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刘勰在“文之枢纽”的思想之下,加上从文体论中总结出的无数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明诗》篇中“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一句,便指出了创作论中作家个性与风格间的关系;对具体的创作有指导作用,对后世的创作观影响深远。
[关键词]作家;个性;风格;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在《文心雕龙》中,创作论占了全书的半壁江山。这些创作论是刘勰在“文之枢纽”的思想之下,加上从文体论中总结出的无数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是《文心雕龙》流传至今昌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1.“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之“华”、“实”
要正确理解“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中的理论意义,必须先弄清楚其中“华”、“实”的意义。《明诗》篇中在总结出“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后,紧接着说道:“华实异用,惟才所安”。对于这句话,各种注本中的解释不甚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将“华”、“实”译为“花”和“果实”,如周振甫先生《文心雕龙译注》的译文:“像花和果实用处不同,只凭个人的才能来求适应。”这种说法是用“花”和“果实”来指代四言和五言两种不同的文体。另一种说法则将“华”、“实”译为“华丽”与“朴实”,如戚良德先生的《文心雕龙》注说:“华:华丽,指五言诗之清丽。实:朴实,指四言诗之雅润。”袁济喜,陈建农两位先生的《<文心雕龙>解读》也持此说。在这种说法中,“华”和“实”指两种不同的为文之风格。虽然诸多译注中似持第一种观点者居多,但在我看来,只有第二种说法才能符合刘勰之原意。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华”、“实”二字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可谓出现频繁,陈书良先生在《文心雕龙》释名一书中做出了确切统计:“华”在全书中共出现56次,“实”共出现98处。陈先生将出现的56个“华”字的意思分为五类:1、花;2、美丽,有文采;3、华艳清丽;4、淫侈、浮华;5精华。如“云霞雕色,有画工之妙;草木华,无待锦匠之奇。”(《原道》)中的“华”是作为“花”解,乍一看,似乎在此将“华实异用”之“华”译为“花”也就并非注者的突发奇想,而是能够在书中其它地方找到呼应的。
其二,从“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所处的具体文意中来看,其上文是论说四言之风格以“雅润”为本,而五言之风格以“清丽”为宗,其下文则紧接着列举具体作家作品中的或“雅”,或“润”,或“清”,或“丽”的不同风格。
到了这里,似乎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征圣》篇里有“然则圣人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黄侃《札记》说:“衔华佩实:此彦和《征圣》篇之本意。文章本之圣哲,而后世专尚华辞,则离本浸远,故彦和必以华实兼言。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知此处的“华”、“实”是与刘勰的文质观相统一的,强调的是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故将“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中的“华”“实”译为风格将似乎与前文不能统一。
2.作家的个性与风格
《明诗》篇中对于四、五言诗的不同风格,刘勰发出了“华实异用,惟才所安”的议论。这其中体现了他对于作家个性对作品风格的影响的认识。刘勰是将“文质彬彬”,“衔华而配实”作为为文的最高理想的,因为圣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主张“征圣”“宗经”。但即使也经书,也往往根据写作者和要表达的事物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所谓“圣文之殊致”。
《体性》篇是对“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中反映出来的作家个性与风格间关系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阐述。陈书良先生说:“体指文章的总体风貌,其义近于今日所说的“风格”。
《体性》篇开头便指出了“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说明文章是源于内心情感所发,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进而刘勰将文章的风格总结为八种,说“八体屡迁,功以学成”,又指出“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接着总结概括了12位作家个性与风格: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异,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
对于作家的风格,用了两个并列的词语来描述,如“文洁而体清”,前两字与后两字相对,中间以“而”把两个意群贯联起来。这两个词语分开来看,是两个意思,但当以“而”字把它们贯联起来时,两者就形成了一个统一体,描摹出一个作家完整的风格。但“而”字只是对于两个形容风格的词语的外在贯联,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以及其与作者个性之间,还有着内在的进一步联系。
其一,前后两个词语的性质在某方面有同一性,彼此相互补充、相互说明以构成统一的风格,然后这个风格又与作家的情性相贯通。如贾谊“文洁而体清”,“洁”与“净”语义基本相同,文辞洁净利落促进了作品格调清新雅净;刘勰称贾谊情性为“俊发”,英俊而意气奋发,挥笔成文或发言为对毫不费力,故能做到作品的“洁”、“净”。其二,前后两个词语的性质似不相干或相反,但由于作家情性的作用使其构成风格统一体。如“趣昭而事博”,志趣明晰与事例广博是风格的两个不同层面,本不会是必然相联的,但此二者都在刘向“简异”情性作用下产生,“简异”即不讲究修饰,作品不讲究修饰就明白异懂;“事博”只有在简练的情况下才能做到,不讲究修饰则简练。这样,由于作家一定的情性,使文章的各个方面都统一到了同一的风格。再次论证了作家个性对于风格的决定性作用。
当然,刘勰不仅从理论上较深刻、细致地分析了“性”与“体”的关系,而且从写作实践的角度,指出学习写作者应如何培养创作个性,以适应多方面的需要。但是他所说的“才力居中,肇自血气”,说明他虽将“才”另列,但还是认为才来自于气。他只是将“才”从“气”中拎出来加以说明,并不否定气在才中。“气”方是最根本的。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它不仅文采卓然,更常常于一字或一句中蕴涵了丰富的理论意义,使人读来在享受美的同时又受益良多,回味无穷。“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不过简短八个字,却指出了创作过程中作家个性对于风格的决定性作用,让凡有志于作文者,能够明了修心养性之重要,进而在生活中培养起符合自己性情而别具魅力的独立人格,这样在创作中“因内而符外”,便能创作出文如其人的千古佳作。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戚良德,文心雕龙注说[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陈书良,文心雕龙释名[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4]骆鸿凯,文选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关键词]作家;个性;风格;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在《文心雕龙》中,创作论占了全书的半壁江山。这些创作论是刘勰在“文之枢纽”的思想之下,加上从文体论中总结出的无数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是《文心雕龙》流传至今昌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1.“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之“华”、“实”
