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农家书屋建设成果的巩固,制约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而且将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更应从建立有效机制入手,促进农家书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农家书屋;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C36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其就近、无偿、简便、快捷的特有优势,引导农民读书用书,在农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丰县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自2006年起将农家书屋作为惠农利农工程组织实施,至2009年底全县360个建制村实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其成果斐然,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巩固和扩展农家书屋的建设成果,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出发,探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的发展趋势,仍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 成果与经验
丰县农家书屋的建设历经三个阶段:2006年为初始期,全县14个镇,每镇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2个村作为试点,年内建成农家书屋28个;2007~2008年为发展期,两年间建成农家书屋73个;2009年为攻坚期,年内建成农家书屋259个。在全县360个农家书屋中,省新闻出版局资助建设的为103个,市新闻出版局资助建设的为3个,其余254个为县筹资助建。藏书规模在万册以前上有8个,超过5000册的12个,3000多册的43个,其余297个均在1200册以上。农家书屋普遍实现了四有,即有固定房舍,有藏书与阅览的设施,有管理制度,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农家书屋服务于当地农民,因具备就近、无偿、简便、快捷的优势,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薄弱的农村,为农民提供了精神文化食粮。读者群体中有学以致用的,有娱乐休闲的,有充实知识的,有查寻资料的,农家书屋图书种类的配置,基本满足了不同层面的需求。2009年12月中旬,省、市新闻出版局对丰县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进行验收,认定丰县农家书屋建设双达标,即实现了村村建有农家书屋的全覆盖目标,所有农家书屋藏书量均达到了省定标准。
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下,丰县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主要经验有四,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惠农利民项目着力推进;二是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试点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三是多措并举,破解难题,通过财政支付、单位捐款、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500余万元投入农家书屋建设;四是整合资源,坚持标准,确保了农家书屋的质量,实现了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开放一个。
二、困难和问题
发挥农家书屋的长效功能,建设仅为基础,关键在于强化管理,由此探究农家书屋的发展趋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思想认识滞后。
服务功能单一。
管理水平低下。
后续投入匮乏。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农家书屋建设成果的巩固,制约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而且将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或因前建后垮半途而废,或因束之高阁事与愿违,或因遗弃荒废自生自灭。
三、 对策及建议
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既需要政府重视、领导支持,又需要多方关注、广泛参与;既需要扬长避短,在巩固中求发展,又需要知难而进,在发展中求提高。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更应从建立有效机制入手,促进农家书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宣传教育机制。一是通过宣传农家书屋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传播先进文化,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农村基层干部对建设农家书屋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将思想理念由“要我干”转为“我要干”;二是通过宣传农家书屋服务的内容、对象和方法,宣传设有的图书、报刊及电子音像制品的种类和内容,增强农民群众对农家书屋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三是通过宣传农民群众中读书用书获取科技知识、创业致富及解决疑难问题的典型事例,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兴起。
资源共享机制。首先,整合村级所拥有的文化、宣传、教育、体育等方面的资源,将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党员远程教育、农民科技培训、村内有线广播、群众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路径等方面设施、器材的管理、利用有机结合,打造成以农家书屋为主导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增强农家书屋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其次,以农家书屋为基地,组织县、镇图书馆开展送书、送期刊、送电子音像资料下乡活动,推动县、镇文化工作的重心下移,构建县、镇、村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第三,通过组织省、市、县涉农部门及新闻出版、发行行业开展图书及阅览设施捐赠活动,不断丰富农家书屋的藏书种类,改善农家书屋的服务条件,使农家书屋逐步彰显与捐赠部门职能相关的特色。
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将农家书屋建设所需要的后续投入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定期拨付,专款专用,为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性的财力支撑,以防止因“断奶”而导致农家书屋建设事业的前功尽弃。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家书屋建设的投入力度,可采取书屋冠名、结对帮扶、捐款援建及实物捐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公私企业及个人出资支持农家书屋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以保障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
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包括财产物资登记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信息需求登记制度及书屋开放制度等,坚持用制度提高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用制度保护公共文化资源的安全及其利用的最大化。二是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培训制度,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之熟悉图书编目、陈列、推介等基础知识,掌握音像播放等基本技能,在服务读者中既明确“干什么”又知晓“怎么干”,既能干事,又会干事。同时要注重管理队伍的稳定,力求做到农家书屋专人管理,常年开放,并妥善解决其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报酬。三是建立健全农家书屋考核评比制度,完善促进农家书屋建设和发展的评价体系,制订量化性的考评细则,并将农家书屋建设列入对各级政府总体工作的考核之中,以此促进政府主导职责的落实。同时,对在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兴办农家书屋的热情,褒扬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
