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倡导“先学后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由于学生年龄小、个体差异大、各方面的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许多问题,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后教策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后教策略;运用
新课程倡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民主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倡导“研学后教”,强调教师要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后教”。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特别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后教策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呢?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采用什么形式,对学生进行点拨呢?这都需要我们教师点燃智慧的火花。
“后教”主要通过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教,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和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到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后教”的主要任务包括: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困惑、领悟语言规律、提炼学习方法、进行读写迁移。“后教”的主要策略主要有:统领性策略、针对性策略、时宜性策略和总结性策略。下面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这些后教策略进行语文教学。
一、研学问题统领教学——统领性策略的运用
本节课,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围绕研学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展开教学的。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句意,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小姑娘惊叹青年画鱼画得好:“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另一次是作者赞叹青年画技的高超,仿佛感到“金鱼在纸上游动!”最后一次是作者和青年笔谈时写给他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条线索把整篇文章串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时,我巧妙地把突显研学问题的这些句子安排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多次的“回读”,通过反复地诵读,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为解决研学问题做了铺垫。
二、语言文字训练到位——统领性策略的运用
整节课,我把“听、说、读、写”融入到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比较句子,进行对比朗读;青年画的鱼有哪些动态?想象画面,进行扩展朗读;出示金鱼图,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进行意境朗读等。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男女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课堂上总是书声琅琅。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读中进步,读得一次比一次有层次,在读中不知不觉就领悟了文本的内容。课堂上也安排了两次写,一是抓重点词语,写批注,二是小练笔。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让学生阅读文本,找重点句子、画出关键词语,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有所侧重,针对性强—— 针对性策略的妙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学生已懂的,我就不多讲,一笔带过;对于那些学生似懂非懂的,我就花多点时间加以引导。文中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有三句,其中第七自然段是描写青年画鱼动作的句子,是文章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则详讲,精讲,其它两句则略讲,粗讲。学生对“一丝不苟”一词,已经能准确理解词意,体会到青年画鱼十分认真,我便没有再多讲。但是对“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两词,学生虽能理解词语表面的意思,但从学生的朗读来看,学生还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区别它们。于是,我特意补充了图画,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本义指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文章中又具体指什么?还让学生再细读文本,并通过我的范读,指导学生个别名读、男女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句子,引导他们理解“工笔细描”画得细,应该读得慢;“挥笔速写”则画得粗,应该读得快。从而感受青年画技的高超。
四、抓准时机,巧妙点拨——时宜性策略的巧用
教学除了有所针对,还要讲究时机。即“讲什么?什么时候讲?讲到什么程度?”都要恰到好处。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神态描写的作用,我在学生理解了词语“呆呆地、静静地”之后,安排了对比句子,把“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和“他老是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两句话放在一起对比,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青年画鱼如痴如醉,特意安排了说话练习:周围的人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为下面的小练笔做了铺垫。由说到写,由浅到难,循序渐进,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此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个教学的重点已经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决。
五、善于小结,归纳规律——总结性策略的善用
课堂教学还要善于小结、归纳规律、提炼方法。我在学生充分品读青年忘我观鱼的句子后,适时小结: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在学生充分品读青年专注画鱼的句子后又安排了小结:鱼游到了青年画鱼的纸上。接着引导学生理清“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先后关系、因果关系。课文讲完了,我通过再次出示描写青年外貌、观鱼、画鱼的句子进行“回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进行写法的迁移,安排了小练笔: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他们会分别怎么说怎么做?让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等写一个小片段。在课文讲完了后,我又安排了全堂总结的环节,指着板书,对文章进行总结,并问学生: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向青年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做一个做事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孩子。这样,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研、学、教”三者融为一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了生生互学、生生互教。并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和发现的问题,运用各种后教策略,进行适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到实处,点到关键。无论是统领性策略、针对性策略,还是时宜性策略、总结性策略,都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充分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明霞.课堂因生成而精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06).
