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张冰——作为新疆电影制片厂的编剧,在蝉联两次获得电影频道举办的百合奖中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之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得到瞩目。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一方面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另一方面他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剧作手法,加入新颖的元素,加强体现中国民族特色,深刻揭示社会问题。不仅使影片的主旋律深入人心也具备了十足的观赏性。
新疆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剧张冰凭借《男人上路》曾获得2006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入围提名奖。继《男人上路》之后,张冰以《暮鼓晨钟》蝉联百合奖的最佳编剧奖。本文通过张冰编剧的《吐鲁番情歌》,《会唱歌的土豆》,《微笑的螃蟹》,奥运题材的电视电影《买买提的2008》等来阐述作品特色。
一、背景文化——少数民族性强烈文化地域性
首先,从最直观的影像上可以看出编剧从他的影片中都展现了极强的文化地域性,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在张冰的电影中可以看到强烈的中国大西北特色,关注少数民族元素、从不一样的视角讲述故事。如《男人上路》描述了塔里木油田里面的男人,故事展现出石油钻井男人的勇敢、大度、坚韧、守信、有情有义、默默奉献,在大西北这片土地上伟大而又普通的平凡人。《吐鲁番情歌》以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却折射出维吾尔民族在时代巨变中仍然不变的豁达与真诚。除了剧情服务于民族特色以外,整部影片中的配乐是新疆民歌贯穿始终;《买买提的2008》影片从一开始伴随着激烈的维吾尔手鼓和一段维族舞蹈,一群维族孩子追逐着足球在乡村间奔跑。画面色彩浓郁饱满、激情跳荡,表演坦荡质朴,让人们品味了新疆风情与现代的足球的趣味融合,体现了新疆人民的坚持与顽强。
张冰说起这些剧本的创作,曾表示过这是来源于新疆电影人对电影市场的一种危机感,作品注重挖掘新疆的少数民族特色、展示我们祖国多民族文化色彩、弘扬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和时代主旋律。这个类型的影片在建设“中华大文化”、防范和抵御“西化”的文化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人物设置——用老套式讲新故事
张冰在他的影片中对人物的设置都采用了同一套路——用老套式讲新故事,以外来人介入到原来的生活格局当中,必然就会打破原有的格局和平衡,是推进叙事发展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模式。
《男人上路》中庄严两父子都将对方视为外来人。作为“外来人”的父亲教育儿子成长为信守承诺的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也从“外来人”儿子身上重新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这种父子都是教育的人和被教育的人,实现了不同于传统故事片中的平等对话。《暮鼓晨钟》影片中“破产专家”章明应临滨市娄市长、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赵局长之邀,出任停产长达两年之久的特种胶片厂厂长。章明作为一个外来人,却并不是作为妙手回春的神医被派过来,这是一个颠覆。派过来之后先是被市领导认可而被工人难为,继而又被工人认可,宣布不破产要力保胶片厂,这又是一个颠覆。张冰就是利用了这个“外来人”的特色制造出影片的不一样。
三、制作特色——小制作、大意义
张冰的剧本内容都一贯坚持了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低成本的制作,在展示国家民族特色的同时揭示现代社会的意义。《男人上路》没有大场面,在开头十几分钟就完成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就直接进入电影的重心,把一段父子情绵延在新疆漫长的公路上。《暮鼓晨钟》延续了拍摄场景单一的特色,主要场景就是胶片厂、领导办公室以及有一个钟楼的广场,但是在情节设置上矛盾冲突强烈、跌宕起伏,把各种复杂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帖。特别是能站在工人阶级和国家利益的立场上,以塑造章平这一悲剧英雄角色,体现中国工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买买提的2008》大部分场景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村落,演员启用的是当地的12位青少年。故事将“2008北京”的时空特质“梦想化”的同时,构筑了一个属于维吾尔族少年充满着爱与希望的生存环境和精神时空。
四、主题表达
在张冰编剧的影片的主人公塑造上都是依靠点滴平凡,构建了英雄的形象。
《男人上路》体现了成年后的儿子与父亲关系演变为两个男人的平等友谊。故事将人类情感中最伟大、最值得赞美的那一部分一跃变为无法摆脱的痛苦以及绝望的根源,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暮鼓晨钟》一改以往改革题材中“高大全”式的正面人物,张冰赋予主人翁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得在主旋律影片或者改革开放题材影片当中成为最接近生活现实的人物。《买买提的2008》集奥运、民族、风情、励志、童趣等多种元素为一体。影片中还着力表现了村民们在卡德尔村长的带领下,在孩子们比赛的激励下,从松散到团结的感人过程。正如卡德尔村长所说:“足球能够让那些散了心的人重新聚到一起”!当所有孩子们的足球外号都是外国球星的名字时,米娜尔抢着说愿意以“孙雯”的名字做外号。影片结尾,小姑娘米娜尔打进了制胜的一球,那一袭红裙在男孩子中分外抢眼,这或许寓意着中国足球的希望。
五、结语
张冰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并不以爱情题材或者历史题材见长,而是专注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无论是创作《大河》、《买买提的2008》这样的大银幕电影作品,还是创作《男人上路》、《暮鼓晨钟》这样的电视电影作品,他都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生活,反映中国的民族性,贴切观众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都更富有灵动鲜活的生活质感,做到了有政治、有商业,但也不缺失艺术性、文学性。
【参考文献】
[1]毛琦.中国电视电影的叙事规则与文化特征[J].电视电影,2003(11)
[2]金丽妮.《吐鲁番情歌》导演阐述[J].当代电影,2006(05)
