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因此阅读教学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类离不开阅读。
  一、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细析标题,培养思维的总览性
  标题是文章的中心之所在,或为记叙文的中心事件、中心人物,或为论文的中心论点,或为散文的线索,或为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根据不同文体,通过细致的分析,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而且行之有效。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作为教师要反复强调这一点,并督学生养成这一良好习惯,以便在正式的考试中乃至高考中,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文章的中心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确保考试的准确度、正确性。
  二、在高中语文阅读中,限时限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按高考中阅读所需的时间为参照)快速阅读,迅速提取有效信息,力求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如学习《祝福》的人物外貌描写时,教师就要求学生用占十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有关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段落,把握主人公样林嫂三次外貌描写的变化。学生在明确的阅读目标下,快速提取分析信息。通过比较就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祥林嫂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双重压迫下,在以祥林嫂的婆婆为首的家庭的压迫下,被迫改嫁;在封建礼教卫道鲁四老爷的精神摧残下,以及鲁镇上如柳妈一类深受封建的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毒害下的愚昧木的人的推波助澜下,一步—步走向死亡,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主题: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要根治这样的社会问题,必须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和埋葬封建礼教。
  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立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挖掘要深”课本中的范文或微言大义,或主旨深远。
  在《一件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勇于自责解剖的可贵灵魂;在《松树的风格》中透过松树这一形象,我们领略的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情怀。教师要帮助学生揭示文章隐含的深意,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学习作者关于捕捉活素材提取文章主旨的方法。从而锻炼感知事物的敏锐眼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之中,理清思路,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叶圣陶《谈语法修辞》)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维程序和思维成果的再现。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行文过程,考察文章的结构形式,揭示作者思路,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又能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议论文严密的论证过程,说明文科学的说明顺序,记叙文事件的发展结构都是很好的思维训练点。
  五、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尤其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艺术价值。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多媒体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可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千巴巴的说教变成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使“静”的变成“动”的;这就是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知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为学生接受。
  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展示或演示“具象”的作用。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景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有效的展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胡同文化》一文时,由于笔者任教的学校地处江南,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胡同,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将其制成多媒体谋件:截取课文的配乐朗读磁带的录音,然后从网上下载和图书资料中查到并扫描下来的照片做成动画演示。上课时,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理感觉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让学生对课文产生相当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耍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生要任务,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只有长期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照新课改精神的要求,现代教育不仅要实现既定的知识传授目标,还要锻炼学生的能力,到达一定的情感教育目标。近些年,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实行的新课改无疑都是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现有效教学,小学数学课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情景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是让学生以生活化的
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走进了初中英语课堂,它将传统的教师、书本、黑板的平面教学模式打破了,将课本、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与现代化媒体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学得以优化,使初中英语教学呈现无限的生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情景  创设情景尽管也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但那些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随意地变换,也缺乏生动性和逼真性。而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可
国家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方案》认为,“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测试的基础在于“中学文化科目”,重点在于“综合能力测试”。因此,这种测试,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全面地模拟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
摘 要:本文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三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认为复习课的设计应以搭建整体知识体系,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织复习课。  关键词:初中政治;复习课;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一直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强烈呼声,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繁多、千头万绪,初三思想品德教学更是面临中考的检验,
摘 要: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和 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在教育心理学的百年发展中,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工作,使教育心理学在经历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取向后向认知主义趋向转化,并向建构主义迈进,呈现出整合的趋势。随着国家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发散式思维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本文,我们以建构主义为仰望星空,以探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施以爱心、付出心血最多的是德困生。德困生让老师们伤感,更让老师们感到无可奈何。这些德困生不学无术,惹事生非,一有市场就会把教室闹得乌烟瘴气。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也许在心里诅咒他的父母生出如此品行的孩子,恨不得一木板把他打趴下,恨不得一脚把他踢出教室,恨不得一巴掌把他们扇出学校,可是你能这样做吗?不能。你举起的木板也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你扬起的巴掌也只能悬浮在空中,你踢出的脚也只
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鲁迅)中的“美术”,虽然不是单指美术鉴赏,但是美术鉴赏作为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调整道德行为,提高道德境界也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  一、教化功能  美术鉴赏教育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其他理论教育或某种强迫性教育,它具有“熏”和“浸”的作用,“熏也者,如人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浸也者,人
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the resource scheduling in the downlink of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LTE-A) assuming equal power allocation among subcarriers.C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