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种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人们习惯性地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是片面的。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阅读很难,许多老师也认为阅读教学很难把握,这是由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决定的。
数学是一门语言,“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数学阅读常要求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
数学材料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加之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使数学阅读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需要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认真细致。数学阅读应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要求手脑结合,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
二、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的一些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光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有些教师常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作业中碰到问题时才翻开数学课本,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这种状况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有时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其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体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数学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建议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是否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一、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3.及时反馈,促进交流。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特别地,数学语言又是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必要条件。数学语言是以符号来表示各种数量的关系、数量的变化,以及在数量与数量之间进行的推导和演算的一种语言,它具有精确性、简约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
4.优化过程,提高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首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其次,要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第三,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第四,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阅读很难,许多老师也认为阅读教学很难把握,这是由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决定的。
数学是一门语言,“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数学阅读常要求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
数学材料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加之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使数学阅读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需要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认真细致。数学阅读应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要求手脑结合,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
二、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的一些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光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有些教师常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作业中碰到问题时才翻开数学课本,缺乏数学阅读的习惯。这种状况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有时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其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体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数学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建议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是否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一、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3.及时反馈,促进交流。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特别地,数学语言又是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必要条件。数学语言是以符号来表示各种数量的关系、数量的变化,以及在数量与数量之间进行的推导和演算的一种语言,它具有精确性、简约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
4.优化过程,提高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技巧。首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其次,要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第三,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第四,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