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写文章头疼”不仅仅是学生的烦恼,成年人中有这种痛苦的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无非有这么几个顾虑:不知从何入手?不知该写哪些方面?不知该用什么结构?不知别人看了会怎么想?有如此多的担心,怎会不头疼?
就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个学段,学生积累了2000多个词汇,可以从写一段话开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没有重视活生生的学生主体,没有引导学生从鲜活的生活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即便熟练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文章又怎能感染别人?感动自己?不让自己写文章头疼,就必须快乐作文,快乐作文的根本必须先真诚做人,热爱生活,热爱亲人,活得快乐、充实,才会有感悟,才会有话说,才会有美文。
一、享受生活,就地取材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王守仁曾提出: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教育方法。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写作也要有兴趣,而这个兴趣不可能从作文书上来,那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兴趣,别人的感受。我主张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生活是个大课堂,每天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故事,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牢牢锁定你感兴趣的内容。只要是生活中发生过的事,自己亲自看见、听见、甚至参与过的事,都可以写进文章,哪怕字数不足都没有关系。如:有学生的父母生病,望着躺在床上亲人,没能起来为自己做早餐,没能象平时一样为自己做这做那,顿感平时父母对自己是那么疼爱,这一刻,她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关爱。也有学生在生病住院其间,病房中的护士给予了他细心周到的护理,让他深深难忘,洋洋洒洒写下了对护士的赞美和敬意。还有学生看到小区里有人专门拾荒,从最初的厌恶到后来发现这些人身上独特的生活态度,开始有了理解。有学生参加爷爷的追悼会,望着再也没有音容笑貌的爷爷,顿感平时爷爷对自己是那么疼爱,现在即使再想听他的唠叨,也已经不可能,这一刻,她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关爱,什么是遗憾。……这些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生活素材,只有自己发现了,经历了,才会写出真诚的、感人的好文章。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自己经历的都可以不加筛选就写,很多学生写《难忘的生日》,常常写跟父母到饭店聚餐,吃生日蛋糕等,面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写作素材,教师就必须加以引导,不仅仅引导学生要善于舍去毫无典型意义的内容,更要学会每年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日,使自己的生活绚丽多姿,充满童趣,终身难忘。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建议家长少让孩子为写作文而看作文书,而是应该丰富家庭生活内容,让孩子参与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孩子眼光才独特、犀利,才不会为“写什么”而绞尽脑汁。
二、淡化结构,想说就说
学生写文章,往往会先问老师要写多少字?字数的多少极大束缚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偏偏有教师紧盯字数不放。学生写少了,字数不足,看也不看内容,就武断地给予不及格处理。学生写多了,教师还会给学生打个比方:“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如此一来,谁会有写作兴趣?谁会不头疼?无论什么主题,学生都会言不由衷发表感想:“这对我们小学生很有启发和帮助,我们一定要……,长大为祖国做贡献!”这都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讲究结构、讲究模式惹的祸。学生说话没有童真童趣,被调教得失去了个性,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以为越早学成人的样就越聪明。
写作固然要有模式,有结构,要讲究条理,但教师不要忘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果他们事事有条理,脉落一路清,也就不成为小学生。小学教师指导作文应看中学生的内容真实,想法健康、活泼、积极向上,而不是忽略本质,只看字数。命题也应该从孩子们熟知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顾学生的感受,强加给学生不熟悉、不喜欢、不赞赏的内容,那么这样的写作还不如取消。淡化结构,让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一定会赢得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客观点评,鼓励为主
作文的指导、批改、点评可谓一环扣一环,教师点评如能掌握技巧,把握好分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点评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教师口语艺术的体现,良好的教师口语是使人“继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标志。达到规范性、针对性、启发性、逻辑性、情感性、激励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客观点评无疑会更加超越作文指导课的成效。