要正确理解“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中的理论意义,必须先弄清楚其中“华”、“实”的意义。《明诗》篇中在总结出“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后,紧接着说道:“华实异用,惟才所安”。对于这句话,各种注本中的解释不甚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将“华”、“实”译为“花”和“果实”,如周振甫先生《文心雕龙译注》的译文:“像花和果实用处不同,只凭个人的才能来求适应。”这种说法是用“花”和“果实”来指代四言和五言两种不同的文体。另一种说法则将“华”、“实”译为“华丽”与“朴实”,如戚良德先生的《文心雕龙》注说:“华:华丽,指五言诗之清丽。实:朴实,指四言诗之雅润。”袁济喜,陈建农两位先生的《<文心雕龙>解读》也持此说。在这种说法中,“华”和“实”指两种不同的为文之风格。虽然诸多译注中似持第一种观点者居多,但在我看来,只有第二种说法才能符合刘勰之原意。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华”、“实”二字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可谓出现频繁,陈书良先生在《文心雕龙》释名一书中做出了确切统计:“华”在全书中共出现56次,“实”共出现98处。陈先生将出现的56个“华”字的意思分为五类:1、花;2、美丽,有文采;3、华艳清丽;4、淫侈、浮华;5精华。如“云霞雕色,有画工之妙;草木华,无待锦匠之奇。”(《原道》)中的“华”是作为“花”解,乍一看,似乎在此将“华实异用”之“华”译为“花”也就并非注者的突发奇想,而是能够在书中其它地方找到呼应的。
其二,从“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所处的具体文意中来看,其上文是论说四言之风格以“雅润”为本,而五言之风格以“清丽”为宗,其下文则紧接着列举具体作家作品中的或“雅”,或“润”,或“清”,或“丽”的不同风格。
到了这里,似乎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征圣》篇里有“然则圣人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黄侃《札记》说:“衔华佩实:此彦和《征圣》篇之本意。文章本之圣哲,而后世专尚华辞,则离本浸远,故彦和必以华实兼言。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知此处的“华”、“实”是与刘勰的文质观相统一的,强调的是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故将“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中的“华”“实”译为风格将似乎与前文不能统一。
2.作家的个性与风格
《明诗》篇中对于四、五言诗的不同风格,刘勰发出了“华实异用,惟才所安”的议论。这其中体现了他对于作家个性对作品风格的影响的认识。刘勰是将“文质彬彬”,“衔华而配实”作为为文的最高理想的,因为圣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主张“征圣”“宗经”。但即使也经书,也往往根据写作者和要表达的事物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所谓“圣文之殊致”。
《体性》篇是对“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中反映出来的作家个性与风格间关系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阐述。陈书良先生说:“体指文章的总体风貌,其义近于今日所说的“风格”。
《体性》篇开头便指出了“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说明文章是源于内心情感所发,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进而刘勰将文章的风格总结为八种,说“八体屡迁,功以学成”,又指出“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接着总结概括了12位作家个性与风格: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异,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
对于作家的风格,用了两个并列的词语来描述,如“文洁而体清”,前两字与后两字相对,中间以“而”把两个意群贯联起来。这两个词语分开来看,是两个意思,但当以“而”字把它们贯联起来时,两者就形成了一个统一体,描摹出一个作家完整的风格。但“而”字只是对于两个形容风格的词语的外在贯联,在这两个词语之间,以及其与作者个性之间,还有着内在的进一步联系。
其一,前后两个词语的性质在某方面有同一性,彼此相互补充、相互说明以构成统一的风格,然后这个风格又与作家的情性相贯通。如贾谊“文洁而体清”,“洁”与“净”语义基本相同,文辞洁净利落促进了作品格调清新雅净;刘勰称贾谊情性为“俊发”,英俊而意气奋发,挥笔成文或发言为对毫不费力,故能做到作品的“洁”、“净”。其二,前后两个词语的性质似不相干或相反,但由于作家情性的作用使其构成风格统一体。如“趣昭而事博”,志趣明晰与事例广博是风格的两个不同层面,本不会是必然相联的,但此二者都在刘向“简异”情性作用下产生,“简异”即不讲究修饰,作品不讲究修饰就明白异懂;“事博”只有在简练的情况下才能做到,不讲究修饰则简练。这样,由于作家一定的情性,使文章的各个方面都统一到了同一的风格。再次论证了作家个性对于风格的决定性作用。
当然,刘勰不仅从理论上较深刻、细致地分析了“性”与“体”的关系,而且从写作实践的角度,指出学习写作者应如何培养创作个性,以适应多方面的需要。但是他所说的“才力居中,肇自血气”,说明他虽将“才”另列,但还是认为才来自于气。他只是将“才”从“气”中拎出来加以说明,并不否定气在才中。“气”方是最根本的。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它不仅文采卓然,更常常于一字或一句中蕴涵了丰富的理论意义,使人读来在享受美的同时又受益良多,回味无穷。“华实异用,惟才所安”,不过简短八个字,却指出了创作过程中作家个性对于风格的决定性作用,让凡有志于作文者,能够明了修心养性之重要,进而在生活中培养起符合自己性情而别具魅力的独立人格,这样在创作中“因内而符外”,便能创作出文如其人的千古佳作。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戚良德,文心雕龙注说[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陈书良,文心雕龙释名[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4]骆鸿凯,文选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