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适应英语数学改革的新要求,采取何种教学模式能够使习得者尽快获得目的语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语言能力,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知识的不断输入和积累而最终获得一定的语言技能,所获得的语言技能又促使学习者习得新的语言知识,这就决定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针对语言的阶段性特征,我们便要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数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探讨这两种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法的构建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主要实践技巧就是在目的语和母语中进行互译。语法翻译法最早于18世纪末期,在普鲁士被应用于现代课堂语言教学。在19世纪,它被认为是研习文学作品,进行思维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并不注重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语法翻译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列出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篇章的语法结构;借助句子对语法规则进行操练。学习者的母语被当作学习外语的辅助语言。其目的为读懂文学作品以通过考试,同时进行思维训练。总结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读和写是其主要的侧重,听说能力不被重视。
(2)词汇教学借助双语词汇表,词典和死记来展开。
(3)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侧重将包涵语法规则的句子在新学语言和母语间互译。
(4)准确程度的标准高于流利程度。
(5)语法通过先整体后分析的方式来数学,然后配以相关的练习实践。
(6)母语是数学的媒介。
总之,语法翻译法侧重讲授系统的语法知识和培养读写能力而忽略听说,目的语和母语间的互译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目的语的应用不被重视,它对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要求不高。
语法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为了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
语法翻译法有相当完整的语法体系,有利于学习者快速地掌握目的语的结构。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等,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这一体系。语言的生成特征是用有限的语法衍生出无限的句子。语法规则是有限的,而句子却是无限的,而教授语法知识正是“授人以渔”。语法总结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打好语言基础,在提高读写译的同时,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作为口语表达,如果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即相应的口语表达素质,往往开不了口。听,当然也是词汇和语法结构。学生常说的听不懂,关键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和语法不清。可见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因此,在新生入学的基础阶段,可以以语法翻译法为主、交际法为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达到尽量补齐英语基础的目的。
三、交际教学法
交际数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英国传统语言教学。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语言教学的需求。随着欧洲国家之间的互相依赖日渐加强,成人对学习欧共体的主要语言的要求增加,这也是交际数学法产生的一个刺激。
交际教学是把语言作为沟通媒介的理论。其目的是发展Hymes(1972)提出的“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强调用语言交流和沟通,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FinocchiaroandBrumfit(1983)总结交际数学法的特点如下:
(1)其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
(2)目的语的知识系统在交际活动中学习,学习语言的单位是交际语境,而不是句子。
(3)教学内容围绕语言的交际功能而设计。
交际法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交际法强调学习者的充分参与,而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和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特定的交际情景,使他们主动地,自由地运用语言。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互动交流。
学生在经历了小学时的英语基础阶段,已经具备基本的英语认识水平和理解力,但英语运用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目标应着重使学生把英语作为日常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手段,丰富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意识与能力。把学生喜欢的英语原声电影、录像片、电视剧等视听材料有选择性的适当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新颖、轻松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主体。学生在此过程当中会自然地体会到英语口语的特点,教师再通过分析剧中人物的语言特征,结合人物不同的身份,说话的不同场合、对象,总结归纳出日常英语使用的特点及规律。由此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实质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准确、更恰当、更丰富地运用英语的能力。
交际教学法之所以被很多的语言研究者所接受是因为它认为语言首要的功能在于交际,主张让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中综合运用多种交际方式来习得第二语言。任何一种语言的语言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应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因此,有着积极意义的语言交际需要融入文化的意识。它能促使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化、自动化,自发的习得优美、恰当的语言并对语言运用自如。总而言之,对于较高阶段的学生的英语习得,应当针对该阶段采取相应的交际教学法,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尽快掌握语言的目的。
四、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交互运用
从上面对两种教学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两者融合交互运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语言知识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它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能正确地运用语言。其次,两者融合交互运用使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诸如结对、小组活动、角色表演等形式。最后,二者的融合交互运用可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阶段。在中高级阶段,二者交互运用可以帮助实现从培养语言能力向培养交际能力的转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的理论指导下,设计特定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针对熟练提高阶段的语言习得者时,加入情景教学可以增加可理解性,而传统的篇章教学的实施则重点依靠语法翻译法,辅以交际教学法。
