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080-02
“走班的第一天,我很忐忑,甚至有点畏难,但是,一个星期之后,我就体会到了走班选课的好处,不同老师独特鲜明的上课风格,更吸引我的主动参与。”
“在实行走班的短短1个多月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觉得这样的课堂更适合我的发展成长。”
本学期以来,“选课走班”工作正在柯桥区马鞍镇中学有序推进,不仅保证每个学生达成一定的基础水平,而且更加充分地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最大可能地提前适合学生成长。
“围涂造田”,曾经给马鞍悠久的历史添上璀璨而浓重的一笔。这是马鞍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卓绝一起走过的翻天覆地的40年,四十年围涂的奋斗史铸就了“尊重科学、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围涂精神。
(一)尊重科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我们根据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要求,实行个性化课程规划,对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分别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尊重科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一、基础性课程
我校的“基础性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
1、分层教學的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我们将各年级的数学、科学等学科全部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科学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各由2个行政班组成2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每层约16—20人左右,成绩一般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两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2个教室,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一般,接受能力一般,学习积极性一般,成绩一般。B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学校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教务处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3)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2名课代表且分别来自2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B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
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分层施教时,遵循A层“下要保底”、B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B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增学其它辅助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B层次的学生重“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B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2)课后作业布置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A、B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3)阶段学业评估分层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占60%,提高题占20%,综合能力题占20%。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遵循“两部两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两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拓展性课程
我校的“拓展性课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课程内容的延展性、综合性,强调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具体分为知识类拓展性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 1、指导思想。
坚持“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构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我锻炼和学习的活动模式。
2、基本形式。
学校打破原来全校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
3、实施原则。
(1)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选修课的内容与形式力求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自主自愿申报选修课活动课程,学生打破年级界限,依照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选修内。
(4)坚持安全第一原則。在选修课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并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选课菜单。
学校共开设了对弈滨海、四海对弈、网海畅游、海影小视、泛舟心海、骑行山海、驼峰器械、驼峰3D、语海苦旅、驼峰外景、驼峰外交、锦绣滨海、知行山海、驼峰男篮、曼妙驼峰、勾勒山海、纵横四海、驼峰女足等35门课程。
5、具体要求。
(1)凡一经确定选修课程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课和改变选修内容。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按时组织学生辅导和放学,确保学生安全。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课程时间为每周四下午“自主选课”活动时间,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不得无故停止上选修课。
(3)每次选修课结束后教师须认真填写活动记录表,于当月底交教务处,教务处凭活动记录情况进行考核。
(4) 教务处负责组织检查选修课开设情况,负责管理和填写好选修课积分卡,并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凡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则取消该课程。
(二)团结拼搏:发挥全员育人效应。
在“选课走班”的模式下,教学班的学生群体具有流动性、短期性和松散性等特征,管理难度显而易见。在原行政班模式下有利于团队精神教育的诸如稳定的人际关系、教育环境等优势也会大大削弱。
因此,如何加强教育协调,实现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的优势互补,就显得更为迫切。在实践摸索中,我校逐步探索出了由成长顾问、学业导师、辅导员和互助同伴等多元因素构成的多轨式走班管理模式。
“成长顾问”由各年段聘请有丰富经验和多年教学经历的、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担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咨询、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学业导师由学校教务处聘请教学班任课教师担任,实行一岗双责,同时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与教学班学生管理责任。
辅导员由学校聘请原行政班班主任担任,主要协调成长顾问、学业导师等开展工作,并负责教学班课堂教学以外时间的学生管理。
互助同伴主要由校团委牵头,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力量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互补式走班管理实践,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顾问、导师和朋友,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三)艰苦奋斗: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如何以评价为先导,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师的教学绩效,是学校“选课走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我们主要从过程评价和变量评价两方面入手,实行双轨制评价。
一、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针对拓展性课程。侧重评价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对学生,实施积分制管理,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以积分管理促进学生关注自己学的过程。对教师,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切性、教学的生成性、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等,通过学生对教师的阶段性测评、教师阶段性自评和阶段性课堂教学调研等形式,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二、变量评价
变量评价主要针对基础性课程。通过收集不同时间点上的测试结果,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成绩进步水平实施评价,关注结果的动态变量。变量评价不是以单一的考试原始分高低来评价学生,而是一种基于进步幅度的评价。学校以此为基础,对教师个体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作出判断,进而帮助教师诊断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加强针对性。
我们的“走班选课”教学模式,以“尊重科学、团结拼搏、艰苦奋斗”为灵魂,实现“围涂精神”的精彩演绎。不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涯规划来选择,变被动为主动。更可喜的是,这一多元化的课程设置让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一专业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开设不同的选修课,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走班的第一天,我很忐忑,甚至有点畏难,但是,一个星期之后,我就体会到了走班选课的好处,不同老师独特鲜明的上课风格,更吸引我的主动参与。”
“在实行走班的短短1个多月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觉得这样的课堂更适合我的发展成长。”