首先评什么?评选材的独特。独一无二的作文是教师应该大加赞赏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选材中制胜的法宝。即便学生语句描写还有待改进,但他做到了独特的内容选择,都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其次评什么?评语句的组织。这是语文潜词造句的灵活运用,语句组织好的学生,未必选材好,而选材制胜的学生,如果发现语句组织还欠缺,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会更加重视日常的词汇积累、句式活用,这种自律的学习激情会澎然博发。
最后评什么?评观点的阐述。无论什么年级学生写文章不仅仅是描述现状,还应该阐明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积极健康的,就应该发扬和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的认识有偏差,允许他保留一段时间思考、论证,不要急于扭转。作文就是做人,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到学生在写作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完善他的文章。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生做人与教学生作文的和谐统一。
所有的作文点评拒绝严肃的批评,要看到学生写文章从思考到动笔,经历的过程是付出努力的过程,一句话轻易地否定会从此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建议,会让学生受用一辈子,远远超出一篇文章的力量。
四、尊重作者,尊重人格
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他的智慧、心血与财富,教师必须尊重小作者,当你想当众读他的文章并公开点评他的文章的时候,不妨放下教师的权威,征询一下小作者的意见:“允许我公开你的文章吗?不介意我当众点评你的文章吗?”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也让学生感受到一篇文章形成后,自己也有了“身价”——被人尊重。一个被人尊重的人,他也会去时时刻刻学着尊重别人,真诚待人,会让他更加热爱生活,尽情享受生活乐趣,也会从中找到许多可以尽情宣泄的情感,这样的孩子不可能写不好作文。
诚然,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老师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低年级的说话培养,造句训练;中年级的片段设计,词汇积累;高年级的辩论、演讲、中华语言精髓(歇后语、谚语、成语、名人典故等)的积累等。但这些教学的持续发展还是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之上,所有的训练还是应该依赖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语文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顺利阅读、正确理解与快乐写作,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地阅读、更加快乐地写作。学生能不能快乐作文,语文老师该好好斟酌!
“写文章头疼”不仅仅是学生的烦恼,成年人中有这种痛苦的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无非有这么几个顾虑:不知从何入手?不知该写哪些方面?不知该用什么结构?不知别人看了会怎么想?有如此多的担心,怎会不头疼?
就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个学段,学生积累了2000多个词汇,可以从写一段话开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没有重视活生生的学生主体,没有引导学生从鲜活的生活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即便熟练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文章又怎能感染别人?感动自己?不让自己写文章头疼,就必须快乐作文,快乐作文的根本必须先真诚做人,热爱生活,热爱亲人,活得快乐、充实,才会有感悟,才会有话说,才会有美文。
一、享受生活,就地取材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王守仁曾提出: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要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教育方法。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写作也要有兴趣,而这个兴趣不可能从作文书上来,那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兴趣,别人的感受。我主张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生活是个大课堂,每天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故事,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牢牢锁定你感兴趣的内容。只要是生活中发生过的事,自己亲自看见、听见、甚至参与过的事,都可以写进文章,哪怕字数不足都没有关系。如:有学生的父母生病,望着躺在床上亲人,没能起来为自己做早餐,没能象平时一样为自己做这做那,顿感平时父母对自己是那么疼爱,这一刻,她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关爱。也有学生在生病住院其间,病房中的护士给予了他细心周到的护理,让他深深难忘,洋洋洒洒写下了对护士的赞美和敬意。还有学生看到小区里有人专门拾荒,从最初的厌恶到后来发现这些人身上独特的生活态度,开始有了理解。有学生参加爷爷的追悼会,望着再也没有音容笑貌的爷爷,顿感平时爷爷对自己是那么疼爱,现在即使再想听他的唠叨,也已经不可能,这一刻,她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关爱,什么是遗憾。……这些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生活素材,只有自己发现了,经历了,才会写出真诚的、感人的好文章。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自己经历的都可以不加筛选就写,很多学生写《难忘的生日》,常常写跟父母到饭店聚餐,吃生日蛋糕等,面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写作素材,教师就必须加以引导,不仅仅引导学生要善于舍去毫无典型意义的内容,更要学会每年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日,使自己的生活绚丽多姿,充满童趣,终身难忘。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建议家长少让孩子为写作文而看作文书,而是应该丰富家庭生活内容,让孩子参与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孩子眼光才独特、犀利,才不会为“写什么”而绞尽脑汁。
