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儿同行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女儿读高一的时候,我和妻子就想好了,女儿读高三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让女儿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往高考的制高点上冲刺。
  去年暑假,天气热的很,我们冒着酷暑,把一些家当搬上了山头。租来的房子位置不佳,离校园足足有一里多路,上学还要爬坡,挺累脚的。学校坐落在山头上,山顶、山腰、山脚依地势而建的房子,密密麻麻的,家家户户都腾出大间小间租给带孩子读书的家长。
  丁零零丁零零,晚自习下课的铃声,破空传来,很响很响,在山间回荡。时钟走到22点多的时候,瞌睡虫就爬到了我的身上,而往往总是在这个时候,我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女儿的脚步声。我把房子里的大灯打开,窗帘上留一个圆洞向外透着光。照出去的光亮,像我为女儿举起的一盏灯,像我的目光,像我的一颗心,为女儿照亮归家的路程。
  女儿进入高三,第一次月考就模拟高考,全校摸底排名,成绩参照“本一”、“本二”线划分、公布上墙、开家长会。结果女儿的名字排在“本二”末尾,当我查到这个排名的时候,我的脊背上已经冒出了冷汗。走进教室,班主任看到我,扬了扬手里的试卷,笑着对我说:“孩子不错,作文考了满分,《一扇窗亮》——爸爸的故事,写得很好。马上我来读,大家都听一听。”“……妈妈在外地工作,爸爸一直像妈妈一样带着我,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给我准备了可口的早餐;中午回家,我总会吃到新鲜的水果;晚自习的时间里,爸爸在家比我还要紧张,与我同步做大量的文史习题。读高三是一场场与试卷的‘博弈’,很激烈,也很残酷,每当我迷茫的时候,爸爸的呵护,就像家中的一扇窗亮,给我光明和力量……”
  我在郊区一所职校教语文,这一学年由高一跳到高三,为的是想给女儿更多的学习辅导。女儿的学力不够强,到了后期,全市一摸、二摸统考,成绩直往下滑落,一时间愁得我两眉低垂似乌云遮月。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翻开《扬子晚报》读一则新闻标题:《重庆市许多学生放弃高考》。我本意是想减轻女儿的学习心里压力,没想到惹得女儿抱头痛哭起来。
  那一夜,我没睡。女儿卧室的灯,到了深夜一点半还亮着。我赤着脚,耳朵贴住门缝,屏息凝听,没有动静。我轻轻地把门推出缝隙……女儿刚睡吧,一大摞的试卷顺着床沿散落地上,滴眼液的小瓶静卧在女儿松开的左手心上。我流泪了,女儿为了高考,女儿真的累垮了!
  高考说到就快要到了,阳光热烈起来,山上的五月红开得灿烂如霞。五月中旬,迎来了全市第三次摸底统考,女儿终于把数学成绩扳了回来,总分排在全班第六。我非常的开心,奇怪的是梦里还出现我和女儿在同一个考场考试,解出了同一道难题呢。
  时间又是一跳,到了高考前夕,没有想到,女儿出奇地镇静。“六一”晚上还给自己放了假,在屋子里大声地朗诵女儿和我合写的,并获得县里比赛第一名的诗歌——《党长的什么模样》;“六三”早上吩咐我到网上,下载奥运冠军陈燮霞赛前爱听的《千千阙歌》给她听。
  还有40多个小时,女儿就要进考场了,祝女儿超常的发挥,考进名校。女儿不紧张,我和妻子也装着不紧张,女儿懂事了,她有她的思想,我们也能理解。回想女儿读高三以来,365天的负重与攀登,汗水和心跳,想着三天高考后女儿的走向,又怎能不紧张呢?
  预祝女儿考出好成绩,爸爸妈妈的心永远与女儿同行!
