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2年前,他是第11届柏林奥运会赛场上的一名中国运动员;72年后,他是传递北京奥运圣火的年龄最大的火炬手。作为中国体育从弱到强的见证者,他的心中拥有着比一般人更多的自豪和荣耀。
7月4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古城西安传递,当179号火炬手出场时,人们发现这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此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观众更是大吃一惊,因为电视解说报出了老者的年龄——97岁!
这位老者就是被称为“世纪奥运老人”的郭洁。
7月9日下午,在西安体育学院家属院,本刊记者走进了郭洁老人的家。郭老面颊红润,精神矍铄,除了耳朵须带助听器、右眼患白内障外,身体及面容看上去也就是70多岁的样子。
1936年,郭老作为一名铁饼运动员,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72年前,我有幸代表国家参加了奥运会,将中国的体育精神带到了西方世界;72年后,我再次有幸能够看到在自己的祖国举办的奥运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名火炬手,这让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
体育健将
“我自小喜欢体育运动,1934年起开始跟着刘长春练体育,当时去参加奥运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找到一条人生道路。”郭老望着窗外,思绪回到了72年前那段令他难以忘怀的岁月。
郭洁出生在盛产体育人才的辽宁。小时候,郭洁身体条件异常出色,读中学的时候就长到1.81米。出色的身体条件立即引起了体育老师的注意。
“我读的旅顺第二中学,条件比较好,也比较重视体育。那时候,我的足球、篮球,长跑、铁饼,成绩都很好,可以说是干什么都行。”
1932年,东三省完全处于日本人控制之下。“那年举办过一次全国运动会,当时辽宁省政府流亡到了北京,为了避开日本人的注意,我只能以假名字去北京报名,代表家乡参加了那次全国性比赛。”
此次比赛前夕,郭洁结识了同乡,短跑名将刘长春,他们两家相距不远。刘长春的短跑天赋令郭洁十分羡慕。不久,传来刘长春独自前往美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消息,这让郭洁对刘长春更增添了一份敬佩之情。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是中国首次正式组团参加的奥运会。“1936年年初,我作为铁饼运动员,在清华大学的选拔赛上掷出41.3米的成绩,入选柏林世运会(国内当时对奥运会的称呼),当时这一成绩是全国纪录。”
选拔赛后的第二天,郭洁就被安排进了清华大学,参加奥运会前的集训据郭老讲,当时每个人的参赛旅费高达2000银元,但由于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拿不出那么多银两,代表团的经费只好自筹一部分。那年5月27日在天津举行的“世运田径训练班与天津万国选手表演赛”,就具有筹款的性质。在此次表演赛中,郭洁的铁饼再次掷出41.07米的好成绩。
辗转柏林
1936年,西伯利亚铁路已经贯通,原本从东北乘火车去柏林是一条捷径,从路途和时间上都能缩短不少。但由于参赛经费问题,代表团最终还是选择了航程近一个月的邮轮。
6月26日,意大利“康悌凡第号”邮轮从上海招商局码头起锚远航,由139人(其中运动员69人)组成的中国奥运代表团搭乘该船开赴威尼斯。三分之二的运动员一上船,就开始出现晕船现象,“不少人几乎是躺着去的,吃啥吐啥,把黄胆水都呕出来了。”郭老回忆说,“你想想,一个月躺在床上经受着难耐的海涛颠簸,体力消耗殆尽,怎么能创造出好成绩?”好在郭老不晕船,海浪平静时还能在甲板上做点简易体操。
舟船劳顿后,接着是数天的车马奔波。当代表团赶到柏林时,距8月1日奥运会开幕式仅有一天时间。“我们当时听说美国运动员是坐飞机来的,都很惊讶,看到人家的条件,真是羡慕呀!”郭老回忆说。
说起参赛服装,郭老脸上掠过一丝自豪,“那时每个运动员得到一件蓝色西装,左前胸口袋那里绣着金黄色的五环标志,上面是英文CHINA,下面是中文“中华”两字,很醒目、很庄严。“可说到运动服,郭老笑了,”只要是短裤背心,有什么穿什么,连袜子都是自己买的,五花八门,不像现在那么统一,那么漂亮。”
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成绩均不理想,郭洁在铁饼赛场上没能进入复赛,其他60多名运动员也大多止步于预赛,只有撑杆跳高运动员符保卢,资格赛跳过3.8米晋级决赛。当时新加坡的一家报纸在标题上画了一个比鹅蛋还大的“O”讽刺中国。
