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传播先驱维南斯在20世纪初创造了“谈话特质”一词,他强调演讲是与听众谈话,而非训话,他相信演讲重在沟通而非表演,是一场双向的、自然的沟通。”央视青年公开课《开讲啦》嘉宾谈心式的演讲不仅在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中逆势而为,而且其“真实、真诚、正能量”的演讲风格成功地拉近了演讲者与现场观众、电视观众的距离,在青年群体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思想好声音”。下面对《开讲啦》嘉宾的演讲特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嘉宾演讲的主题与内容都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
嘉宾的一些演讲主题见表1。
在内容上,《开讲啦》嘉宾演讲传递着正能量。导演冯小刚拍摄影片《温故一九四二》时对苦难的审视;刑侦专家李昌钰对正义的追求;宇航员杨利伟对责任的看重;作家毕淑敏对善良的坚守;这些无不传递着他们的价值观。导演王潮歌对于自己写作才能的自信;企业家俞敏洪三次备战高考超越苦痛的乐观;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功成身退的明智和冷静;邓亚萍求学清华和剑桥笨鸟先飞的勤奋;导演陈晓卿用27个小时拍摄一道菜“扣三丝”慢工出细活的坚持;美国单口秀第一位华人主持人黄西善于自嘲的幽默。这些都是人性真善美的验证,是人生智慧的结晶,更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钢琴家郎朗初到北京拜师遇挫在迷茫中的坚持;奥运冠军邓亚萍决定退役求学清华在巅峰时的清醒;网球运动员李娜因膝盖伤病放弃网球职业生涯时的果断;企业家王石60岁求学哈佛在名利前的取舍;导演郑晓龙拍摄《甄嬛传》时仅剧本创作就用了四年半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世界观成就了他们,也激励着观众。
《开讲啦》嘉宾的演讲不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优秀节目的核心都是价值观的输出。正是由于《开講啦》从主题、形式、内容等各方面散发出真实、真诚、正能量的基调,给“泛娱乐化”的中国电视屏幕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在观众心中,《开讲啦》已经成功打造了“正能量传播”的品牌形象,印证了“充满温度、智慧、力量”的节目特点。
二、嘉宾演讲感情真诚,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要打开方式
下面是对《开讲啦》第1-2季17位嘉宾演讲中人称代词的统计,见表2.
从上面的表格统计就可以看出,《开讲啦》嘉宾的演讲中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占有绝对优势,第二人称“你们”出现频率极低甚至没有出现。可见他们演讲是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要打开方式,没有对现场观众进行宣讲和说教,仅仅是敞开心扉谈及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和人生思考,这种谈心式的演讲方式充满真诚、平等和尊重,真正实现了演讲者与观众的双向互动与共鸣。
比如邓亚萍在《转型从零开始》》中说:刚刚进清华的时候,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当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跟我的老师也很坦率地讲:“我在清华没有办法上来就跟大课,没有这样的水平,尤其英语的课程。”清华老师问我,他说:“你的英文什么水平?”我说“是零。”他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先试试吧!”我能想起来的二十六个字母,大小写一块混着写——也没写全二十六个字母。这就是我清华的第一堂课。那么老师也明白我是什么水平了,是吧!
