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长久以来我们考察一节课的成败总是习惯以教师的表现加上学生的配合即课堂学生活动的气氛是否活跃为主要参考,而忽视了学生在活跃的表象下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况,即重视形式轻视了本质。事实上如果整堂课下来学生只是被动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表演,流于形式的一问一答,缺乏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虽然课堂表现轰轰烈烈气氛很和谐活跃,但也不能绝对的把它称作是一堂成功的课,因为这种活跃和谐极有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达到真正和谐的要求,也就谈不上高效和思维对话。我认为考察一节课是否成功应该把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做为一个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同时体现在课堂中,即要做到和谐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要完成思维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真正高效的要求。
在一堂成功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最高的。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对话在整个课堂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一环节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思维对话”型课堂是指依托教师、学生、课程间具有的思维联系通过师生对话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想课堂形态。也就是以共同思维和相互沟通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即师生一起围绕课堂主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并将结果进行交流、质疑和答辩的一种认识活动。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但我们所言的思维对话不是那种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而是经由思维活动,学生得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知识得以转化为智慧,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以生发,基本的道德素养得以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得以逐步实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学就是融入了情感、智慧和德性要素的思维对话。我认为历史上运用和重视思维对话进行教学比较成功的典范当属孔子,《论语》则是孔子与学生间对话的真实记录。在孔子辞世十年之后,西方先哲苏格拉底,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我们得以知晓苏格拉底和他的追随者们都注重理性知识的传授、解析以及定义的作用,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是真理的传播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在对话中,人们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即对话,而且教学可以被看作情感对话、思维对话和道德对话。对话还必须依托基本的条件如课程文本,遵循基本的规则如有效的表达和倾听,所以教学是基于课程的有序的对话。
教学的本质就是思维对话,是教师、学生基于课程的思维对话。这种看似很随意平凡的对话里面包含了深刻的内容,这是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果。要做到真正的思维对话,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这是达到良好思维对话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做到备课的高度准确性。凡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应该十分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其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应对每堂课,每个章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都必须十分明确。第三要有极强的针对性。这是思维对话前期准备的关键。备课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时时想到学生,处处想到学生。第四要有准确的预见性。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准确的预计到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设想好应变的措施,以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预见性准确,教师上课时就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始终掌握主动权,不会出现忙乱无绪的情况。综上所述,就是说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维对话之前,教师已经与自己进行了无数次多方位的深层次的思维对话。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路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的。例如初二讲“情绪变化的原因”一课的导入。因为那时正赶上北京奥运,课间学生们讨论最多的也都是奥运比赛的话题。我注意到这点以后,于是一上课我就以“同学们最近在观看奥运会的哪项比赛啊?”作为开场白,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共鸣,继而引导学生讲出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从而成功将学生的兴趣引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上来。这就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学生对陌生知识的预热,不但快速让学生明了本节知识的大致,还能一下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是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达到良好思维对话的中心环节。课堂上习惯于用脑说话,而不是不经过大脑的随口乱说。这种思维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经过教师的长时间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而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没有废话而应努力做到没有一个废字。而且珍惜时间并不是教师要急不可耐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进一步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从而达到了在每堂课中学生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的效果。
在构建思维对话型课堂过程中这两大要素是缺一不可的。设计再完美的问题如果离开有良好思考习惯的学生将很难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样,面对教师莫名其妙或者旨意不清的设问,再训练有素再有灵气的学生也会不知所措。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还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在给学生发言权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开口,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一定不要插嘴,不要怕学生说错,错了我们可以纠正,可以因势利导。凡是学生能说出正确答案的我们就要尽量做到打死也不说。
总之,“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教学方向,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具体的操作措施,但我们的宗旨始终是一致的,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吧。
长久以来我们考察一节课的成败总是习惯以教师的表现加上学生的配合即课堂学生活动的气氛是否活跃为主要参考,而忽视了学生在活跃的表象下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况,即重视形式轻视了本质。事实上如果整堂课下来学生只是被动的配合教师进行课堂表演,流于形式的一问一答,缺乏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虽然课堂表现轰轰烈烈气氛很和谐活跃,但也不能绝对的把它称作是一堂成功的课,因为这种活跃和谐极有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达到真正和谐的要求,也就谈不上高效和思维对话。我认为考察一节课是否成功应该把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做为一个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同时体现在课堂中,即要做到和谐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要完成思维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真正高效的要求。
在一堂成功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最高的。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对话在整个课堂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一环节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思维对话”型课堂是指依托教师、学生、课程间具有的思维联系通过师生对话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想课堂形态。也就是以共同思维和相互沟通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即师生一起围绕课堂主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并将结果进行交流、质疑和答辩的一种认识活动。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但我们所言的思维对话不是那种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而是经由思维活动,学生得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知识得以转化为智慧,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以生发,基本的道德素养得以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得以逐步实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学就是融入了情感、智慧和德性要素的思维对话。我认为历史上运用和重视思维对话进行教学比较成功的典范当属孔子,《论语》则是孔子与学生间对话的真实记录。在孔子辞世十年之后,西方先哲苏格拉底,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我们得以知晓苏格拉底和他的追随者们都注重理性知识的传授、解析以及定义的作用,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是真理的传播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在对话中,人们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即对话,而且教学可以被看作情感对话、思维对话和道德对话。对话还必须依托基本的条件如课程文本,遵循基本的规则如有效的表达和倾听,所以教学是基于课程的有序的对话。
教学的本质就是思维对话,是教师、学生基于课程的思维对话。这种看似很随意平凡的对话里面包含了深刻的内容,这是师生共同思考的结果。要做到真正的思维对话,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这是达到良好思维对话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做到备课的高度准确性。凡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应该十分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其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应对每堂课,每个章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都必须十分明确。第三要有极强的针对性。这是思维对话前期准备的关键。备课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时时想到学生,处处想到学生。第四要有准确的预见性。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准确的预计到课堂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设想好应变的措施,以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预见性准确,教师上课时就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始终掌握主动权,不会出现忙乱无绪的情况。综上所述,就是说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维对话之前,教师已经与自己进行了无数次多方位的深层次的思维对话。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路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的。例如初二讲“情绪变化的原因”一课的导入。因为那时正赶上北京奥运,课间学生们讨论最多的也都是奥运比赛的话题。我注意到这点以后,于是一上课我就以“同学们最近在观看奥运会的哪项比赛啊?”作为开场白,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共鸣,继而引导学生讲出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从而成功将学生的兴趣引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上来。这就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学生对陌生知识的预热,不但快速让学生明了本节知识的大致,还能一下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是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达到良好思维对话的中心环节。课堂上习惯于用脑说话,而不是不经过大脑的随口乱说。这种思维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经过教师的长时间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而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没有废话而应努力做到没有一个废字。而且珍惜时间并不是教师要急不可耐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进一步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从而达到了在每堂课中学生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的效果。
在构建思维对话型课堂过程中这两大要素是缺一不可的。设计再完美的问题如果离开有良好思考习惯的学生将很难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样,面对教师莫名其妙或者旨意不清的设问,再训练有素再有灵气的学生也会不知所措。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还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在给学生发言权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开口,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一定不要插嘴,不要怕学生说错,错了我们可以纠正,可以因势利导。凡是学生能说出正确答案的我们就要尽量做到打死也不说。
总之,“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教学方向,是课堂教学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具体的操作措施,但我们的宗旨始终是一致的,让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