参加柏林奥运会,让郭洁看到了中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当时我们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器材,仅根据外国的一些书本训练,就连鞋子、袜子都要自己买,怎么能创造出良好的成绩呢?”郭洁当时期望,在下一届奥运会上一雪耻辱。
但历史改变了郭洁那一批运动健儿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世界大战爆发了,奥运会被迫停止,加之日本对华开战,所有运动员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或投身抗日,或过起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72年后
柏林奥运会结束后,郭洁被民国政府留在了南京,随后留学日本,主攻农业科技。回国后,在北京农学院等地做教师。1952年,他前往西安,在粮食系统工作,并从此在这里落地生根。
“刚到西安的时候,没人知道我参加过奥运会,我也从没‘露’过,直到陕西开省运会,我报名参加了三项运动,一下子拿了铅球第一、铁饼第一和标枪第二,才把单位的人给‘震’住了。”通过这次省运会,郭洁被当时正在筹建的原西北体育学院抽调,从此得以重结体育情缘,开始了长达数十年体育教育生涯。
这些年,郭老曾四处打探,试图能找到当年一起参加过柏林奥运会的老队友,“但似乎已经没有人健在了,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了。”说这话时,郭老颇为伤感,“如果能和他们叙叙旧该多好啊!”
郭老告诉记者,前些日子他的孙子接到从国家体育总局打来的一个电话,“好像是说有一个当年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现在在美国,已经98岁,今年奥运会期间会来北京,但我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王世选?好像又不可能……”
当记者问郭老北京方面有没有邀请他参加今年的奥运会时,他说:“暂时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邀请,但体院已经推荐了。除非考虑我岁数大了,否则估计会邀请我去北京的,因为北京亚运会时,就曾接我们这些老运动员去过。能参加开幕式固然很光荣,但我本人更乐意看各个单项比赛。”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陕西站的一名火炬手,郭老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记者为他拍照时,老人家执意要穿上火炬手的运动衫,“我的身体还很好,换件衣服不碍事。70岁那年在四医大体检时,医生们都吃惊,说我的心肺功能比50岁的人还强壮。”老人家虽然步履有些迟缓,但神智和思维却异常敏锐,还刻意让记者在健身器上为他留影,一展中国老人的风采。
目前,郭洁老人与小儿子住在一起。据他讲,他膝下两儿两女,最小的儿子已经62岁了,在西安一家房地产公司当项目经理。郭老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做饭自己吃,这不是说儿子不孝顺,而是“因为我的饮食清淡,吃肉很少”。郭老早年在日本留学多年,深受日本饮食文化的熏陶,至今做得一手日式风格的好菜。
已经接近百岁的郭老,如今每天仍有固定的时间修习养生书籍。他的健身秘诀是每天至少要喝两啤酒瓶的淡水,“上午作适当的运动,午休后扫地,浇花,整理家务,从不闲着。每天喝1200毫升水(正常人最好不少于3000毫升),一小杯咖啡,一小杯蜂蜜水,体力消耗不超过70%为好。”
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郭老充满信心,“我想活过100岁问题不大,我现在天天准备着随时动身去北京看奥运会,如果能如愿,此生无憾了。”
对北京举办奥运会,郭老也表示了自己的期盼和祝福,“72年前的那次奥运会,我们全军覆没;72年后的这届奥运会,相信中国不但会在金牌上收获颇丰,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和富强。能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奥运会,说明我们国家在经济、交通,体育等综合实力上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我无论去不去北京,都会在心里祝福北京奥运的成功。”
7月4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古城西安传递,当179号火炬手出场时,人们发现这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此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观众更是大吃一惊,因为电视解说报出了老者的年龄——97岁!
