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是心的追求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贾宝玉。
  不知为何,这世人总是很奇怪。
  人们总是认为,我是个不合群的人。无论是因为我总和女孩子玩,还是因为我不喜欢那些封建礼俗。那些老头子的东西,在我看来,只能用“迂腐”二字形容。
  我姓贾,因此我从小便过着“钟鸣鼎食,锦衣纨绔”的富贵生活。顺着上天的宠爱,我生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尤其是我这对眉梢,这眼角,人称:“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世人称我为纨绔风流子弟,是个风情万种的花花公子。对于女子,我的看法和别人不同。我告诉他们:“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对她们,我有普遍的尊重,以平等对待。我对每一个女孩子都很好,但我知道,那并不是爱情,也不是我想遇到的正确的人。
  那日,家里来了一个妹妹,我一回来时便望见了。一望,就觉得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问了祖母才知,原来是林姑妈的女儿。细细一看,和自己之前见过的女子截然不同。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切似乎都与我是绝配。这女子,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我笑着道。祖母却笑着打趣:“胡说,你又何曾见过?”“看着面善,心中便算是旧相识。”谁知,那次偶遇,却定下了一生。
  我也是个有优点的人。活在那个科举为人生成功之途的时代,我并不急于考取功名。我并不是不爱读书。曾让我痴迷的书有很多,譬如《西厢记》,我曾偷偷地看。其实我也是精通文学的,我还是大观园中的题诗能手。我也不是不听劝的人,对于黛玉姑娘的苦心,我是有所听从的。在这充斥着八股、充斥着科举的社会,难道我贾宝玉,还称不上是一股清流?
  “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我始终告诉自己,黛玉是我的真心爱人。她的性格与我是一致的,她对封建制度怀有衷心的厌憎,力图挣脱它的束缚,而我的反叛性格也给予她一种心性的依靠与快乐。她的许多行动,也与当时社会的妇道相背离,特别是对我的叛逆行为始终采取同情和支持的立场,不仅从不对我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并且把我引为知己,视为生活的终身伴侣。但在封建家长式的祖母反对下,我被迫与薛宝钗成亲。她很好,但我不爱她。这场浮华云烟之梦,算是醒了。乘着夜色,我踏入了孤青竹影的瀟湘馆。
  呵,即便是宝玉,终究是块石头。我身怀逆骨,想翻盘一切,却又深陷其中,可悲,可悲啊!
  (以上指导教师:项香女)
其他文献
一  一位勇士攀爬上了绝壁的某个高度,当他小心地回头,看到太阳正要落入一片山海。绝壁上不断滑坡的石砾,跌落进看不见尽头的深渊,只听到一阵巨响慢慢远去。勇士把他的指关节铆钉一样用力插入巨石的缝隙,以防止下坠。他的千层掌鞋底已经被磨破,血滴不断从中渗出。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以第一人称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作者截取特定时刻,塑造了一个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形象。它是对征服自然的勇士克服一切阻碍和困
期刊
无论是稚嫩无方的初学者,还是训练有素的写作者,想把人写“活”,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写“活”人,意味着写作者必须具备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把握和生动的再现能力,这其中蕴含着丰厚的积累、深刻的思考和精练的语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内蕴丰厚,中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从鲜活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活动环境与生动的故事情节等方面,体会技巧,汲取养分。  我们主张“读经典,明章法,巧借鉴”,通过对文学名作的深入分析,学习写人
期刊
景物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和背景,是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景物描写是写作的重头戏,需要不断地对照范本学习磨炼。在我看来,《聊斋志异》中的景物描写既真实可触,有身临其境之感,又情景交融,蕴含着动人的情感,是学习景物描写的上乘范本。本文将赏析《聊斋志异·婴宁》的景物描写,探究景物传达的意蕴。  一、草蛇灰线的细节  请看《婴宁》中女主人公住所的周边环境: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
期刊
“教育”一词时常与“孩子”“成长”“希望”或者诸如此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被人反复咀嚼,内涵也变化万千——从“尊师重道”到“师生平等”,从“棍棒教育”到“快乐教育”。这其中是必然的上升趋势、正确的进步方向吗?我觉得不尽然。这更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快乐教育”这个名词前所未见,更像是一朵人为的浪花,在教育体系中,呼吁“开放”“自由”。因为教育并非游戏。它是体系,是规范,是设计而成的一条正确道
期刊
“整本书阅读”学习成果  编者按:当前,“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广大师生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风格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及方式。下面几篇文章,展示的是同学们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学习成果。  当我读完《围城》,合上书本,凝神静思时,脑中浮现牟文烨对《围城》的评价:“一部讽刺夹杂着辛涩,诙谐夹杂着沉思,快感夹杂着痛感的作品。”细细咀嚼,的确如此。在矛盾中不断挣扎的方鸿渐,老于世故的高松年、
期刊
千年前,晋人王质持斧入山,观两童子对坐下棋,回神已是百年过,斧柯尽烂,沧海桑田。  这是《述异记》中记载的典故“王质烂柯”,它是古人对“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两种时间状态共存的典型遐想。在这里,时间不再统一恒定,而是根据不同事件的需要分流成不同路线和流速——山野仙境的时间宽容缓慢,在人间却疾速流逝。  除了古老的中国,拉丁美洲的人民也一直以独有的文化观念认识和探索时间。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
期刊
许多专家呼吁,教育应当快乐。一位清华教授却称此观点是“带坏”教育的祸根。教育的难题如鲠在喉,我们迫切需要追寻一条出路。  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中国人只要生得多,成不成才不重要。生他的人从不教他负做人的责任。”中国教育难,与偌大的人口基数不可分割。每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达上百万。“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口号,在家长和老师的嘴边不断被提及。在这样的竞争压
期刊
“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简媜)人类作为群体性动物,在拥挤地生活。作为个体的人,受法律般严谨的道德挤压,一开始就以存在的责任和使命去达成社会意义上完整的自我,塑造出无数模板。人类以懦弱的茧去维护脆弱的个体,而所有受戕害的个体在无法脱离对群体的依赖时,就丧失了灵魂私有的权利。神的概念本身就是人意识中的最高意志,神仿佛可以脱离茧的庇护,以足够强大的自我自得宁静。而群众仿佛代替了宗教(神)的地
期刊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孩子的知识圈,应是该懂的懂,不该懂的不懂,这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我的儿时,那是该懂的不懂,不该懂的却懂了些,这就弄出许多至今也未必能解脱的困惑来。  不满十岁,我已知“寺”“庙”“院”“殿”“观”“宫”“庵”的分别。当我随着母亲和一大串姑妈舅妈姨妈上摩安山去做佛事时,在山脚下的“玄坛殿”我没说什么,半山的“三清观”也没说什么,将近山顶的“睡狮庵”时我问了:  “就是这里啊?
期刊
山水田园诗是指归隐田园或向往山水风光的诗人以山水田园生活为题材所作的诗。它源于晋代的陶渊明和南北朝的谢灵运,到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形成。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诗作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暝》等。下面结合具体诗歌来说说代表诗人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