“虽然节目邀请的嘉宾都在各自领域有着骄人的成绩,但节目并不宣扬成功学,选择演讲嘉宾的目的并不是想用其辉煌的成就来唤起青年人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而是还原所谓的成功人士作为一个平凡人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和由此阐发的人生思考,从而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正能量。它是一种真诚、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它只是提供一种人生参考,一种由他人的阅历所带来的营养和思考。
三、嘉宾演讲结构清晰、语言口语化
“结构工整的演讲比结构零乱的演讲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 “研究表明:清晰的结构是与听众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紧密相连的;它会影响听众对演讲者的可信度的判定。”
《开讲啦》嘉宾们的演讲层次分明,结构工整,有着清晰的逻辑结构。比如导演李少华在《人生加减法》、王潮歌在《那么,我是谁》的演讲中均以人生十年为一个阶段进行讲述;钢琴家郎朗在《指尖上的青春》演讲中以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第一替补的身份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协奏曲作为他人生的分水岭来讲述;邓亚萍在《转型从零开始》、王石在《坚持与放下》演讲中以不断地转换人生的跑道分阶段性的人生经历进行讲述;成龙在《没有人能替你奋斗》中由从最初的武行到武术指导再到著名演员、导演的经历讲起等等,他们分享完经历后再轻轻带出演讲主题,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嘉宾演讲语言口语化、清晰、晓畅、明白,以短句为主。这种语言特点结构简单,表意明确,节奏明快,比如邓亚萍在《转型从零开始》中说:所以好多人问我:“转型你害怕吗?”我说:“有什么好怕的呢?因为从一开始生下来,你就不会,你不是通过一点点地学习吗?”所以等于说: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但明天的失败,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经历过程当中,虽然很艰辛,也很困难。但是,好像还有一点点信心,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地笨。笨也是笨,刚才同学讲三天一篇五分钟的讲稿。没错,你们能三天,我就得用一个月。我想以勤补拙、笨鸟先飞。这个事儿,大家是公平的,对吧?你聪明,我多干点,咱俩可能也能扯平。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候:是不是你真的比我聪明?那倒不一定了!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
还有一些嘉宾语言幽默,诙谐,善于自我调侃,现场不时爆发出笑声,有非常好的演讲效果。比如黄西《不完美,怎么了》中开头:“大家好!我是黄西,黄瓜的黄,西瓜的西,我今天讲演的主题叫做“不完美,怎么了”。首先声明这个主题不是和我相貌有关的,尽管我长相非常适合这个主题。”
同样冯小刚在《温故知道幸福》中也自我调侃:“所以,温故而知新,我觉得非常的重要。这个电影就像一个镜子一样,照见了我们自己。你看我长得是挺寒碜一个人,因为有镜子,所以我知道我长得寒碜。倘若没有这镜子,我可能会把自己想象得特英俊,特别的器宇轩昂。”
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桑迪.林弗女士说:“我奉劝诸位忘掉讲稿,以提纲或便条取而代之。凡是演讲,99%都无需讲稿。观众越是感到你与他们正在交谈,你的演讲效果就越好,你与人谈话正是要与别人分享你的某些东西——你的思想、观点。” 央视《开讲啦》“没有演讲台,没有提示器,没有演讲稿,嘉宾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中央,面对青年代表和现场数百名观众以及摄像机镜头,坦然开讲。那些书于纸上冠冕堂皇的华丽辞藻不见了,那些悉心润色反复修订的精致句式不见了,那些曾被嘉宾们在各种公开场合按照固定的套路陈述的往事不见了,剩下的只有真实、真诚、平等的个人叙事,营造出了一种难得的、自然的对话场。” 这是《开讲啦》嘉宾谈心式演讲独具的魅力,也是这种演讲形式受青年欢迎的原因。(作者单位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
一、嘉宾演讲的主题与内容都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
嘉宾的一些演讲主题见表1。
在内容上,《开讲啦》嘉宾演讲传递着正能量。导演冯小刚拍摄影片《温故一九四二》时对苦难的审视;刑侦专家李昌钰对正义的追求;宇航员杨利伟对责任的看重;作家毕淑敏对善良的坚守;这些无不传递着他们的价值观。导演王潮歌对于自己写作才能的自信;企业家俞敏洪三次备战高考超越苦痛的乐观;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功成身退的明智和冷静;邓亚萍求学清华和剑桥笨鸟先飞的勤奋;导演陈晓卿用27个小时拍摄一道菜“扣三丝”慢工出细活的坚持;美国单口秀第一位华人主持人黄西善于自嘲的幽默。这些都是人性真善美的验证,是人生智慧的结晶,更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钢琴家郎朗初到北京拜师遇挫在迷茫中的坚持;奥运冠军邓亚萍决定退役求学清华在巅峰时的清醒;网球运动员李娜因膝盖伤病放弃网球职业生涯时的果断;企业家王石60岁求学哈佛在名利前的取舍;导演郑晓龙拍摄《甄嬛传》时仅剧本创作就用了四年半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世界观成就了他们,也激励着观众。
《开讲啦》嘉宾的演讲不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优秀节目的核心都是价值观的输出。正是由于《开講啦》从主题、形式、内容等各方面散发出真实、真诚、正能量的基调,给“泛娱乐化”的中国电视屏幕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在观众心中,《开讲啦》已经成功打造了“正能量传播”的品牌形象,印证了“充满温度、智慧、力量”的节目特点。
二、嘉宾演讲感情真诚,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要打开方式
下面是对《开讲啦》第1-2季17位嘉宾演讲中人称代词的统计,见表2.