二、淡化结构,想说就说
学生写文章,往往会先问老师要写多少字?字数的多少极大束缚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偏偏有教师紧盯字数不放。学生写少了,字数不足,看也不看内容,就武断地给予不及格处理。学生写多了,教师还会给学生打个比方:“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如此一来,谁会有写作兴趣?谁会不头疼?无论什么主题,学生都会言不由衷发表感想:“这对我们小学生很有启发和帮助,我们一定要……,长大为祖国做贡献!”这都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讲究结构、讲究模式惹的祸。学生说话没有童真童趣,被调教得失去了个性,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以为越早学成人的样就越聪明。
写作固然要有模式,有结构,要讲究条理,但教师不要忘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果他们事事有条理,脉落一路清,也就不成为小学生。小学教师指导作文应看中学生的内容真实,想法健康、活泼、积极向上,而不是忽略本质,只看字数。命题也应该从孩子们熟知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顾学生的感受,强加给学生不熟悉、不喜欢、不赞赏的内容,那么这样的写作还不如取消。淡化结构,让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一定会赢得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客观点评,鼓励为主
作文的指导、批改、点评可谓一环扣一环,教师点评如能掌握技巧,把握好分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点评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教师口语艺术的体现,良好的教师口语是使人“继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标志。达到规范性、针对性、启发性、逻辑性、情感性、激励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客观点评无疑会更加超越作文指导课的成效。
首先评什么?评选材的独特。独一无二的作文是教师应该大加赞赏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选材中制胜的法宝。即便学生语句描写还有待改进,但他做到了独特的内容选择,都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其次评什么?评语句的组织。这是语文潜词造句的灵活运用,语句组织好的学生,未必选材好,而选材制胜的学生,如果发现语句组织还欠缺,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会更加重视日常的词汇积累、句式活用,这种自律的学习激情会澎然博发。
最后评什么?评观点的阐述。无论什么年级学生写文章不仅仅是描述现状,还应该阐明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积极健康的,就应该发扬和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的认识有偏差,允许他保留一段时间思考、论证,不要急于扭转。作文就是做人,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到学生在写作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完善他的文章。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生做人与教学生作文的和谐统一。
所有的作文点评拒绝严肃的批评,要看到学生写文章从思考到动笔,经历的过程是付出努力的过程,一句话轻易地否定会从此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建议,会让学生受用一辈子,远远超出一篇文章的力量。
四、尊重作者,尊重人格
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他的智慧、心血与财富,教师必须尊重小作者,当你想当众读他的文章并公开点评他的文章的时候,不妨放下教师的权威,征询一下小作者的意见:“允许我公开你的文章吗?不介意我当众点评你的文章吗?”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也让学生感受到一篇文章形成后,自己也有了“身价”——被人尊重。一个被人尊重的人,他也会去时时刻刻学着尊重别人,真诚待人,会让他更加热爱生活,尽情享受生活乐趣,也会从中找到许多可以尽情宣泄的情感,这样的孩子不可能写不好作文。
诚然,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老师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低年级的说话培养,造句训练;中年级的片段设计,词汇积累;高年级的辩论、演讲、中华语言精髓(歇后语、谚语、成语、名人典故等)的积累等。但这些教学的持续发展还是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之上,所有的训练还是应该依赖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语文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顺利阅读、正确理解与快乐写作,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地阅读、更加快乐地写作。学生能不能快乐作文,语文老师该好好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