综上所述,语言习得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且这种语言能力要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相适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是基础,交际法是指导思想。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特点以及语言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与之柜适应的教学法,将这两种教学法相互融合、交互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适应英语数学改革的新要求,采取何种教学模式能够使习得者尽快获得目的语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语言能力,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知识的不断输入和积累而最终获得一定的语言技能,所获得的语言技能又促使学习者习得新的语言知识,这就决定了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针对语言的阶段性特征,我们便要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数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探讨这两种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法的构建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主要实践技巧就是在目的语和母语中进行互译。语法翻译法最早于18世纪末期,在普鲁士被应用于现代课堂语言教学。在19世纪,它被认为是研习文学作品,进行思维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并不注重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语法翻译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列出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篇章的语法结构;借助句子对语法规则进行操练。学习者的母语被当作学习外语的辅助语言。其目的为读懂文学作品以通过考试,同时进行思维训练。总结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读和写是其主要的侧重,听说能力不被重视。
(2)词汇教学借助双语词汇表,词典和死记来展开。
(3)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侧重将包涵语法规则的句子在新学语言和母语间互译。
(4)准确程度的标准高于流利程度。
(5)语法通过先整体后分析的方式来数学,然后配以相关的练习实践。
(6)母语是数学的媒介。
总之,语法翻译法侧重讲授系统的语法知识和培养读写能力而忽略听说,目的语和母语间的互译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目的语的应用不被重视,它对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要求不高。
语法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为了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
语法翻译法有相当完整的语法体系,有利于学习者快速地掌握目的语的结构。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等,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这一体系。语言的生成特征是用有限的语法衍生出无限的句子。语法规则是有限的,而句子却是无限的,而教授语法知识正是“授人以渔”。语法总结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打好语言基础,在提高读写译的同时,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作为口语表达,如果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即相应的口语表达素质,往往开不了口。听,当然也是词汇和语法结构。学生常说的听不懂,关键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和语法不清。可见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因此,在新生入学的基础阶段,可以以语法翻译法为主、交际法为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达到尽量补齐英语基础的目的。
三、交际教学法
交际数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英国传统语言教学。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语言教学的需求。随着欧洲国家之间的互相依赖日渐加强,成人对学习欧共体的主要语言的要求增加,这也是交际数学法产生的一个刺激。
交际教学是把语言作为沟通媒介的理论。其目的是发展Hymes(1972)提出的“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强调用语言交流和沟通,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FinocchiaroandBrumfit(1983)总结交际数学法的特点如下:
(1)其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
(2)目的语的知识系统在交际活动中学习,学习语言的单位是交际语境,而不是句子。
(3)教学内容围绕语言的交际功能而设计。
交际法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交际法强调学习者的充分参与,而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和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特定的交际情景,使他们主动地,自由地运用语言。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互动交流。
学生在经历了小学时的英语基础阶段,已经具备基本的英语认识水平和理解力,但英语运用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目标应着重使学生把英语作为日常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手段,丰富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意识与能力。把学生喜欢的英语原声电影、录像片、电视剧等视听材料有选择性的适当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新颖、轻松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主体。学生在此过程当中会自然地体会到英语口语的特点,教师再通过分析剧中人物的语言特征,结合人物不同的身份,说话的不同场合、对象,总结归纳出日常英语使用的特点及规律。由此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实质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准确、更恰当、更丰富地运用英语的能力。
交际教学法之所以被很多的语言研究者所接受是因为它认为语言首要的功能在于交际,主张让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中综合运用多种交际方式来习得第二语言。任何一种语言的语言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应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因此,有着积极意义的语言交际需要融入文化的意识。它能促使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化、自动化,自发的习得优美、恰当的语言并对语言运用自如。总而言之,对于较高阶段的学生的英语习得,应当针对该阶段采取相应的交际教学法,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尽快掌握语言的目的。
四、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交互运用
从上面对两种教学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两者融合交互运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语言知识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它给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能正确地运用语言。其次,两者融合交互运用使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诸如结对、小组活动、角色表演等形式。最后,二者的融合交互运用可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阶段。在中高级阶段,二者交互运用可以帮助实现从培养语言能力向培养交际能力的转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的理论指导下,设计特定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针对熟练提高阶段的语言习得者时,加入情景教学可以增加可理解性,而传统的篇章教学的实施则重点依靠语法翻译法,辅以交际教学法。
综上所述,语言习得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且这种语言能力要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相适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是基础,交际法是指导思想。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特点以及语言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与之柜适应的教学法,将这两种教学法相互融合、交互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