本学期以来,“选课走班”工作正在柯桥区马鞍镇中学有序推进,不仅保证每个学生达成一定的基础水平,而且更加充分地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最大可能地提前适合学生成长。
“围涂造田”,曾经给马鞍悠久的历史添上璀璨而浓重的一笔。这是马鞍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卓绝一起走过的翻天覆地的40年,四十年围涂的奋斗史铸就了“尊重科学、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围涂精神。
(一)尊重科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我们根据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要求,实行个性化课程规划,对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分别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尊重科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一、基础性课程
我校的“基础性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
1、分层教學的实施方案。
(1)学生分层操作模式:
我们将各年级的数学、科学等学科全部打散,按每个学生的数学、科学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各由2个行政班组成2个新教学班。每个行政班级分成A层、B层每层约16—20人左右,成绩一般的组成1个“A层”教学班,成绩较好的组成1个“B层”教学班,两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分别在2个教室,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在原行政班进行。
学生分层依据。A层: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一般,接受能力一般,学习积极性一般,成绩一般。B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分层走班教学基本实施程序:
学校搞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
学生根据学校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选层,填写选层单。
教务处对各班学生选层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调整、编排出分层教学班学生名单。
(3)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2名课代表且分别来自2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做好。
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必须降层,不存在“一劳永逸”的“A层生”和“B层生”,将对部分学生调整层次。
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新教学班学生在走班期间,不得翻动其他同学的物品,如有损害,将严肃处理。
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分层教学的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模式:
分层施教时,遵循A层“下要保底”、B层“上不封顶”的原则。A层学生降低起点,保证完成大纲最基本的要求。B层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外,还增学其它辅助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对A层次的学生重“灌”,对B层次的学生重“引”。对于A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对于B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2)课后作业布置分层模式:
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A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A、B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3)阶段学业评估分层模式:
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占60%,提高题占20%,综合能力题占20%。降低基础题难度,让A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另外在设计试卷时,遵循“两部两层”的原则。“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两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拓展性课程
我校的“拓展性课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课程内容的延展性、综合性,强调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具体分为知识类拓展性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 1、指导思想。
坚持“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构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我锻炼和学习的活动模式。
2、基本形式。
学校打破原来全校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
3、实施原则。
(1)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选修课的内容与形式力求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自主自愿申报选修课活动课程,学生打破年级界限,依照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选修内。
(4)坚持安全第一原則。在选修课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并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选课菜单。
学校共开设了对弈滨海、四海对弈、网海畅游、海影小视、泛舟心海、骑行山海、驼峰器械、驼峰3D、语海苦旅、驼峰外景、驼峰外交、锦绣滨海、知行山海、驼峰男篮、曼妙驼峰、勾勒山海、纵横四海、驼峰女足等35门课程。
5、具体要求。
(1)凡一经确定选修课程的学生,不得随意缺旷课和改变选修内容。学生出勤由辅导教师作好记载,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和反馈情况,按时组织学生辅导和放学,确保学生安全。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走班选课活动,配合各辅导教师开展工作,敦促报名学生按时参加选修活动。
(2)课程时间为每周四下午“自主选课”活动时间,辅导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开展辅导工作,不得无故停止上选修课。
(3)每次选修课结束后教师须认真填写活动记录表,于当月底交教务处,教务处凭活动记录情况进行考核。
(4) 教务处负责组织检查选修课开设情况,负责管理和填写好选修课积分卡,并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凡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则取消该课程。
(二)团结拼搏:发挥全员育人效应。
在“选课走班”的模式下,教学班的学生群体具有流动性、短期性和松散性等特征,管理难度显而易见。在原行政班模式下有利于团队精神教育的诸如稳定的人际关系、教育环境等优势也会大大削弱。
因此,如何加强教育协调,实现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的优势互补,就显得更为迫切。在实践摸索中,我校逐步探索出了由成长顾问、学业导师、辅导员和互助同伴等多元因素构成的多轨式走班管理模式。
“成长顾问”由各年段聘请有丰富经验和多年教学经历的、擅长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担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咨询、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学业导师由学校教务处聘请教学班任课教师担任,实行一岗双责,同时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与教学班学生管理责任。
辅导员由学校聘请原行政班班主任担任,主要协调成长顾问、学业导师等开展工作,并负责教学班课堂教学以外时间的学生管理。
互助同伴主要由校团委牵头,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力量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互补式走班管理实践,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顾问、导师和朋友,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三)艰苦奋斗: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如何以评价为先导,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师的教学绩效,是学校“选课走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我们主要从过程评价和变量评价两方面入手,实行双轨制评价。
一、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针对拓展性课程。侧重评价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对学生,实施积分制管理,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以积分管理促进学生关注自己学的过程。对教师,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切性、教学的生成性、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等,通过学生对教师的阶段性测评、教师阶段性自评和阶段性课堂教学调研等形式,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二、变量评价
变量评价主要针对基础性课程。通过收集不同时间点上的测试结果,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成绩进步水平实施评价,关注结果的动态变量。变量评价不是以单一的考试原始分高低来评价学生,而是一种基于进步幅度的评价。学校以此为基础,对教师个体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作出判断,进而帮助教师诊断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加强针对性。
我们的“走班选课”教学模式,以“尊重科学、团结拼搏、艰苦奋斗”为灵魂,实现“围涂精神”的精彩演绎。不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涯规划来选择,变被动为主动。更可喜的是,这一多元化的课程设置让教师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一专业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开设不同的选修课,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