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学生能力的欠缺和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1】。
一、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尽管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还不够重视。
2.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3.忽视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纷纷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2)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3)创新技能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创新情感培养,是指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与主体意识。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自由。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2】。
2.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3.培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岑丽阳,黄河,魏格坤,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高教论坛,2007(4)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深刻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根据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措施【1】。
一、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还不太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尽管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灌输和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能力培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还不够重视。
2.企业家精神培养缺位。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它涵盖了企业家才能,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如冒险精神、效率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3.忽视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反应能力的培养。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所以有人认为如今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管理无定式”,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关键的能力之一。反观我们的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学生关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如何运作、如何管理的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针对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各高校纷纷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创新意识培养,是指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2)创新思维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用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3)创新技能培养,是指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4)创新情感培养,是指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独特的创新目标,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突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保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与主体意识。自由包含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的自由和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自由。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基础【2】。
2.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已迫在眉捷。
3.培养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结构。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岑丽阳,黄河,魏格坤,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高教论坛,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