其他文献
1951年入朝时,我24岁,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0师539团任团报编辑。上级给我调配了两名助手:一个叫赵璞,负责刻钢版;一个叫王广茂,负责抄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录新闻。我们三人都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那时不叫共青团),我是团小组长,也是办报组组长。我们的任务是:每天出一期报,有时一天出两期。主要是刊登国际国内新闻、党委号召、首长指示、备战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等内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期刊
日本篇:流失到日本的中国历代名画到底有多少?     中华文物流失在海外各国的超过3万件,其中美国最多,约占三分之一;欧洲的英、法、德等国占了1万多件;而小小的日本就占了约1万件,可谓怵目惊心!为了弄清日本所收藏的中国历代书画精品,林树中教授于1986年、1993年两次赴日本探寻观摩,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1986年8月26日,林树中教授到日本访问讲学,业余时间也基本花费在了探寻观摩日本各大博物馆
期刊
黄茅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父亲参加红军前是大学生,但他自己从来不肯提及甚至是回避。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在我军开国将领之中,参加革命之前就是大学生的人不多吧。父亲是不肯张扬的人,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读过大学。  真正向大家公布这一身份的是毛泽东。  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个年代,不少领导干部,还有各行业的著名人物,他们的历史,包括祖宗三代,都被翻了出来公示于众,父亲的过去,自
期刊
话梦·梦话    人到中年本该是沉稳自在轻易不肯言童稚之事的季节,年少时痴狂的梦境大半已成过眼烟云,那种手枕头下眼望天棚向睡在下铺的室友喋喋不休乃至竟夜不眠的激情已不复存在,有了心事总耐不住要找人倾谈的渴望也换成了内心的一片深沉寂静。但不知为什么,自从我热爱的英娘从远方传来书信,写到她梦见我用大石头压她的头(她已落入水中)之后,便忍不住又勾起与人谈梦的愿望。兹记述我至今不忘的几个梦,权充各位饭后的
期刊
翻开当代中国企业发展史,你可以发现,那些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创造了我们这个繁荣时代的企业家中,许多都是军人出身。军旅生涯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大多数军人企业家的意识里,他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战场,商场只是战场的继续。人类社会的竞争,一直都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军人经过部队生活的严格磨练,在综合素质上明显具有优势。江苏宏鑫路桥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小锦是个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他就是军人出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期刊
一走进定陵博物馆展室,扑面而来最显眼的展品,就是一顶金光闪闪的“皇冠”,此为定陵出土文物中最珍贵艺术品之一,是朱翊钧皇帝的皇后孝端的帽饰凤冠。皇冠上镶有金丝编织的六条金龙和三只金凤,故名为“六龙三凤冠”;皇冠上还缀有数不清昂贵的珍珠宝石,明亮夺目,价值连城……约略估算,亿万以上,起码可购置一支高级奔驰轿车队,甚至更多……  定陵占地18万平方米,为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陵墓。
期刊
母亲的柳篮    老家多柳,如同天上飘浮的云。婀娜。摇曳。我的童年就是跟一枝枝柳条一起长大长粗的。柳编的农具,仿佛阡陌纵横的田野,遍布我的瞳仁。柳篮,柳筐,柳匾,柳篓,比比皆是。柳成群的儿女中,惟有柳篮是我母亲惯使的贴身,犹如剪去刘海的农家妹妹,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面摇晃或者荡漾,从童年到如今,它让我读懂了母亲比柳更加博大、无私、坚韧、淳朴、厚重的内在。  暖风捎来又一个春天,也熏绿了大地。母亲就和乡
期刊
2008年11月13日《南方周末》有一个对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的专访,其中关于文学奖的话题比较耐人寻味:  南方周末:经过这么多年您是怎么看文学荣誉的,德国著名的文学奖您都得过,非文学奖也得过,作为作家,您是怎么看这种荣誉?  瓦尔泽:我11月2日回德国,4日就要去慕尼黑领奖,我现在就在想,到时候怎么写答谢词,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奖项之于作家,犹如化妆之于女人”,一个美女不化妆也美,但你也不能否认
期刊
1  我在美国北部的明尼苏达州读雪。  读雪,心就会简静清好起来,沉重的身子,亦如雪片一般隐约于无垠的苍茫里,不问秦晋,不辨东西。  一场接着一场,长篇的雪将日子摇曳得淹博而又婉约。  有时,日头正亮着,大大的雪片就飘飘摇摇、三三两两庄严着降下,会让人乍见觉得是柳絮在飞。这是有着童贞意味的天使吧,似乎还窸窣着不谙忧苦的喜悦。橘红的日辉里,它们明灭着宝石的光彩,滑翔,轻简地升起,又娇柔地下落,颤栗着
期刊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近年身处和平境界,又因工作之便,使我有幸翻阅,整理了大量革命史料,受益匪浅。这里单就翻阅原宿县地委副书记郑英保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保留下来的行军日记、工作笔记等约几十万字的资料,浅谈一些感受。  这些难得的革命史料,全是郑英保同志利用战斗间隙记录下来的,有一些已被各家党史办内部刊出。每当我阅读这些珍贵的资料时,总是激动万分,似乎自己也置身于当年的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