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涉教坛的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独立备课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正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于是,种类繁多的教学设计便成了一种参依靠。本文认为,与其苦苦寻觅,不如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堂进行模仿。首先进行照本宣科式模仿,然后进入反观式模仿阶段,最后进行批判式模仿,模仿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 新教师 模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201-02
初涉教坛的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独立备课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正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于是,种类繁多的教学设计便成了一种参考,一种依靠。
新教师如何才能尽快地“入格”呢?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可见,找到适合自己模仿的課堂将对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1]。 模仿是新教师的“必备修炼”,我就经历了模仿的“三个阶段”。
一、“照本宣科式模仿”,让我意识到了“差异”
这是模仿的初级阶段。由于找到了适合自己模仿的课堂,你会发现,与其迷失于种类繁多的教学设计,不如每天认认真真地听上一两节课。可是,边听课边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就能把精彩搬回自己的课堂吗?
差异一:教学理念的差异
如在交流周总理的故事时,这样提问:“同学们,你能谈谈这个故事中的哪一句话给你感触最深吗?为什么?”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实际上,你已经给学生贴上了“能”与“不能”的标签。“同学们,我们来说说呢,你最佩服周总理什么?”也许找到的还是同样的语句,但学生就更乐于表达,更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可见,模仿的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更应该关注提问的方式,关注“背后的东西”。
差异二:教师自身的差异
模仿来的教案是其他教师智慧的结晶,如果不能内化为自己的智慧,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教学谈礼貌这篇课文时,由于没有很好的内化,课堂中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教案上,以至于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这就变成了我们常说的走教案。课堂本就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没有互动,哪来提高?所以,不但要根据学情进行适当地修改,更要做到把模仿的教学设计了然于胸。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学生的身上。
二、“反观式模仿”,使我思考“背后的理念”
何谓反观?就是模仿执教者教学的同时,与自己进行教学时碰到的类似情况做比较。自己是怎么处理的?而执教者又是如何处理的?通过对比,深入思考这样教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从而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细节一:上课交头接耳
课堂上,一对同桌正聊得不亦乐乎。作为听课老师的我已无法忍受,静静地等待着执教者的爆发。出人意料的是,执教者问: “你们在讲些什么?”“新买的钢笔。”
“对钢笔这样感兴趣,一定是这支钢笔的特点吸引了你,你来介绍一下好吗?”老师引导着。等学生说完,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烟台的大海也有它的特点,你们能找到吗?”
这样处理问题,这样的导入,这样的教育,的确更具智慧,远比一句“不要讲话了”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细节二:课堂突发事件
在上课过程中,一只小鸟飞进了课堂。执教者首先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不批评跑下座位的同学,并引导进行观察。其次,在确认小鸟无恙后,改变原有教学流程。让同学们拿出日记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赶紧记录下来。只见学生们一个个奋笔疾书,如此投入。这虽然是一堂不完整的语文课,但更符合语文课的内涵。
三、“批判式模仿”,让我提高了“勇气和自信”
此时的新教师,在经历了第二阶段不断地对比后,已经积累了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模仿可能不再局限于反观,会在反观的过程中,产生质疑,和执教者进行思维的碰撞。
种类一:教学设计的碰撞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雪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执教者教学上述词串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就连起来背诵。我产生了这样的质疑:“是否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这组词串的规律,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进行背诵,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背诵方法。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学到了记忆的方法,更符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种类二:教学理念的碰撞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2]。执教者在教学《学会合作》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思考:合作和竞争哪个重要?却只请了一位同学发达自己的观点,就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又一次产生了质疑:为何不让学生更多的交流?执教者坦言,由于临近下课,时间不够,只能已老师讲授的方式结课。我继续追问:“哪个环节浪费了时间?如果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是留待学生思考好呢?还是已老师讲授的方式结课好呢?通过又一轮思维的碰撞,我明白了遇到类似的情况,留待学生思考更为合适,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
上述点滴,仅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模仿者所切身经历的三个阶段。波兰尼曾指出:“像”是为了追求“不像”,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3]。模仿之路虽是艰辛的,但付出的同时定会收获沿途的美景。
参考文献:
[1] 徐月,钟启阳.教学模仿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J].教育学术月刊,2011(5).