[3]赵葆华.倚重文学精神和思想力量——十届数字电影百合奖获奖作品感怀[J].电影,2010(07)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张冰——作为新疆电影制片厂的编剧,在蝉联两次获得电影频道举办的百合奖中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之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得到瞩目。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一方面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另一方面他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剧作手法,加入新颖的元素,加强体现中国民族特色,深刻揭示社会问题。不仅使影片的主旋律深入人心也具备了十足的观赏性。
新疆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剧张冰凭借《男人上路》曾获得2006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入围提名奖。继《男人上路》之后,张冰以《暮鼓晨钟》蝉联百合奖的最佳编剧奖。本文通过张冰编剧的《吐鲁番情歌》,《会唱歌的土豆》,《微笑的螃蟹》,奥运题材的电视电影《买买提的2008》等来阐述作品特色。
一、背景文化——少数民族性强烈文化地域性
首先,从最直观的影像上可以看出编剧从他的影片中都展现了极强的文化地域性,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在张冰的电影中可以看到强烈的中国大西北特色,关注少数民族元素、从不一样的视角讲述故事。如《男人上路》描述了塔里木油田里面的男人,故事展现出石油钻井男人的勇敢、大度、坚韧、守信、有情有义、默默奉献,在大西北这片土地上伟大而又普通的平凡人。《吐鲁番情歌》以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却折射出维吾尔民族在时代巨变中仍然不变的豁达与真诚。除了剧情服务于民族特色以外,整部影片中的配乐是新疆民歌贯穿始终;《买买提的2008》影片从一开始伴随着激烈的维吾尔手鼓和一段维族舞蹈,一群维族孩子追逐着足球在乡村间奔跑。画面色彩浓郁饱满、激情跳荡,表演坦荡质朴,让人们品味了新疆风情与现代的足球的趣味融合,体现了新疆人民的坚持与顽强。
张冰说起这些剧本的创作,曾表示过这是来源于新疆电影人对电影市场的一种危机感,作品注重挖掘新疆的少数民族特色、展示我们祖国多民族文化色彩、弘扬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和时代主旋律。这个类型的影片在建设“中华大文化”、防范和抵御“西化”的文化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人物设置——用老套式讲新故事
张冰在他的影片中对人物的设置都采用了同一套路——用老套式讲新故事,以外来人介入到原来的生活格局当中,必然就会打破原有的格局和平衡,是推进叙事发展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模式。
《男人上路》中庄严两父子都将对方视为外来人。作为“外来人”的父亲教育儿子成长为信守承诺的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也从“外来人”儿子身上重新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这种父子都是教育的人和被教育的人,实现了不同于传统故事片中的平等对话。《暮鼓晨钟》影片中“破产专家”章明应临滨市娄市长、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赵局长之邀,出任停产长达两年之久的特种胶片厂厂长。章明作为一个外来人,却并不是作为妙手回春的神医被派过来,这是一个颠覆。派过来之后先是被市领导认可而被工人难为,继而又被工人认可,宣布不破产要力保胶片厂,这又是一个颠覆。张冰就是利用了这个“外来人”的特色制造出影片的不一样。
三、制作特色——小制作、大意义
张冰的剧本内容都一贯坚持了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低成本的制作,在展示国家民族特色的同时揭示现代社会的意义。《男人上路》没有大场面,在开头十几分钟就完成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就直接进入电影的重心,把一段父子情绵延在新疆漫长的公路上。《暮鼓晨钟》延续了拍摄场景单一的特色,主要场景就是胶片厂、领导办公室以及有一个钟楼的广场,但是在情节设置上矛盾冲突强烈、跌宕起伏,把各种复杂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帖。特别是能站在工人阶级和国家利益的立场上,以塑造章平这一悲剧英雄角色,体现中国工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买买提的2008》大部分场景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村落,演员启用的是当地的12位青少年。故事将“2008北京”的时空特质“梦想化”的同时,构筑了一个属于维吾尔族少年充满着爱与希望的生存环境和精神时空。
四、主题表达
在张冰编剧的影片的主人公塑造上都是依靠点滴平凡,构建了英雄的形象。
《男人上路》体现了成年后的儿子与父亲关系演变为两个男人的平等友谊。故事将人类情感中最伟大、最值得赞美的那一部分一跃变为无法摆脱的痛苦以及绝望的根源,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暮鼓晨钟》一改以往改革题材中“高大全”式的正面人物,张冰赋予主人翁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得在主旋律影片或者改革开放题材影片当中成为最接近生活现实的人物。《买买提的2008》集奥运、民族、风情、励志、童趣等多种元素为一体。影片中还着力表现了村民们在卡德尔村长的带领下,在孩子们比赛的激励下,从松散到团结的感人过程。正如卡德尔村长所说:“足球能够让那些散了心的人重新聚到一起”!当所有孩子们的足球外号都是外国球星的名字时,米娜尔抢着说愿意以“孙雯”的名字做外号。影片结尾,小姑娘米娜尔打进了制胜的一球,那一袭红裙在男孩子中分外抢眼,这或许寓意着中国足球的希望。
五、结语
张冰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并不以爱情题材或者历史题材见长,而是专注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无论是创作《大河》、《买买提的2008》这样的大银幕电影作品,还是创作《男人上路》、《暮鼓晨钟》这样的电视电影作品,他都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生活,反映中国的民族性,贴切观众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都更富有灵动鲜活的生活质感,做到了有政治、有商业,但也不缺失艺术性、文学性。
【参考文献】
[1]毛琦.中国电视电影的叙事规则与文化特征[J].电视电影,2003(11)
[2]金丽妮.《吐鲁番情歌》导演阐述[J].当代电影,2006(05)
[3]赵葆华.倚重文学精神和思想力量——十届数字电影百合奖获奖作品感怀[J].电影,2010(07)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