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与侠义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看《笑傲江湖》之前,你也许以为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就是来去如风,快意恩仇;也许以为江湖就是兄弟情义,刀枪铁马;也许以为江湖就是仗剑狂歌,潇洒临风。但在读完《笑傲江湖》的那一刻,你可能会顿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湖;你甚至会有从缥缈的江湖猛然跃回到这个真实的世界的绝妙感觉,并用那些从虚拟中彻悟的道理来更好地活下去。
  令狐冲所在的江湖,不能容他自由的天性,不能由他侠义地生活。他由一名普通的华山弟子,一步步走过江湖的曲折,一次次看透江湖的险恶。但正因为他有他的坚持,有他的追求,不忘本,明是非,以及他的豪侠仗义之气,才能得到风清扬前辈的青睐,学会了可以独步天下的独孤九剑——这项能帮助他成就自己的剑术。
  令狐冲的江湖,有过离离合合,有过怨怨憎憎,也有过断断续续。他被逐出华山派,但宁可身死也不愿背叛他心中的君子师父;他行走于魔教,但心向正道。在江湖之中,令狐冲也渐渐成长。他帮助了无数无辜的人,结识了许许多多豪爽之士。他有热血青年的冲动,勇闯少林报恩情;他有孤胆剑侠的不羁,亮剑屡为抱不平;他有弱冠之士的柔情,为女舍身赴深情。他屡遭各派“伪君子”的陷害,但始终正义忠良、义字当先,洞悉江湖的博大、人性的复杂。
  《笑傲江湖》中的每个角色都是现实的缩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江湖!岳不群要称霸天下,他的江湖,是权力;任我行要复仇雪耻,他的江湖,是仇恨;曲洋、刘正风要退隐,他们的江湖,是知音;方证、冲虚要主持全局,他们的江湖,是和平……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构成了丰富的江湖,生动的人性。
  《笑傲江湖》之于我,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与向往。在这部作品中,剑和人分不开。独孤九剑遇强则强,以不变应万变,以無招破有招。而用剑法的风清扬和令狐冲,一个无为,一个有为。无为的人能备受崇敬,有为的人也同样能向往自由——他们都把剑法用到是处,都能笑傲江湖!只是以两种姿态罢了。风老前辈接受大起大落,最终顿悟;令狐晚辈闯过大起大落,也修得正果。他们殊途同归!金庸先生说:“人生是有为的境界,但若在有为的境界中没有不当的欲求,就不会受到不当的羁绊,也就是自由了。”这席话真是给人很大启发,它也许就是这部书最高深的奥义吧!
  对于现实生活,令狐冲的形象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复杂的社会就如混乱的江湖。让我们创设情境:一个老人倒在路边,却没有人来帮忙扶他起来,这是多么让人唏嘘的现实。但如果有人热心扶老人起来,却被反咬一口,将身受被诬陷的风险。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一个人愿意扶起摔倒的老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快意江湖、拔刀相助,那么我们的社会已经离我们心中的江湖太远太远。走过的人们,不曾扶起这个老人,不知他们是否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是否会遭到良心的批判?江湖中的侠义之士,在我们的社会中真的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吗?如果没有像令狐冲那样的人,这世间岂不充满了冷漠与无助,再也没有所谓的关爱了吗?江湖很险恶,社会很复杂,有多少人能问心无愧、不忘初心?为何不做一个侠义正直的人呢?我们不能只有自我,失去整个社会的概念啊!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江湖梦,每个人都曾经是侠客,每个人都心怀侠义。但再高明的剑法也有破绽,再完美的人也有不足。《笑傲江湖》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太多照亮现实的地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需要有侠义的人。总有一天,我们都愿意扶起摔倒的老人,我们都愿意用自己的吃亏去换取他人的获益。不要去指责江湖,不要去批判江湖,因为你我就在江湖,因为人心就是江湖。
  愿我们的社会常有江湖侠义,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侠客。
  (指导教师:沈亚玲)
其他文献
“教育”一词时常与“孩子”“成长”“希望”或者诸如此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被人反复咀嚼,内涵也变化万千——从“尊师重道”到“师生平等”,从“棍棒教育”到“快乐教育”。这其中是必然的上升趋势、正确的进步方向吗?我觉得不尽然。这更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快乐教育”这个名词前所未见,更像是一朵人为的浪花,在教育体系中,呼吁“开放”“自由”。因为教育并非游戏。它是体系,是规范,是设计而成的一条正确道
期刊
