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在稳步提升。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学生,尽可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同时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节奏,同时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故而,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培養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相关知识,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理解程度。通过基于学生基础状况的分析,教师可以寻找到提升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综合性分析。他们分别是:读题、改错和课后总结,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开解能力,弥补学生知识理解漏洞,并且及时纠正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学会读题,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读题和理解题目的过程,因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向教师反应一个问题:这个题目我没有读懂。但是经过教师带有侧重点的题目阅读之后,学生往往会灵光乍现,一拍脑门说自己知道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对于此种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教师可以明白,学生的这种表现恰恰可以说明其读题习惯不好。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读题、审题方法。首先,学生需提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其次,学生将这些数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最后,将数学信息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单纯的数学计算式子。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数学题目的核心,从而理解题目的速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关于“差量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小红和小明共有60张卡片,小红现在给了小明16张卡片,小明的卡片数量就是小红的2倍。问小红原有多少张卡片,小明原有多少张卡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分析题目,首先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数学信息60、16、2倍,而后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为连贯的知识内容,通过线段等效替代整体的数目关系,最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数量关系展开思考,得到正确的题目理解。
二、及时改错,帮助学生有效整理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养成及时改错的好习惯。因为学生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错误,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改错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自查自纠水平,进而有效确保学生解题的正确率。首先,学生需要准备错题本,对自己日常的错题进行记录。其次,学生需要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类,如“计算错误”、“理解错误”、“知识漏洞”和“题目不懂”等多种错误进行细分,这样学生可以在进行数学知识复习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最后,学生需要养成及时翻阅自己做错题目的习惯,短时间内的重复记忆,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知识理解有误的地方可以及时弥补。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考试完毕之后,对学生进行专门改错的指导,因为学生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如何进行“改错”训练。首先,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错题的归集整理。学生需要对自己的错题展开充分的分析和回顾,在考试的环境下是否存在理解不充分的问题。其次,学生需要对错题进行分类,了解错题的根本,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查自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检查和提问,以此督促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题,一定要及时回顾,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养成改错习惯。
三、阶段总结,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需要教会学生定期对自己进行整体性总结。因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对自己为未曾学习的知识充满兴趣。故而,学生会忘记去总结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对应的阶段性知识总结,以此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选取特定的时间节点,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阶段性复习和总结。通过教师的总结指导,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学习数学知识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自身知识理解水平。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可以采用一个月一次总复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回顾。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自己的知识学习漏洞,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可以认清自己的知识理解偏差,同时改善自身学习的缺点。特别是学生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演算过程太随意,不能够帮助学生回顾解题思路。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帮助,可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读题和审题,能够及时自纠问题,并及时总结自身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邹晓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0.
[2] 王小华.浅探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8(32):65-6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培養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相关知识,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理解程度。通过基于学生基础状况的分析,教师可以寻找到提升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综合性分析。他们分别是:读题、改错和课后总结,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开解能力,弥补学生知识理解漏洞,并且及时纠正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学会读题,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读题和理解题目的过程,因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向教师反应一个问题:这个题目我没有读懂。但是经过教师带有侧重点的题目阅读之后,学生往往会灵光乍现,一拍脑门说自己知道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对于此种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教师可以明白,学生的这种表现恰恰可以说明其读题习惯不好。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读题、审题方法。首先,学生需提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其次,学生将这些数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最后,将数学信息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单纯的数学计算式子。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数学题目的核心,从而理解题目的速率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关于“差量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小红和小明共有60张卡片,小红现在给了小明16张卡片,小明的卡片数量就是小红的2倍。问小红原有多少张卡片,小明原有多少张卡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分析题目,首先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数学信息60、16、2倍,而后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为连贯的知识内容,通过线段等效替代整体的数目关系,最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数量关系展开思考,得到正确的题目理解。
二、及时改错,帮助学生有效整理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养成及时改错的好习惯。因为学生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错误,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改错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自查自纠水平,进而有效确保学生解题的正确率。首先,学生需要准备错题本,对自己日常的错题进行记录。其次,学生需要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类,如“计算错误”、“理解错误”、“知识漏洞”和“题目不懂”等多种错误进行细分,这样学生可以在进行数学知识复习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最后,学生需要养成及时翻阅自己做错题目的习惯,短时间内的重复记忆,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知识理解有误的地方可以及时弥补。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考试完毕之后,对学生进行专门改错的指导,因为学生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如何进行“改错”训练。首先,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错题的归集整理。学生需要对自己的错题展开充分的分析和回顾,在考试的环境下是否存在理解不充分的问题。其次,学生需要对错题进行分类,了解错题的根本,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查自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检查和提问,以此督促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题,一定要及时回顾,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养成改错习惯。
三、阶段总结,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然需要教会学生定期对自己进行整体性总结。因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对自己为未曾学习的知识充满兴趣。故而,学生会忘记去总结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对应的阶段性知识总结,以此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选取特定的时间节点,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阶段性复习和总结。通过教师的总结指导,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学习数学知识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自身知识理解水平。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可以采用一个月一次总复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回顾。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自己的知识学习漏洞,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可以认清自己的知识理解偏差,同时改善自身学习的缺点。特别是学生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演算过程太随意,不能够帮助学生回顾解题思路。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帮助,可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读题和审题,能够及时自纠问题,并及时总结自身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邹晓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0.
[2] 王小华.浅探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8(3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