从上面的表格统计就可以看出,《开讲啦》嘉宾的演讲中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占有绝对优势,第二人称“你们”出现频率极低甚至没有出现。可见他们演讲是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要打开方式,没有对现场观众进行宣讲和说教,仅仅是敞开心扉谈及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和人生思考,这种谈心式的演讲方式充满真诚、平等和尊重,真正实现了演讲者与观众的双向互动与共鸣。
比如邓亚萍在《转型从零开始》》中说:刚刚进清华的时候,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当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跟我的老师也很坦率地讲:“我在清华没有办法上来就跟大课,没有这样的水平,尤其英语的课程。”清华老师问我,他说:“你的英文什么水平?”我说“是零。”他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先试试吧!”我能想起来的二十六个字母,大小写一块混着写——也没写全二十六个字母。这就是我清华的第一堂课。那么老师也明白我是什么水平了,是吧!
“虽然节目邀请的嘉宾都在各自领域有着骄人的成绩,但节目并不宣扬成功学,选择演讲嘉宾的目的并不是想用其辉煌的成就来唤起青年人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而是还原所谓的成功人士作为一个平凡人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和由此阐发的人生思考,从而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正能量。它是一种真诚、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它只是提供一种人生参考,一种由他人的阅历所带来的营养和思考。
三、嘉宾演讲结构清晰、语言口语化
“结构工整的演讲比结构零乱的演讲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 “研究表明:清晰的结构是与听众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紧密相连的;它会影响听众对演讲者的可信度的判定。”
《开讲啦》嘉宾们的演讲层次分明,结构工整,有着清晰的逻辑结构。比如导演李少华在《人生加减法》、王潮歌在《那么,我是谁》的演讲中均以人生十年为一个阶段进行讲述;钢琴家郎朗在《指尖上的青春》演讲中以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第一替补的身份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协奏曲作为他人生的分水岭来讲述;邓亚萍在《转型从零开始》、王石在《坚持与放下》演讲中以不断地转换人生的跑道分阶段性的人生经历进行讲述;成龙在《没有人能替你奋斗》中由从最初的武行到武术指导再到著名演员、导演的经历讲起等等,他们分享完经历后再轻轻带出演讲主题,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嘉宾演讲语言口语化、清晰、晓畅、明白,以短句为主。这种语言特点结构简单,表意明确,节奏明快,比如邓亚萍在《转型从零开始》中说:所以好多人问我:“转型你害怕吗?”我说:“有什么好怕的呢?因为从一开始生下来,你就不会,你不是通过一点点地学习吗?”所以等于说: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但明天的失败,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经历过程当中,虽然很艰辛,也很困难。但是,好像还有一点点信心,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地笨。笨也是笨,刚才同学讲三天一篇五分钟的讲稿。没错,你们能三天,我就得用一个月。我想以勤补拙、笨鸟先飞。这个事儿,大家是公平的,对吧?你聪明,我多干点,咱俩可能也能扯平。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候:是不是你真的比我聪明?那倒不一定了!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
还有一些嘉宾语言幽默,诙谐,善于自我调侃,现场不时爆发出笑声,有非常好的演讲效果。比如黄西《不完美,怎么了》中开头:“大家好!我是黄西,黄瓜的黄,西瓜的西,我今天讲演的主题叫做“不完美,怎么了”。首先声明这个主题不是和我相貌有关的,尽管我长相非常适合这个主题。”
同样冯小刚在《温故知道幸福》中也自我调侃:“所以,温故而知新,我觉得非常的重要。这个电影就像一个镜子一样,照见了我们自己。你看我长得是挺寒碜一个人,因为有镜子,所以我知道我长得寒碜。倘若没有这镜子,我可能会把自己想象得特英俊,特别的器宇轩昂。”
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桑迪.林弗女士说:“我奉劝诸位忘掉讲稿,以提纲或便条取而代之。凡是演讲,99%都无需讲稿。观众越是感到你与他们正在交谈,你的演讲效果就越好,你与人谈话正是要与别人分享你的某些东西——你的思想、观点。” 央视《开讲啦》“没有演讲台,没有提示器,没有演讲稿,嘉宾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中央,面对青年代表和现场数百名观众以及摄像机镜头,坦然开讲。那些书于纸上冠冕堂皇的华丽辞藻不见了,那些悉心润色反复修订的精致句式不见了,那些曾被嘉宾们在各种公开场合按照固定的套路陈述的往事不见了,剩下的只有真实、真诚、平等的个人叙事,营造出了一种难得的、自然的对话场。” 这是《开讲啦》嘉宾谈心式演讲独具的魅力,也是这种演讲形式受青年欢迎的原因。(作者单位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