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与“疏”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堵”与“疏”自然让人联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远古中国,黄河泛滥成灾。繇受命于尧,负责治水。用的就是“堵”的办法,治水9年均以失败告终,被尧处死。后来,繇的儿子禹受命于舜,继续负责治水。禹吸取其父的教训,采用“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方针,将河水围堵在事先疏通好了的河道里,让其顺着河道流入大海,奋战13年,终于治水成功。可以说禹就是正确处理“堵”与“疏”的辩证关系的典范。
   正确处理“堵”与“疏”的辩证关系,不仅适用于“治水”,更适用于“治国”,是历代智慧的执政者长治久安的不二法门。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就是以治水喻治国的精辟论述。讲的是西周厲王荒淫无度,横征暴敛,且不允许人们非议,在高压政策下,人们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召公劝厉王道:“用强制的手段来堵民众的嘴,就像堵住一条河道,一旦决口,其伤害更甚!”周厉王置若罔闻,继续实行暴政,“国人”忍无可忍,手持棍棒、农具冲进王宫,要杀死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这一典故告诉我们,执政者应当从百姓的呼声中,检点自己的得失,化解百姓的怨愤,只有民心和顺,才能长治久安。
   正确处理“堵”与“疏”的辩证关系,还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仅需要靠强制力来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还需要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不仅要让人明确“不要怎样”,还需要让人知道“应当怎样”,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拥有量大幅度增加,汽车随意停放成为城市治理的难点之一。原先只靠贴罚单,怨声载道,且收效甚微,后来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辟出停车位,供到此购物、办事者免费或适当交费使用,矛盾得到缓解。再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给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众造成沉重压力。尽管有不少硬性规定,同样效果不理想。后来。笔者所在的城区,由政府出面倡导领导干部带头,有了红白喜事都在自家所在的小区熬一顿“大锅菜”或“煮水饺”来招待亲朋好友,不提倡到大酒店摆宴,既热闹又省钱。无论官和民都看到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好处。紧接着又出现新问题,就是熬“大锅菜”需要大量的木柴或煤,导致环境污染,后来红白理事会开动脑筋,引进一种专门用来熬“大锅菜”的特大号天然气灶,租赁给用户。再如婚丧嫁娶及春节燃放烟花炮仗,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也随着零污染的“电子烟花炮仗”问世而解决。
   笔者还见到感人的一幕,火车上一60多岁的老者,向别人炫耀自己买的是“站票”,可坐了半天也不见有人撵他,站在他身旁一个女孩只是微笑。乘警查票时发现女孩的票正是老者的座位,问她为何不告诉老者,她说:“告诉他后他会坐着不安。”乘警还发现女孩腿有残疾,便让女孩随她到餐车入座。女孩这才从座位下抽出双拐。此景感动了全车人。
   作为管理者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堵”与“疏”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看只是个工作方法问题,实质上是对群众的亲情、感情问题,是以冷漠的态度站在对立面上说“这不行”而训之,还是以积极热情的态度说“到这来”而引之;是“横眉冷对千夫面”还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分水岭。
其他文献
《后汉书·廉范传》中记载了一个“五绔歌”的故事。讲的是地方官员关心民生治理有方的事。故事的主人公廉范是廉颇的后代。东汉章帝时,廉范被任命为蜀郡太守。他初到成都,发现前任太守曾为了防止火灾殃及联排的房屋,禁止老百姓晚上点灯做事,但百姓为了生计总是偷偷做事,致使火灾经常发生。廉范认为百姓的需求是合理的,遂允许百姓晚上点灯从事百业,“但严使储水”以防火灾。一时间,成都工商业兴盛,百姓富足,社会治安稳定,
期刊
“杞人忧天”的典故,妇孺皆知。人们耻笑那个担心天会倾圮而整天忧心忡忡的杞人,因为这是庸人自扰式的虚幻。倘若把“忧天”移为“忧人”——惊悚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危及其他生物物种,令地球陷于万劫不复的危机,那它就不是一种“杞虑”,而是令人堪忧的预警。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林林总总,似难以精确统计,因为有些尚未被人类发现或认识,有些还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异而“新陈代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类出现在
期刊
“啃老”,虽是新名词,却并不陌生。据有关部门统计,各地城市,30﹪的年轻人在“啃老”,65﹪的家庭存在“啃老”现象。相当一些“啃老族”,已从过去的“被动啃”,变成今天的“主动啃”;从吃喝穿戴父母的“軟啃”,有的已发展到骗取、强取父母财产的“硬啃”。   有人认为,“啃老”啃伤了父母。对此观点,我不完全赞成。须知,“啃老”最大的“受伤”者,恰恰是“啃老族”自己。表面看,“啃老”增加了父母的经济压力
期刊
不久前,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消息一公布,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   近年来,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城市整洁了,街道干净了,但小商贩不见了,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味也淡了。   当初路
期刊
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于2020年6月9日18时03分在昆明离世,享年98岁。10年前,“反腐愚公”杨维骏的“公车上访”,虽无当年“公车上书”那样的陣场、那样的声势,却有比“公车上书”更感人的思想、情怀,有比“公车上书”更重要的启示、启发。   2010年12月17日,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88岁高龄的杨维骏,坐着政府专配给他的黑色奥迪A6轿车,领着两辆破旧的面包车,驶进了云南省政协的大院
期刊
松绑地摊经济,无疑是现下公共空间最热词之一。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其实,地摊经济越是炙手可热,松绑之愈需冷静理性。道理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地摊“接地气”才会迸发人间“烟火气”;地摊有人间“烟火气”才会反助“接地气”。   无论如何定义地摊经济,抑或其业态如何嬗变演化,万变不离其宗,就其基因
期刊
污染治理,尽管今天已进入“出重拳、严管重罚”时期,却仍有人继续弄虚作假。这假做得就跟“真”的一样,甚至比“真治理”还卖力气。近日,重庆市侦破一起长江流域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特大污染环境案,犯罪嫌疑人涉嫌向长江一级支流非法倾倒三十余吨危险废物,造成三四公里污染带,引发社会关注。对此,《瞭望》新闻周刊刊发文章《污染治理岂能沦为污染转移》,提出了严厉批评。   文章梳理出三种污染转移手法。一是掩耳盗铃式转
期刊
写作品是件挺不易的事,阅读他人的作品甚至更难。阅读是与写者主观意志的对话,直接晾晒读者的涵养。   我读高中时,学校安排我们口诛笔伐,批判王愿坚的小说《粮食》。大家拿到蜡纸印出的作品,没怎么读,就义愤填膺了,“山上的日子一天难似一天”,仅凭此话,无疑是反动作品,在革命者面前有难事吗?真实的岁月艰难与想当然的浪漫革命相碰击着。既不明历史,又读不懂作品,凭着“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说法,便诠释了
期刊
挣脱疫情围困,后疫情时代即在眼前,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如何去面对可能与病毒长期共处的一个“新常态”?我想编一部“疫情社会反思辞典”,因为遭遇这世界大疫多少经验“果”、多少教训“叶”要适时撷取。先贤有言:“殷忧启圣。”对经磨历劫的我们而言,应作深入思考、反复揣摩,形成并保持一种忧患意识。如若不然,一个不懂反思、不汲取教训的民族,又怎么避免“重蹈覆辙”?   还未等疫情之魔挥手远去,我已想到了第
期刊
“變脸高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