这位老者就是被称为“世纪奥运老人”的郭洁。
7月9日下午,在西安体育学院家属院,本刊记者走进了郭洁老人的家。郭老面颊红润,精神矍铄,除了耳朵须带助听器、右眼患白内障外,身体及面容看上去也就是70多岁的样子。
1936年,郭老作为一名铁饼运动员,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72年前,我有幸代表国家参加了奥运会,将中国的体育精神带到了西方世界;72年后,我再次有幸能够看到在自己的祖国举办的奥运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名火炬手,这让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
体育健将
“我自小喜欢体育运动,1934年起开始跟着刘长春练体育,当时去参加奥运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找到一条人生道路。”郭老望着窗外,思绪回到了72年前那段令他难以忘怀的岁月。
郭洁出生在盛产体育人才的辽宁。小时候,郭洁身体条件异常出色,读中学的时候就长到1.81米。出色的身体条件立即引起了体育老师的注意。
“我读的旅顺第二中学,条件比较好,也比较重视体育。那时候,我的足球、篮球,长跑、铁饼,成绩都很好,可以说是干什么都行。”
1932年,东三省完全处于日本人控制之下。“那年举办过一次全国运动会,当时辽宁省政府流亡到了北京,为了避开日本人的注意,我只能以假名字去北京报名,代表家乡参加了那次全国性比赛。”
此次比赛前夕,郭洁结识了同乡,短跑名将刘长春,他们两家相距不远。刘长春的短跑天赋令郭洁十分羡慕。不久,传来刘长春独自前往美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消息,这让郭洁对刘长春更增添了一份敬佩之情。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是中国首次正式组团参加的奥运会。“1936年年初,我作为铁饼运动员,在清华大学的选拔赛上掷出41.3米的成绩,入选柏林世运会(国内当时对奥运会的称呼),当时这一成绩是全国纪录。”
选拔赛后的第二天,郭洁就被安排进了清华大学,参加奥运会前的集训据郭老讲,当时每个人的参赛旅费高达2000银元,但由于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拿不出那么多银两,代表团的经费只好自筹一部分。那年5月27日在天津举行的“世运田径训练班与天津万国选手表演赛”,就具有筹款的性质。在此次表演赛中,郭洁的铁饼再次掷出41.07米的好成绩。
辗转柏林
1936年,西伯利亚铁路已经贯通,原本从东北乘火车去柏林是一条捷径,从路途和时间上都能缩短不少。但由于参赛经费问题,代表团最终还是选择了航程近一个月的邮轮。
6月26日,意大利“康悌凡第号”邮轮从上海招商局码头起锚远航,由139人(其中运动员69人)组成的中国奥运代表团搭乘该船开赴威尼斯。三分之二的运动员一上船,就开始出现晕船现象,“不少人几乎是躺着去的,吃啥吐啥,把黄胆水都呕出来了。”郭老回忆说,“你想想,一个月躺在床上经受着难耐的海涛颠簸,体力消耗殆尽,怎么能创造出好成绩?”好在郭老不晕船,海浪平静时还能在甲板上做点简易体操。
舟船劳顿后,接着是数天的车马奔波。当代表团赶到柏林时,距8月1日奥运会开幕式仅有一天时间。“我们当时听说美国运动员是坐飞机来的,都很惊讶,看到人家的条件,真是羡慕呀!”郭老回忆说。
说起参赛服装,郭老脸上掠过一丝自豪,“那时每个运动员得到一件蓝色西装,左前胸口袋那里绣着金黄色的五环标志,上面是英文CHINA,下面是中文“中华”两字,很醒目、很庄严。“可说到运动服,郭老笑了,”只要是短裤背心,有什么穿什么,连袜子都是自己买的,五花八门,不像现在那么统一,那么漂亮。”
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成绩均不理想,郭洁在铁饼赛场上没能进入复赛,其他60多名运动员也大多止步于预赛,只有撑杆跳高运动员符保卢,资格赛跳过3.8米晋级决赛。当时新加坡的一家报纸在标题上画了一个比鹅蛋还大的“O”讽刺中国。
参加柏林奥运会,让郭洁看到了中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当时我们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器材,仅根据外国的一些书本训练,就连鞋子、袜子都要自己买,怎么能创造出良好的成绩呢?”郭洁当时期望,在下一届奥运会上一雪耻辱。
