2)研究的目标。总目标:通過课题研究,创建教育义工站,深入开展与有效实施教育义工活动;拓展延伸课堂教育促进家校合作,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3)研究的内容。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合作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②家长义工队伍的招募、注册、培训与资源库建设。③教育义工站的定位、保障、管理制度的制定。④教育义工活动的基本运行模式。⑤教育义工活动的实施策略的研究。
(4)研究实施。①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成立课题组,各科课题论证与评审、立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全员培训。主要内容:学习家长义工方面经验与理论、文献。主要方式:座谈、研讨、参观学习等。②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方案,课题论证与评审、立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全员培训。主要内容:学习家长义工的各项操作模式等。主要方式:座谈、研讨、参观学习等。③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6年5月)按计划实施各项研究工作,并做好材料积累。主要内容:家长义工、家长义工站、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运行、保障等。主要方式:研讨、活动、座谈、调查问卷等。
四、研究成效
(1)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合作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通过课题研究,创建了教育义工站。分为两组:现有在校学生家长义工500人,社会上的特长义工50人。通过自荐、推荐相结合,完成前期的招募,进行了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3)制定了教育义工站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章程。优化教育义工服务的氛围,提升形象价值,角色定位与自我管理;全方位的教育义工及活动评估,配套的激励、表彰、保障体系。
(4) 形成了全方位的家长义工及活动评估,配套的激励、表彰、保障体系。
(5)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套教育义工站开展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总结
我校教育义工实现了两大转变:义工活动由最初的学校组织变为义工自发组织,家长义工活动由最初被动地听从学校教师安排变为主动由家长义工们自己设计安排。”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民主小学从一所学校,变成了一圆两校——一所是教师面向孩子教育教学,另一所是几百名家长义工面向学校给孩子提供服务。两者就像是为孩子服务而并行运动的两个同心圆。
推行“教育义工进校园”,建立良性的学校与社区、家庭互动机制,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小学现行管理体系中,家校互动有多种途径,如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校园开放日等。在学校成立教育义工组织,使热心教育、关心教育的家长以公益服务的形式走进校园,是对家校合作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有利于促进家长、教师、学生间的共同成长,有利于实现全员教育和全程教育,使家校合作建立更广泛的和谐基础。
教育义工制架设了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它不仅让家校联系多了一份和谐,也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视窗,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现代、开放、民主,笔者认为在我国中小学校中逐步实施“教育义工”这一新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小学中实施这种制度更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