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积极推进“六三一”理想课堂改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60%左右的内容,通过合作交流掌握30%左右的内容,通过课后作业探究掌握10%的疑难问题,目的是培养以自主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能力。为此,学校开设网络实验班,通过开发微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与指导,利用网络平台针对性指导和数据分析,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预习指导不到位、预习效果掌握不准确、学习信息反馈滞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不足等问题,极大的促进了自主探究和互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特别在目前学校深化课改,推进框架建构的整体化学习,让学生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学习改革中,微课程对教学的领航作用更加明显,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有了更大帮助。
2010年临淄区教育整合,我校2011年开设网络实验班,实现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补上了我校教育信息化木桶上的最后一块硬件短板,并逐步开发了临淄二中的自主学习平台,引进了家校新干线等先进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平台。在教学中,立足于信息化技术教学改革,创新了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们的实践历程。
、微课引领 助学生高效学习
通过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感到技术要越简单越好,教师的主要工作在教学设计;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突破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数学组老师尝试将本学期所要讲授内容分工微课程视频或学件,在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给予学习支架,通过教师设计的微课,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明确解题过程。实现了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把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我们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准备。①内容准备。由每位教师选择本周所要讲授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或学生易错题型来录制微课视频或学件。②学习者选择。每位教师以所担任两个教学班为实验对象,我所教班共105人。为了实现在课堂上小组的协作,将学习能力有差别(保证每一小组都有一两个程度好的组员)的学生分在一组,每一组为5~6人。③自主学习资源。利用录像机或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视频。以单元为单位,框架式录制视频,每个视频大概5分钟以内。
(2)前置预习与课堂学习。①个性学习,发现问题。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有晚上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提前一周下发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定进度,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由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特点和认知的结构不同,产生的问题也不同,教师在上课前将学生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总结归纳。②合作探究,点拨纠正。在第二天上课10分钟内,主要是师生讨论交流,完成质疑。建议学生先独立思考,如果不能,可以向组员寻求帮助,如果都解决不了,最后再询问教师。如果是个别有问题,可单独讲解,如果是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教师面向全班讲解。微课程的介入不仅仅改变了教学顺序,还产生了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而言,不用全班都按照一个节奏来上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负责人和执行者。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技巧。
二、借力數据分析,领航学生高效学习
我们将微课程与网络平台融合,借力网络数据分析,创新学生学习方式。课堂上引入自适应测评系统网络平台包括教师平台与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根据技术提供数据分析,促有效教学;学生平台利用个性化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经典收藏可分类收集错题,供随时翻阅,可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与善于反思的能力。
(1)学生个性化的学。课前学生采用先大单元、后小节的学习方式,通过微课程视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难度,借助自适应测评系统平台同步测控、拓展练习、矫正练习、错题集锦四步法个性化的自主反馈学习效果。
(2)个性化的展。学生有了个性化的学习后,课上学生展示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课上学生先利用手中笔记本电脑在组内小展,再借助白板与极域电子教室在班内大展。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介绍,每个小组将不同结果展示在白板上,通拼一拼,讲一讲,写一写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展示,师生再共同点拨提升。另一种模式是通过利用微言微语与友问友答等方式师生、生生互动解决质疑。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学生提交同时,系统即时批阅并以数据、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这样,一是有利于教师快捷的分析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高。培养了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定时专心学习与讲求效益的学习习惯。
(3)个性化的测。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基础关(夯实双基)、能力关与拓展关闯三关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网络技术即时反馈三关优分率、极格率、平均分等数据,尤其是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每一道题错题分布,为教师与学生一目了然的提供了出错率高低情况,教师立刻有针对性点评,即时反馈了每一位学生的学情,这是技术的优势,是人力所不能达到的。