但历史改变了郭洁那一批运动健儿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世界大战爆发了,奥运会被迫停止,加之日本对华开战,所有运动员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或投身抗日,或过起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72年后
柏林奥运会结束后,郭洁被民国政府留在了南京,随后留学日本,主攻农业科技。回国后,在北京农学院等地做教师。1952年,他前往西安,在粮食系统工作,并从此在这里落地生根。
“刚到西安的时候,没人知道我参加过奥运会,我也从没‘露’过,直到陕西开省运会,我报名参加了三项运动,一下子拿了铅球第一、铁饼第一和标枪第二,才把单位的人给‘震’住了。”通过这次省运会,郭洁被当时正在筹建的原西北体育学院抽调,从此得以重结体育情缘,开始了长达数十年体育教育生涯。
这些年,郭老曾四处打探,试图能找到当年一起参加过柏林奥运会的老队友,“但似乎已经没有人健在了,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了。”说这话时,郭老颇为伤感,“如果能和他们叙叙旧该多好啊!”
郭老告诉记者,前些日子他的孙子接到从国家体育总局打来的一个电话,“好像是说有一个当年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现在在美国,已经98岁,今年奥运会期间会来北京,但我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王世选?好像又不可能……”
当记者问郭老北京方面有没有邀请他参加今年的奥运会时,他说:“暂时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邀请,但体院已经推荐了。除非考虑我岁数大了,否则估计会邀请我去北京的,因为北京亚运会时,就曾接我们这些老运动员去过。能参加开幕式固然很光荣,但我本人更乐意看各个单项比赛。”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陕西站的一名火炬手,郭老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记者为他拍照时,老人家执意要穿上火炬手的运动衫,“我的身体还很好,换件衣服不碍事。70岁那年在四医大体检时,医生们都吃惊,说我的心肺功能比50岁的人还强壮。”老人家虽然步履有些迟缓,但神智和思维却异常敏锐,还刻意让记者在健身器上为他留影,一展中国老人的风采。
目前,郭洁老人与小儿子住在一起。据他讲,他膝下两儿两女,最小的儿子已经62岁了,在西安一家房地产公司当项目经理。郭老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做饭自己吃,这不是说儿子不孝顺,而是“因为我的饮食清淡,吃肉很少”。郭老早年在日本留学多年,深受日本饮食文化的熏陶,至今做得一手日式风格的好菜。
已经接近百岁的郭老,如今每天仍有固定的时间修习养生书籍。他的健身秘诀是每天至少要喝两啤酒瓶的淡水,“上午作适当的运动,午休后扫地,浇花,整理家务,从不闲着。每天喝1200毫升水(正常人最好不少于3000毫升),一小杯咖啡,一小杯蜂蜜水,体力消耗不超过70%为好。”
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郭老充满信心,“我想活过100岁问题不大,我现在天天准备着随时动身去北京看奥运会,如果能如愿,此生无憾了。”
对北京举办奥运会,郭老也表示了自己的期盼和祝福,“72年前的那次奥运会,我们全军覆没;72年后的这届奥运会,相信中国不但会在金牌上收获颇丰,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和富强。能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奥运会,说明我们国家在经济、交通,体育等综合实力上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我无论去不去北京,都会在心里祝福北京奥运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