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 -2014年收集到的12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126例ADR中,59岁以上人群发生率为34.9%。ADR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81例(64.3%)和36例(28.6%)。其中,肝炎辅助用药、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引起ADR最高,分别为32例(25.4%)、22例(17.5%)、18例(14.3%)。其次是肠外营养药物与抗病毒药物,分别占17例(13.4%)和14例(11.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占27.0%、17.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为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我院为传染病专科医院,为了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现将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集到的12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减少由药品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分别对不良反应类型、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一般的和严重的两种,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引起死亡;(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我们统计的 126例不良反应分类及所占比例见表1:
表1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及分布
Table 1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ADR
报告类型 一般 严重
已知一般 新的一般 已知严重 新的严重
例数 61 58 3 4
比例(%) 48.4 46.0 2.4 3.2
总例数 119 7
比例(%) 94.4 5.6
2.2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呈如下特点(表2),126例不良反应中,男性82例,女性44例,分别占ADR总人数的65.1%和34.9%,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2.6:1;18-59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最高(62.7%),年龄大于59岁的患者发生率为34.9%。
表2ADR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Table 2Distribution of patients’age and gender in ADR cases
年龄(岁) 男 女 合计 构成比(%)
<3 1 0 1 0.8
3-18 1 1 2 1.6
18-59 57 22 79 62.7
>59 23 21 44 34.9
合计 82 44 126 100
构成比(%) 65.1 34.9 100
3 讨论
我们重点监控新的不良反应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由表1、2可知,新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9.2%,嚴重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5.6%。ADR多发生于老年人及男性,我院主要接收肝脏病患者,老年人及男性患者比例较高,故ADR比例也较高,且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使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发生改变,突出表现在药物的清除能力减弱,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就引发ADR[1]。64.3%的ADR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相对于其他的给药方式,静脉给药更易引起ADR。首先,这是由于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首过效应,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口服迅速而强烈[2]。其次,静脉注射液的浓度,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成为引发ADR的因素。同时,药物配制、药物的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速等也是引发ADR的因素[3]。
126例ADR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7.0%,其次主要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上一些常用药物如抗菌药物最常见的ADR就是皮疹、瘙痒等皮肤损害,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损害,由于很多患者的原发疾病症状与ADR症状可能相互重叠,不容易得到及时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甚至危及生命。
ADR的发生与药品的性质、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使用等各方面综合相关,所以,医务人员应该对ADR有足够的认识,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密切关注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毓瑛,章古绪,曹克. 临床不合理用药[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0.
[2] 陈小葵,林违昌,王穗琼等.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17(2):62-64.
[3] 张功武. 我院2006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儿科杂志,2008,13(5):29.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我院为传染病专科医院,为了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现将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集到的12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减少由药品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分别对不良反应类型、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一般的和严重的两种,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引起死亡;(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我们统计的 126例不良反应分类及所占比例见表1:
表1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及分布
Table 1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ADR
报告类型 一般 严重
已知一般 新的一般 已知严重 新的严重
例数 61 58 3 4
比例(%) 48.4 46.0 2.4 3.2
总例数 119 7
比例(%) 94.4 5.6
2.2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呈如下特点(表2),126例不良反应中,男性82例,女性44例,分别占ADR总人数的65.1%和34.9%,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2.6:1;18-59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最高(62.7%),年龄大于59岁的患者发生率为34.9%。
表2ADR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Table 2Distribution of patients’age and gender in ADR cases
年龄(岁) 男 女 合计 构成比(%)
<3 1 0 1 0.8
3-18 1 1 2 1.6
18-59 57 22 79 62.7
>59 23 21 44 34.9
合计 82 44 126 100
构成比(%) 65.1 34.9 100
3 讨论
我们重点监控新的不良反应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由表1、2可知,新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9.2%,嚴重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5.6%。ADR多发生于老年人及男性,我院主要接收肝脏病患者,老年人及男性患者比例较高,故ADR比例也较高,且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使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发生改变,突出表现在药物的清除能力减弱,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就引发ADR[1]。64.3%的ADR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相对于其他的给药方式,静脉给药更易引起ADR。首先,这是由于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首过效应,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口服迅速而强烈[2]。其次,静脉注射液的浓度,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成为引发ADR的因素。同时,药物配制、药物的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速等也是引发ADR的因素[3]。
126例ADR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7.0%,其次主要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上一些常用药物如抗菌药物最常见的ADR就是皮疹、瘙痒等皮肤损害,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损害,由于很多患者的原发疾病症状与ADR症状可能相互重叠,不容易得到及时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甚至危及生命。
ADR的发生与药品的性质、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使用等各方面综合相关,所以,医务人员应该对ADR有足够的认识,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密切关注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毓瑛,章古绪,曹克. 临床不合理用药[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0.
[2] 陈小葵,林违昌,王穗琼等.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17(2):62-64.
[3] 张功武. 我院2006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儿科杂志,2008,1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