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由词构成的词汇系统更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关键。汉语是近义词丰富的语言,近义词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有些教材举出了一些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有些教条化、繁琐,显得不够实用。我们能否换个角度来辨析近义词呢?本文主要通过辨析“刮目相看”和“另眼相看”这对近义词,从而拓宽辨析近义词的思路。
关键词:刮目相看;另眼相看;近义词辨析
汉语有着丰富的近义词,一方面使得人们运用汉语进行表达更为精确又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体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也是不同的。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用“停止思想”、“睡着了”这样含蓄的词语来表达“死”这一客观事实。“停止思想”既委婉,又非常符合马克思伟大思想家的身份。有的学者认为:“掌握近义词的多少往往标志着掌握一门语言的程度”,另一方面,近义词的丰富,其细微的差异,无疑增加了汉语学习者学习、掌握词语的难度。近义词,顾名思义,就是意思相近的词。近义词虽然指称的对象相近或相似,但毕竟是不同的。词的理性意义所对应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也都不相同,只是内涵中局部有某些成分一致;而词的色彩意义,也是有差异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及形象色彩都有不同。下面就以“刮目相看”和“另眼相看”为例子,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的辨析
“刮目相看”也作“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即擦眼睛,去掉老眼光,“刮目相看”比喻丢掉过去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而“另眼相看”,也作“另眼相待”、“另眼看待”、“另眼看承”,出自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另眼,则是用另一种眼光,“另眼相看”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
所谓近义词还是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用眼光来看人。而不同的部分,则是我们要进行辨析的。按照我们一般辨析近义词的方法,首先,(1)词义方面,“刮目相看”指用新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2)侧重点,“刮目相看”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而“另眼相看”则侧重于待人接物采取的不同态度;(3)适用对象,“刮目相看”指不同时间对同一个对象的不同看法,“另眼相看”则用于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场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看法…看人的角度,“刮目相看”是从“纵”向看人,拿一个人的现在与过去相比;“另眼相看”则是从“横”向看人,拿此人(此种人)与一般人相比。侧重点和适用对象这两个方面比较好理解,而词义方面,新眼光和另一种眼光似乎没有很大差别,说起来还有些拗口。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看,新眼光相对于之前的旧眼光来说是“新”的,并且是一种进步的眼光;而另一种眼光,是不是也是新眼光呢?显然不是,“另眼”只是改变了眼光,从一种眼光到另一种眼光,而这种改变了的眼光不一定是进步的眼光,甚至可能是一种不客观的眼光,可能是由客观到不客观,也可能是从不客观到客观,强调的是一种变化。例(1)小明的学习一直都不好,这次期中考斯居然考了第一名,真令人刮目相看。小明从“一直不好”到“考了第一名”,这是一个变化过程,因此,应该摒弃过去的“他学习一直不好”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例(2)整个车上就她这个小姑娘把小偷打跑了,我真得对她另眼相看。“我”因为她“打跑小偷”而别人没有,而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她。这样的辨析有些复杂,我们可否换种思路呢?
二、换个角度来辨析
这里说的换一个角度,主要是考察这两个成语所强调的方面并从整个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刮目相看”强调的是被看者的前后变化,所以,一般以表示变化的词或句子作全句的主语,通常在“刮目相看”之前会有“让人”、“令人”、“叫人”等表示使动的词;而“另眼相看”则主要强调看者的态度,一般以看者作为全句的主语,并且主语后面也有“对”这样的介词。用“令人”、“让人”、“叫人”这样标志的句子,强调的是这些标志前面部分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语法成分,来辨析这两个成语。而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步骤:理性意义有什么差异,色彩意义的差异,等等。有些近义词的差异是很小的,这些差异也无法都像教材所教的方法那样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当然从句子结构、语法成分方面来辨析近义词,需要学习者对这两个词语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也可能需要一般分析法中对这两个词进行层层剖析。再者,辨析近义词的目的是合理地运用它们,同时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明辨它们的差异。因此,也可以通过典型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间的细微差异。前面的两个例子,就可以很好说明问题。例(1)中“刮目相看”前有“令人”这样的使动标志,例(2)中“另眼相看”的主语是“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这些典型例子之后,试着自己造一些句子增强语感、加深印象。
如何用最简洁、有效的方法进行词语辨析,在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运用教材上中规中矩的办法,我们也要注意归纳总结,善于发现。
陆俭明先生曾提出过汉语教师要具备一些辨析近义词的知识和技能,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
[1]谢红华,基础汉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田传宝,“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语文月刊,2001年8月.
