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在我国素质教育工作深入推广落实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对于语文教学工作而言,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包括语言建构运用、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创造、文化传承理解四方面在内的语文核心素养。但这一工作的落实及取得相应的效果却是以主体性意识培养作为前提,本文也正是围绕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8-0073-02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Consciousness in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LI Xiaowei  (No.1 Middle School of Changting County,Longya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rtact】Nowaday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iz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work in our country,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work,but for the Chinese teaching work,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students’Chinese core accomplishment,including language construction,thinking development,aesthetic appreciation,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nderstanding. However,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work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ar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s the premise,focuses on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High school language;Student’s main body consciousness;Training strategy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需要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前提下,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且需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并就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解释。这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更加提倡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实施个性化的教育。而在我国经过新课程改革工作之后,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也需要回归到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上,本文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内涵分析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基础,提出了有效培养提升学生主体性意识的策略。
  1.何为主体性意识
  弄清楚主体性意识的具体概念和含义,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主体性意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实际上主体性意识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其自身是一个具备深层次含义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主要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性。这一特点的具体表征就是学生可以将外界环境因素作为基础,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使用对应的权利。而自主性也是实现主体性意识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必备前提。第二,主动性。这里的主动性是指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而主动的从事学习活动,这也是主体性意识最为典型的一个表现。这所谓的主动性,是学生出于满足自身内心需求的考虑,在思维意识的驱动下主动进行各项活动,而这也恰恰是主体性意识最为显著的外在表征。第三,创造性。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加高级,是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之下所开展的一类学习活动,由此不难看出创造性更加强调人类自身所具备的主体性思维。
  2.当前高中学生主体意识在语文教学培养中存在的缺陷
  (1)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子仍旧存在
  即便是在我国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背景下,诸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做到了从原来的理论灌输式方式逐渐转到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表层来看,确实是在提高学生主体性意识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但在实际的落实环节中,教师认为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改良之前单一化的理論灌输教学方式应用现象,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却对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担心和忧虑,教师会在这种不良心理的驱使下,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抛出一连串的与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行去探索解决,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确实在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水平的培养提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做到了发现、提出以解决问题方才是主体性意识培养的关键所在,但这种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自身问题发现的能力,在主体性意识培养上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
  (2)课堂直观感受被过分强调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在培养提升学生主体性意识的过程中,有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应用。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被滥用,则会失去其原有的效果。比如在讲解《蜀道难》这篇文章的时候,部分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直观感受,通过多媒体设施播放相应的动画和视频为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以及理解课文。实际上动画和视频确实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但却无法帮助学生对作者的自身思想感情进行深刻的理想,无法形成十分优秀的思维意识,导致部分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只记得视频的内容,完全不理解视频和文章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不但在学生主体的意识培养方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甚至于对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学生主体意识如何有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培养提升
  (1)教师自身的教育思维的转变
  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相比,自身更加具有生动和趣味性,往往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是将学生自身的高考升学和分数提高作为主要目的,过多练习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而且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将重点放在了字词读音解释等方面,使得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大幅度剥夺,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在现如今我国十分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语文学科素养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而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思维发展培养,是需要以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主体性意识作为前提条件的,这一要求的存在使得教師需要将之前陈旧的教育思维观念进行革新,认识到学生本身就是语文知识学习环节中的主体,并且在接纳学习各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一种在主观能动性全面发挥下的主观性质的语文知识内化过程,需要保证学生在接受未来的语文信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容主观能动的加工和重建。除此之外,学生本身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可以自我支配和控制学习活动,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保护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诸多学科教学的共同目标之一,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之前的体验式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并通过各种外界因素的使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自身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并非是一种知识传授教育活动,而是一种人类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2)确保教学氛围的轻松愉悦
  高中阶段之前所采用的语文教学方式,因为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所拥有的绝对权威性以及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的单一使用,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十分严肃且拘谨,不但进一步弱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得学生无法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这对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建构运用、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创造等在内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进一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方式,进一步强化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并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同时为学生设置有关课堂教学内容的学历和问题,从而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发展合理地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将其中一些较为生涩的文字进行形象化的转化,借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了相应的兴趣,方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步骤,并且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也同样具备着重要价值。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拥有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具备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是在我国新课改工作的倡导下逐步进行的。这个要求和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育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而且传统的教学中使得整体的学习过程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导致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精神文化不复存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高中阶段语文选修课文中有一部分需要进行鉴赏的文章,而这些需要介绍的文章也是学生培养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和鉴赏所必须的重要基础内容,但学生往往会在教育功利性的影响下将这些文章直接翻过,更遑论自己主动进行文章欣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经常将最终的考试分数作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衡量标准,这对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意识培养和核心素养培养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阻碍。想要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环节中培养提高自身的主体性意识,主动学习和接触全新的语文,知识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比如在教学《兰亭集序》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按照班级的总人数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并将整个兰亭集序的场面进行合理的恢复,并通过学生互评选出在场景恢复中表现最为优良的一组,并借此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剧,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从而逐步培养其主体意识。同样的,教学方式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简单一些来说,就是根据文章自身内容的特性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教师根据文章内容的实际特点和思想感情选择合适的文章探究和分析方式,方可帮助学生在有效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前提下,体会到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做到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水平。
  4.总结
  现如今我国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工作中,十分提倡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也就意味着需要在教学环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而且主体性意识的培养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高培养的重要基础条件。为此,教师需要在转变自身教育思维的前提下,注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的营造,并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基础,在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主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孟辰辰.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途径[J].才智,2020(06):142.
  [2]岑爱平.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01-803.
  [3]刘静华.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主体性意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
  [4]石晓婷.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西部皮革,2016.38(16):26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界越发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对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也越发规范严格起来,为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满足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日渐增长的需求,就要求对音乐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作出革新,而将多媒体设备运用于音乐教学当中是现代音乐课程教学发展的趋势所向,也是核心素养下对音乐课堂的要求,本文将对核心素养下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相对来说比较“拘谨”,课程也都相对程式化且有一定深度,所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学之间的衔接就是最主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去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把课程变得有吸引力,以达到快速过渡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学;过渡衔接;问题分析;教学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8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让幼儿在了解和掌握家乡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形成对家乡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更能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情感,使幼儿教育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强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 要: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会将两者的联系切断,一味地讲解书本上的内容。原本生物教材上的很多名词学生就觉得十分陌生,如果教师还一味地讲解与教授,就会使得课堂教学越发的枯燥、生涩,学生认真听都听不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就需要将生活情境的创设重视起来,消除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抵触心理,保证课堂教学成效。本文从意义、策略两
期刊
摘 要:课堂有效性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提出的一个教学概念,主要对应的指标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知识获取的效率,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全面考察。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依旧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程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先是阐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概念,而后分析了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最后就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學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重视方法指导,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以此来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力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变革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此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具有媒介融合优势的翻转课堂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享在探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收获。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究;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高中历史学科也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学会用历史观去看待历史问题,对历史事件进行辨证分析,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导入策略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学习复杂的历史知识,并学会迁移利用,指导自己的行为,最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此教学目的的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在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候,教师需要立足课改要求,增强师生互动,借此在增添教学魅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师生互动;增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节节攀升,不断地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走进了大街小巷。在各个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的同时,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信息技术是一项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是直接服务于生活实践的一项技术。本文就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做出简单论述,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