[关键词]农家书屋;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C36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其就近、无偿、简便、快捷的特有优势,引导农民读书用书,在农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丰县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自2006年起将农家书屋作为惠农利农工程组织实施,至2009年底全县360个建制村实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其成果斐然,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巩固和扩展农家书屋的建设成果,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出发,探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的发展趋势,仍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 成果与经验
丰县农家书屋的建设历经三个阶段:2006年为初始期,全县14个镇,每镇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2个村作为试点,年内建成农家书屋28个;2007~2008年为发展期,两年间建成农家书屋73个;2009年为攻坚期,年内建成农家书屋259个。在全县360个农家书屋中,省新闻出版局资助建设的为103个,市新闻出版局资助建设的为3个,其余254个为县筹资助建。藏书规模在万册以前上有8个,超过5000册的12个,3000多册的43个,其余297个均在1200册以上。农家书屋普遍实现了四有,即有固定房舍,有藏书与阅览的设施,有管理制度,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农家书屋服务于当地农民,因具备就近、无偿、简便、快捷的优势,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薄弱的农村,为农民提供了精神文化食粮。读者群体中有学以致用的,有娱乐休闲的,有充实知识的,有查寻资料的,农家书屋图书种类的配置,基本满足了不同层面的需求。2009年12月中旬,省、市新闻出版局对丰县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进行验收,认定丰县农家书屋建设双达标,即实现了村村建有农家书屋的全覆盖目标,所有农家书屋藏书量均达到了省定标准。
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下,丰县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主要经验有四,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惠农利民项目着力推进;二是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试点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三是多措并举,破解难题,通过财政支付、单位捐款、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500余万元投入农家书屋建设;四是整合资源,坚持标准,确保了农家书屋的质量,实现了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开放一个。
二、困难和问题
发挥农家书屋的长效功能,建设仅为基础,关键在于强化管理,由此探究农家书屋的发展趋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思想认识滞后。
服务功能单一。
管理水平低下。
后续投入匮乏。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农家书屋建设成果的巩固,制约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而且将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或因前建后垮半途而废,或因束之高阁事与愿违,或因遗弃荒废自生自灭。
三、 对策及建议
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既需要政府重视、领导支持,又需要多方关注、广泛参与;既需要扬长避短,在巩固中求发展,又需要知难而进,在发展中求提高。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更应从建立有效机制入手,促进农家书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宣传教育机制。一是通过宣传农家书屋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传播先进文化,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农村基层干部对建设农家书屋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将思想理念由“要我干”转为“我要干”;二是通过宣传农家书屋服务的内容、对象和方法,宣传设有的图书、报刊及电子音像制品的种类和内容,增强农民群众对农家书屋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三是通过宣传农民群众中读书用书获取科技知识、创业致富及解决疑难问题的典型事例,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兴起。
资源共享机制。首先,整合村级所拥有的文化、宣传、教育、体育等方面的资源,将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党员远程教育、农民科技培训、村内有线广播、群众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路径等方面设施、器材的管理、利用有机结合,打造成以农家书屋为主导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增强农家书屋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其次,以农家书屋为基地,组织县、镇图书馆开展送书、送期刊、送电子音像资料下乡活动,推动县、镇文化工作的重心下移,构建县、镇、村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第三,通过组织省、市、县涉农部门及新闻出版、发行行业开展图书及阅览设施捐赠活动,不断丰富农家书屋的藏书种类,改善农家书屋的服务条件,使农家书屋逐步彰显与捐赠部门职能相关的特色。
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将农家书屋建设所需要的后续投入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定期拨付,专款专用,为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性的财力支撑,以防止因“断奶”而导致农家书屋建设事业的前功尽弃。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家书屋建设的投入力度,可采取书屋冠名、结对帮扶、捐款援建及实物捐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公私企业及个人出资支持农家书屋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以保障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
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包括财产物资登记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信息需求登记制度及书屋开放制度等,坚持用制度提高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用制度保护公共文化资源的安全及其利用的最大化。二是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培训制度,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之熟悉图书编目、陈列、推介等基础知识,掌握音像播放等基本技能,在服务读者中既明确“干什么”又知晓“怎么干”,既能干事,又会干事。同时要注重管理队伍的稳定,力求做到农家书屋专人管理,常年开放,并妥善解决其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报酬。三是建立健全农家书屋考核评比制度,完善促进农家书屋建设和发展的评价体系,制订量化性的考评细则,并将农家书屋建设列入对各级政府总体工作的考核之中,以此促进政府主导职责的落实。同时,对在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兴办农家书屋的热情,褒扬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