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能力的培养起始于教育,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被提上了日程。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资金投入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它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而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小学实际来看,纵使办学单位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做拿不出钱来投资,有些也是为了响应信息教育的号召而象征性的购置设施,许多地区上课的时候,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己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资金的短缺,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1.2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且不合理
各校在执行课时计划的时候存在随意性。有的学校随意减少规定的课时数,有的学校因为老师的原因停开信息技术课。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方面抓得不严,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区和校没有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得不到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区级或片级教研活动次数太少,信息技術教师缺少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学校中,信息技术课不受到重视,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工作多,事情杂,人员少,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开展校级教研活动。
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小学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1.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质不高
从专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来看,大多数是自产自销的,即使有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才,他们理论方面能力很强,但在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方面还比较薄弱。由于他们认识的肤浅,而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甚至于把一堂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打字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而应当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基础工具的操作应用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教师还对计算机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惧感。所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旧教学模式上。这是小学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1.4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有些经济较好的地方,已经初步拥有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修建了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硬件设施。但一方面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维护、管理、升级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一段时间后设备损坏或功能降低,使本来就紧张的设备又更紧张了;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及时间安排上就限制了学生只能在上课时才能用得上这些设备;再一方面,学校也没有意识利用这些设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素质方面的培训。由于存在以上的原因,这些设备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就被闲置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2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制定规划,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政府部门应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和有效措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快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面对信息技术教师奇缺的现实,县级教育部门应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制定优惠政策要从工资、职称晋升、住房等关乎教师生存、发展等具有吸引力的方面入手,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把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第一线。
(2)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要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鼓励教师离职进修、函授和在岗自学,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和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讲座培训。既要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又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更要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使教师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成为现代教育的研究者和开拓者,培养一支研究型、专业型、示范型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施和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必须调动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广开思路,多开渠道,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千方百计搞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常开展。
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定自己的“校校通”工程规划。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可以先建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然后逐步拓展为校园网;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应逐步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资金投入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它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而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小学实际来看,纵使办学单位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做拿不出钱来投资,有些也是为了响应信息教育的号召而象征性的购置设施,许多地区上课的时候,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己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资金的短缺,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1.2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且不合理
各校在执行课时计划的时候存在随意性。有的学校随意减少规定的课时数,有的学校因为老师的原因停开信息技术课。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方面抓得不严,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区和校没有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得不到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区级或片级教研活动次数太少,信息技術教师缺少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学校中,信息技术课不受到重视,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工作多,事情杂,人员少,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开展校级教研活动。
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小学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凡此种种,给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1.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质不高
从专门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来看,大多数是自产自销的,即使有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才,他们理论方面能力很强,但在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方面还比较薄弱。由于他们认识的肤浅,而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甚至于把一堂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打字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而应当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基础工具的操作应用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教师还对计算机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惧感。所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旧教学模式上。这是小学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1.4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有些经济较好的地方,已经初步拥有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修建了诸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硬件设施。但一方面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维护、管理、升级设备等方面的能力,一段时间后设备损坏或功能降低,使本来就紧张的设备又更紧张了;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及时间安排上就限制了学生只能在上课时才能用得上这些设备;再一方面,学校也没有意识利用这些设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素质方面的培训。由于存在以上的原因,这些设备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就被闲置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2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制定规划,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政府部门应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和有效措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快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面对信息技术教师奇缺的现实,县级教育部门应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制定优惠政策要从工资、职称晋升、住房等关乎教师生存、发展等具有吸引力的方面入手,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把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第一线。
(2)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要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鼓励教师离职进修、函授和在岗自学,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培训,邀请专家、教授和当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讲座培训。既要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又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更要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使教师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成为现代教育的研究者和开拓者,培养一支研究型、专业型、示范型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施和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必须调动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广开思路,多开渠道,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千方百计搞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常开展。
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定自己的“校校通”工程规划。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可以先建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然后逐步拓展为校园网;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应逐步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