“整本书阅读”学习成果  编者按:当前,“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广大师生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风格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及方式。下面几篇文章,展示的是同学们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学习成果。  当我读完《围城》,合上书本,凝神静思时,脑中浮现牟文烨对《围城》的评价:“一部讽刺夹杂着辛涩,诙谐夹杂着沉思,快感夹杂着痛感的作品。”细细咀嚼,的确如此。在矛盾中不断挣扎的方鸿渐,老于世故的高松年、
期刊
千年前,晋人王质持斧入山,观两童子对坐下棋,回神已是百年过,斧柯尽烂,沧海桑田。  这是《述异记》中记载的典故“王质烂柯”,它是古人对“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两种时间状态共存的典型遐想。在这里,时间不再统一恒定,而是根据不同事件的需要分流成不同路线和流速——山野仙境的时间宽容缓慢,在人间却疾速流逝。  除了古老的中国,拉丁美洲的人民也一直以独有的文化观念认识和探索时间。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
期刊
许多专家呼吁,教育应当快乐。一位清华教授却称此观点是“带坏”教育的祸根。教育的难题如鲠在喉,我们迫切需要追寻一条出路。  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中国人只要生得多,成不成才不重要。生他的人从不教他负做人的责任。”中国教育难,与偌大的人口基数不可分割。每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达上百万。“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在家长和老师的嘴边不断被提及。在这样的竞争压
期刊
“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简媜)人类作为群体性动物,在拥挤地生活。作为个体的人,受法律般严谨的道德挤压,一开始就以存在的责任和使命去达成社会意义上完整的自我,塑造出无数模板。人类以懦弱的茧去维护脆弱的个体,而所有受戕害的个体在无法脱离对群体的依赖时,就丧失了灵魂私有的权利。神的概念本身就是人意识中的最高意志,神仿佛可以脱离茧的庇护,以足够强大的自我自得宁静。而群众仿佛代替了宗教(神)的地
期刊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孩子的知识圈,应是该懂的懂,不该懂的不懂,这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我的儿时,那是该懂的不懂,不该懂的却懂了些,这就弄出许多至今也未必能解脱的困惑来。  不满十岁,我已知“寺”“庙”“院”“殿”“观”“宫”“庵”的分别。当我随着母亲和一大串姑妈舅妈姨妈上摩安山去做佛事时,在山脚下的“玄坛殿”我没说什么,半山的“三清观”也没说什么,将近山顶的“睡狮庵”时我问了:  “就是这里啊?
期刊
山水田园诗是指归隐田园或向往山水风光的诗人以山水田园生活为题材所作的诗。它源于晋代的陶渊明和南北朝的谢灵运,到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形成。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诗作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暝》等。下面结合具体诗歌来说说代表诗人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
期刊
我是贾宝玉。  不知为何,这世人总是很奇怪。  人们总是认为,我是个不合群的人。无论是因为我总和女孩子玩,还是因为我不喜欢那些封建礼俗。那些老头子的东西,在我看来,只能用“迂腐”二字形容。  我姓贾,因此我从小便过着“钟鸣鼎食,锦衣纨绔”的富贵生活。顺着上天的宠爱,我生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尤其是我这对眉梢,这眼角,人称:“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世人称我为纨绔风流子
期刊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说的便是薛宝钗。如果说,黛玉这样的女子是风露清愁的出水芙蓉,染不得人间烟火,她的美是纯粹灵性的;那么宝钗,则是雍容华贵的牡丹,国色天香,端庄富丽。  初次遇见的宝钗,正值豆蔻年华。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
期刊
百年的魔咒回响在这片村庄,沉睡的民族不断醒来又睡回去。世代记忆被放逐成一条线,巨大的孤独笼罩着这个村庄,也笼罩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百年孤独》是一本以家族和民族兴衰史为脉络的小说,故事围绕马孔多村庄的生活和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叙述了七代人踽踽独行、自强不息的百年历程,诠释了求索与孤独的主题。  布恩迪亚家族最初是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们匍匐在文明的底端,却用崇高的信仰对抗衰败的现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