基于微课程、网络和数字终端支持下的“一对一”数字化个性学习,将实现了以教师教向以学生学为主的转变,教师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个性化的学习。我将继续探究微课程的设计,认真思考如何浓缩知识点,让课程设计专一、单一、简约、好操作,有助于讲清、讲懂,让学生喜欢;同时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可测可评,借力数据来分析孩子的课堂学习是否高效,努力朝着学生高效学习目标前进。
2010年临淄区教育整合,我校2011年开设网络实验班,实现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补上了我校教育信息化木桶上的最后一块硬件短板,并逐步开发了临淄二中的自主学习平台,引进了家校新干线等先进的自适应学习测评系统平台。在教学中,立足于信息化技术教学改革,创新了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们的实践历程。
、微课引领 助学生高效学习
通过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感到技术要越简单越好,教师的主要工作在教学设计;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突破重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数学组老师尝试将本学期所要讲授内容分工微课程视频或学件,在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给予学习支架,通过教师设计的微课,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明确解题过程。实现了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把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我们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准备。①内容准备。由每位教师选择本周所要讲授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或学生易错题型来录制微课视频或学件。②学习者选择。每位教师以所担任两个教学班为实验对象,我所教班共105人。为了实现在课堂上小组的协作,将学习能力有差别(保证每一小组都有一两个程度好的组员)的学生分在一组,每一组为5~6人。③自主学习资源。利用录像机或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视频。以单元为单位,框架式录制视频,每个视频大概5分钟以内。
(2)前置预习与课堂学习。①个性学习,发现问题。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有晚上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提前一周下发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定进度,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由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特点和认知的结构不同,产生的问题也不同,教师在上课前将学生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总结归纳。②合作探究,点拨纠正。在第二天上课10分钟内,主要是师生讨论交流,完成质疑。建议学生先独立思考,如果不能,可以向组员寻求帮助,如果都解决不了,最后再询问教师。如果是个别有问题,可单独讲解,如果是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教师面向全班讲解。微课程的介入不仅仅改变了教学顺序,还产生了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而言,不用全班都按照一个节奏来上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负责人和执行者。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技巧。
二、借力數据分析,领航学生高效学习
我们将微课程与网络平台融合,借力网络数据分析,创新学生学习方式。课堂上引入自适应测评系统网络平台包括教师平台与学生平台。教师平台根据技术提供数据分析,促有效教学;学生平台利用个性化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经典收藏可分类收集错题,供随时翻阅,可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与善于反思的能力。
(1)学生个性化的学。课前学生采用先大单元、后小节的学习方式,通过微课程视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难度,借助自适应测评系统平台同步测控、拓展练习、矫正练习、错题集锦四步法个性化的自主反馈学习效果。
(2)个性化的展。学生有了个性化的学习后,课上学生展示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课上学生先利用手中笔记本电脑在组内小展,再借助白板与极域电子教室在班内大展。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介绍,每个小组将不同结果展示在白板上,通拼一拼,讲一讲,写一写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展示,师生再共同点拨提升。另一种模式是通过利用微言微语与友问友答等方式师生、生生互动解决质疑。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学生提交同时,系统即时批阅并以数据、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这样,一是有利于教师快捷的分析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高。培养了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定时专心学习与讲求效益的学习习惯。
(3)个性化的测。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基础关(夯实双基)、能力关与拓展关闯三关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网络技术即时反馈三关优分率、极格率、平均分等数据,尤其是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每一道题错题分布,为教师与学生一目了然的提供了出错率高低情况,教师立刻有针对性点评,即时反馈了每一位学生的学情,这是技术的优势,是人力所不能达到的。
基于微课程、网络和数字终端支持下的“一对一”数字化个性学习,将实现了以教师教向以学生学为主的转变,教师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个性化的学习。我将继续探究微课程的设计,认真思考如何浓缩知识点,让课程设计专一、单一、简约、好操作,有助于讲清、讲懂,让学生喜欢;同时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可测可评,借力数据来分析孩子的课堂学习是否高效,努力朝着学生高效学习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