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来 文章更出彩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m02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语文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然而,不少学生怕作文,最大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有些学生一遇到写作文就“嘴咬钢笔头,半天不下油”。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不管是巧妇还是笨妇,无米下锅,是做不出饭,解决了“米”的问题,一切就迎刃而解。那么,丰富的作文素材从何而来?如何选用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也从多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其实,“米”到处都有,只是学生不知道米在何处,如何选用,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指导。
  作文素材的积累,要立足于课内课外:立足于课内,就是要学会从教材中挖掘作文素材;立足于课外,就是要从课外生活和课外阅读中获得写作素材。
  一、作文素材要学会从教材中挖掘
  教学过程中,包括备战高考时,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先把课本读薄,再把课本读厚,从每天所学的课本中深入挖掘,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教材。认识教材中的作文素材的价值,学习积累的方法,并掌握教材中的作文素材的使用技巧。
  教材中的素材都是曾学习过的,学生稍加复习就能牢固记忆。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作为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就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从教材中挖掘素材,可以说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捷径。
  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应用技法有“一材多用” 和“多料合用”。
  1.课本素材的“一材多用”。
  由于事物本身具有丰富性,一则有价值的材料总是立体的、多元性的,再加上不同的人对素材的理解有所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差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可以从多角度切入。
  如,教材中《史记·管仲列传》有一段: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利用此段材料作为作文素材,可从多方面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以下不同的立意和观点:
  ①千里马需要伯乐。管仲是千里马,鲍叔就是伯乐。如果没有鲍叔对管仲的充分了解和无私举荐,管仲纵有天大本领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②相信自己,风雨兼程,定能成功。管仲的成功之路坎坷泥泞,哪怕是沦为阶下囚,他也从未怀疑自己而放弃远大志向,终为齐相,成就功业,千古流芳。
  ③宽容别人,成就自己。齐桓公宽容管仲,不计前嫌,在管仲的辅佐之下,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春秋霸业。
  2.课本素材的“多料合用”。
  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缀使用甚至盲目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多料合用”时一定要注意:观点要统一,表达要精要,句式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
  如,“如果烛之武不宽容郑伯的轻贤失察,怎会成就退敌保国的垂史功业;如果蔺相如不宽容廉颇的无礼羞辱,怎会流传将相和的千古美谈;如果唐太宗不宽容魏征的犯颜直谏,怎会创建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这段表述组合了三则熟悉的材料,总结出一个共同的话题——“宽容”。
  二、积累作文素材要学会关注课外生活,注重课外阅读
  关注身边的生活,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教材中没有的鲜活素材。学生因没有留意观察,所以熟视无睹。为了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关注课外生活中的美景,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快乐一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培养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认知能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健全学生的人格。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依靠生硬的外部灌输,也不能光凭机械的训练,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推动情感的有效迁移,启迪学生的灵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向健康、和谐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多的省份采用材料作文。学生面对材料作文,感到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立意,因而经常听到学生感叹:语文学习如果能像数学、物理等学科那样,运用公式、定理就能解决许多难题,那该多好啊!学生的这种感叹,反映了语文学习方法不多的现实。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则材料或者图片,并作一些简单的说明,但不提供话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或者图片,根据自己对材料或者图片的感悟和理
期刊
2013年高考18份语文试卷共命制了18道诗歌鉴赏题,对19首古代诗歌(含诗、词)进行了考查。针对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的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要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题型——比较阅读,要引起教学的注意。在教学实践中,比较阅读也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也是进行阅读考测的有效形式。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
期刊
作为班主任,不严格,班级就会混乱不堪,一塌糊涂;不慈爱,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和亲近。因此,要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度,的确很难。但做到以下几点,难事也会变得容易。  一、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是管理者,是代表学校与学生直接打交道的人,同时也是教学的组织者。班主任的多职能化,使之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对学生的影响大。因此,班主任的素质问题,便是一个令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要提高素质,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
期刊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目前普遍采取的单一、枯燥、封闭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的结果,恰好与这一要求相反,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令学生越来越惧怕写作文,这正是作文教学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必须对目前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和解决目前山区高中作文教学
期刊
一、考点指津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常见的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要求考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去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高考真题  (2013课标全国Ⅰ,4-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
期刊
去年10月12至15日有幸观摩了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受益颇多。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朗读落到实处”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现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应针对存在的不当之处,做好以下落实工作:  一、不要过于依赖朗读磁带,让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古诗文教学是高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都知道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又怕自己范读得不够好。因此,就用网上下载的
期刊
语文在高考、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就越低,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想说爱语文不容易。有的学生迫于高考150分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只是持应付态度;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大搞题海战术,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现状,贯彻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
期刊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无情无义历来为人所耻。在古人所推崇的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天义海之中,别离情尤为人所珍视。江淹在《别赋》中,便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说法。因限于时代、交通等诸多条件,古人别离后再见,远比今人来的困难。尤逢兵荒马乱之际,人们的团聚便更显困难,真可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所以古人在别离之刻,或别离之后,在心绪黯然之际,总有赠寄示人,以表不忘旧情、相思难舍之意。  古人赠寄
期刊
人性的沐浴,诗意的光辉,幻想的天堂……没有了这些,人生是一种折磨与单调。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涵养学生的诗心诗性,让学生过一种富有诗意的生活。让学生在诗的海洋里遨游,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语文新课标》指出: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