[3]张锦丽,“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2009年8月2日.
[4]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单位: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关键词:刮目相看;另眼相看;近义词辨析
汉语有着丰富的近义词,一方面使得人们运用汉语进行表达更为精确又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体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也是不同的。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恩格斯用“停止思想”、“睡着了”这样含蓄的词语来表达“死”这一客观事实。“停止思想”既委婉,又非常符合马克思伟大思想家的身份。有的学者认为:“掌握近义词的多少往往标志着掌握一门语言的程度”,另一方面,近义词的丰富,其细微的差异,无疑增加了汉语学习者学习、掌握词语的难度。近义词,顾名思义,就是意思相近的词。近义词虽然指称的对象相近或相似,但毕竟是不同的。词的理性意义所对应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也都不相同,只是内涵中局部有某些成分一致;而词的色彩意义,也是有差异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及形象色彩都有不同。下面就以“刮目相看”和“另眼相看”为例子,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的辨析
“刮目相看”也作“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即擦眼睛,去掉老眼光,“刮目相看”比喻丢掉过去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而“另眼相看”,也作“另眼相待”、“另眼看待”、“另眼看承”,出自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另眼,则是用另一种眼光,“另眼相看”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
所谓近义词还是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用眼光来看人。而不同的部分,则是我们要进行辨析的。按照我们一般辨析近义词的方法,首先,(1)词义方面,“刮目相看”指用新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2)侧重点,“刮目相看”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而“另眼相看”则侧重于待人接物采取的不同态度;(3)适用对象,“刮目相看”指不同时间对同一个对象的不同看法,“另眼相看”则用于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场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看法…看人的角度,“刮目相看”是从“纵”向看人,拿一个人的现在与过去相比;“另眼相看”则是从“横”向看人,拿此人(此种人)与一般人相比。侧重点和适用对象这两个方面比较好理解,而词义方面,新眼光和另一种眼光似乎没有很大差别,说起来还有些拗口。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看,新眼光相对于之前的旧眼光来说是“新”的,并且是一种进步的眼光;而另一种眼光,是不是也是新眼光呢?显然不是,“另眼”只是改变了眼光,从一种眼光到另一种眼光,而这种改变了的眼光不一定是进步的眼光,甚至可能是一种不客观的眼光,可能是由客观到不客观,也可能是从不客观到客观,强调的是一种变化。例(1)小明的学习一直都不好,这次期中考斯居然考了第一名,真令人刮目相看。小明从“一直不好”到“考了第一名”,这是一个变化过程,因此,应该摒弃过去的“他学习一直不好”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例(2)整个车上就她这个小姑娘把小偷打跑了,我真得对她另眼相看。“我”因为她“打跑小偷”而别人没有,而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她。这样的辨析有些复杂,我们可否换种思路呢?
二、换个角度来辨析
这里说的换一个角度,主要是考察这两个成语所强调的方面并从整个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刮目相看”强调的是被看者的前后变化,所以,一般以表示变化的词或句子作全句的主语,通常在“刮目相看”之前会有“让人”、“令人”、“叫人”等表示使动的词;而“另眼相看”则主要强调看者的态度,一般以看者作为全句的主语,并且主语后面也有“对”这样的介词。用“令人”、“让人”、“叫人”这样标志的句子,强调的是这些标志前面部分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语法成分,来辨析这两个成语。而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步骤:理性意义有什么差异,色彩意义的差异,等等。有些近义词的差异是很小的,这些差异也无法都像教材所教的方法那样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当然从句子结构、语法成分方面来辨析近义词,需要学习者对这两个词语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也可能需要一般分析法中对这两个词进行层层剖析。再者,辨析近义词的目的是合理地运用它们,同时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明辨它们的差异。因此,也可以通过典型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间的细微差异。前面的两个例子,就可以很好说明问题。例(1)中“刮目相看”前有“令人”这样的使动标志,例(2)中“另眼相看”的主语是“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这些典型例子之后,试着自己造一些句子增强语感、加深印象。
如何用最简洁、有效的方法进行词语辨析,在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运用教材上中规中矩的办法,我们也要注意归纳总结,善于发现。
陆俭明先生曾提出过汉语教师要具备一些辨析近义词的知识和技能,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
[1]谢红华,基础汉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田传宝,“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语文月刊,2001年8月.
[3]张锦丽,“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2009年8月2日.
[4]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单位:湖北体育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