[2] 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M].王靖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语文 新教师 模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201-02
初涉教坛的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独立备课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正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于是,种类繁多的教学设计便成了一种参考,一种依靠。
新教师如何才能尽快地“入格”呢?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可见,找到适合自己模仿的課堂将对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1]。 模仿是新教师的“必备修炼”,我就经历了模仿的“三个阶段”。
一、“照本宣科式模仿”,让我意识到了“差异”
这是模仿的初级阶段。由于找到了适合自己模仿的课堂,你会发现,与其迷失于种类繁多的教学设计,不如每天认认真真地听上一两节课。可是,边听课边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就能把精彩搬回自己的课堂吗?
差异一:教学理念的差异
如在交流周总理的故事时,这样提问:“同学们,你能谈谈这个故事中的哪一句话给你感触最深吗?为什么?”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实际上,你已经给学生贴上了“能”与“不能”的标签。“同学们,我们来说说呢,你最佩服周总理什么?”也许找到的还是同样的语句,但学生就更乐于表达,更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可见,模仿的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更应该关注提问的方式,关注“背后的东西”。
差异二:教师自身的差异
模仿来的教案是其他教师智慧的结晶,如果不能内化为自己的智慧,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教学谈礼貌这篇课文时,由于没有很好的内化,课堂中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教案上,以至于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这就变成了我们常说的走教案。课堂本就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没有互动,哪来提高?所以,不但要根据学情进行适当地修改,更要做到把模仿的教学设计了然于胸。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学生的身上。
二、“反观式模仿”,使我思考“背后的理念”
何谓反观?就是模仿执教者教学的同时,与自己进行教学时碰到的类似情况做比较。自己是怎么处理的?而执教者又是如何处理的?通过对比,深入思考这样教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从而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细节一:上课交头接耳
课堂上,一对同桌正聊得不亦乐乎。作为听课老师的我已无法忍受,静静地等待着执教者的爆发。出人意料的是,执教者问: “你们在讲些什么?”“新买的钢笔。”
“对钢笔这样感兴趣,一定是这支钢笔的特点吸引了你,你来介绍一下好吗?”老师引导着。等学生说完,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烟台的大海也有它的特点,你们能找到吗?”
这样处理问题,这样的导入,这样的教育,的确更具智慧,远比一句“不要讲话了”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细节二:课堂突发事件
在上课过程中,一只小鸟飞进了课堂。执教者首先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不批评跑下座位的同学,并引导进行观察。其次,在确认小鸟无恙后,改变原有教学流程。让同学们拿出日记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赶紧记录下来。只见学生们一个个奋笔疾书,如此投入。这虽然是一堂不完整的语文课,但更符合语文课的内涵。
三、“批判式模仿”,让我提高了“勇气和自信”
此时的新教师,在经历了第二阶段不断地对比后,已经积累了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模仿可能不再局限于反观,会在反观的过程中,产生质疑,和执教者进行思维的碰撞。
种类一:教学设计的碰撞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雪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执教者教学上述词串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就连起来背诵。我产生了这样的质疑:“是否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这组词串的规律,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进行背诵,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背诵方法。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学到了记忆的方法,更符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种类二:教学理念的碰撞
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2]。执教者在教学《学会合作》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思考:合作和竞争哪个重要?却只请了一位同学发达自己的观点,就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又一次产生了质疑:为何不让学生更多的交流?执教者坦言,由于临近下课,时间不够,只能已老师讲授的方式结课。我继续追问:“哪个环节浪费了时间?如果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是留待学生思考好呢?还是已老师讲授的方式结课好呢?通过又一轮思维的碰撞,我明白了遇到类似的情况,留待学生思考更为合适,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
上述点滴,仅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模仿者所切身经历的三个阶段。波兰尼曾指出:“像”是为了追求“不像”,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3]。模仿之路虽是艰辛的,但付出的同时定会收获沿途的美景。
参考文献:
[1] 徐月,钟启阳.教学模仿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J].教育学术月刊,2011(5).
[2] 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M].王靖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