[2]胡庆芳等.精彩课堂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后教策略;运用
新课程倡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民主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倡导“研学后教”,强调教师要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后教”。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特别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后教策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呢?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采用什么形式,对学生进行点拨呢?这都需要我们教师点燃智慧的火花。
“后教”主要通过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教,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和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到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后教”的主要任务包括: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困惑、领悟语言规律、提炼学习方法、进行读写迁移。“后教”的主要策略主要有:统领性策略、针对性策略、时宜性策略和总结性策略。下面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运用这些后教策略进行语文教学。
一、研学问题统领教学——统领性策略的运用
本节课,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围绕研学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展开教学的。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句意,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小姑娘惊叹青年画鱼画得好:“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另一次是作者赞叹青年画技的高超,仿佛感到“金鱼在纸上游动!”最后一次是作者和青年笔谈时写给他的话“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条线索把整篇文章串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时,我巧妙地把突显研学问题的这些句子安排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多次的“回读”,通过反复地诵读,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为解决研学问题做了铺垫。
二、语言文字训练到位——统领性策略的运用
整节课,我把“听、说、读、写”融入到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比较句子,进行对比朗读;青年画的鱼有哪些动态?想象画面,进行扩展朗读;出示金鱼图,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进行意境朗读等。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男女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课堂上总是书声琅琅。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读中进步,读得一次比一次有层次,在读中不知不觉就领悟了文本的内容。课堂上也安排了两次写,一是抓重点词语,写批注,二是小练笔。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让学生阅读文本,找重点句子、画出关键词语,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有所侧重,针对性强—— 针对性策略的妙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学生已懂的,我就不多讲,一笔带过;对于那些学生似懂非懂的,我就花多点时间加以引导。文中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有三句,其中第七自然段是描写青年画鱼动作的句子,是文章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则详讲,精讲,其它两句则略讲,粗讲。学生对“一丝不苟”一词,已经能准确理解词意,体会到青年画鱼十分认真,我便没有再多讲。但是对“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两词,学生虽能理解词语表面的意思,但从学生的朗读来看,学生还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区别它们。于是,我特意补充了图画,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本义指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文章中又具体指什么?还让学生再细读文本,并通过我的范读,指导学生个别名读、男女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句子,引导他们理解“工笔细描”画得细,应该读得慢;“挥笔速写”则画得粗,应该读得快。从而感受青年画技的高超。
四、抓准时机,巧妙点拨——时宜性策略的巧用
教学除了有所针对,还要讲究时机。即“讲什么?什么时候讲?讲到什么程度?”都要恰到好处。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神态描写的作用,我在学生理解了词语“呆呆地、静静地”之后,安排了对比句子,把“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和“他老是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两句话放在一起对比,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青年画鱼如痴如醉,特意安排了说话练习:周围的人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为下面的小练笔做了铺垫。由说到写,由浅到难,循序渐进,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此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个教学的重点已经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决。
五、善于小结,归纳规律——总结性策略的善用
课堂教学还要善于小结、归纳规律、提炼方法。我在学生充分品读青年忘我观鱼的句子后,适时小结: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在学生充分品读青年专注画鱼的句子后又安排了小结:鱼游到了青年画鱼的纸上。接着引导学生理清“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先后关系、因果关系。课文讲完了,我通过再次出示描写青年外貌、观鱼、画鱼的句子进行“回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进行写法的迁移,安排了小练笔: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他们会分别怎么说怎么做?让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等写一个小片段。在课文讲完了后,我又安排了全堂总结的环节,指着板书,对文章进行总结,并问学生: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向青年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做一个做事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孩子。这样,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把“研、学、教”三者融为一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了生生互学、生生互教。并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和发现的问题,运用各种后教策略,进行适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到实处,点到关键。无论是统领性策略、针对性策略,还是时宜性策略、总结性策略,都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充分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明霞.课堂因生成而精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06).
[2]胡庆芳等.精彩课堂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