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校长到新学校工作,最紧要的是迅速掌握学校情况,进入角色。其中,特别重要,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方面,是需要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情况,这样才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通用的方法,除了听介绍、翻阅相关资料以外,都要通过深入一线听课,增加感性认识,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教师的业务情况。这种方法,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因教师人数不多,短时间内就能听完一轮,操作简便、易行。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加快,规模小的学校逐步撤并,随之而来的是学校规模变大,超大规模的学校变多。对于这类学校,如果沿用过去那种一节一节地听下去的“老套路”,要听一个轮回,非要一学期才能听完,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还会影响其他工作。笔者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现结合本人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就这一问题另辟蹊径作一探讨。
对于校长来说,多数听课属于了解情况式听课,并非像评优课那样对整个过程都要顾及。加之,校长能走上领导岗位,绝大多数都是昔日教学上的“武林”高手,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般情况下,校长只要听一小会儿就能基本知道任教老师的“修行”。因此,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短平快的方法——“五分钟”听课法。
“五分钟”听课法操作要点
按时间五分钟段来划分,一节课可分为几个时段,开始五分钟和最后五分钟,这两个时段与其他时段区分较为明显,中间的35分钟(中学)或30分钟(小学)的某一个五分钟时段呈现的情况比较复杂,学科及课型的不同,呈现出来的情况也是千姿百态。但不管怎样变化,教师其“基本动作”要领,会在举手投足中显现出来,只要我们凭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就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下面按时段简述操作要点:
1.前“五分钟”段。属于一节课的“开局”阶段,一般都是通过情境创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由于新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与旧教材变化较大,在每一节课前都安排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事例,但比较简洁,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很大,有利于教师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这对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进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短短几分钟的听课,主要把握这样几点:
一是看教师情境创设与这节课所讲的课题是否相吻合,即目标指向是否明确。特别是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上是否准确,注意观察有无牵强附会的成分,有没有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展现。
二是语言是否规范、准确,特别是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从中能看出教师的专业功底。如果语言精练,表达流畅,说明教师功底较为扎实。如果语言啰嗦,词不达意,专业语言中夹杂一些废话,说明教师“功夫”一般。
三是板书是否条理清楚。板书能反映设计课案的思路及对教学辅助功能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的基本功。
四是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现代技术运用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但毕竟是辅助教学,关键在于“恰当”掌握的“度”上。过了,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足,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氛围的烘托、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不利。对教师“功夫”的判断,主要看一、二两点,三、四两点作为参考及佐证(板书及多媒体运用情况的考察,对于下面两点也适用,下面的要点中就不再重复说明)。
2.后“五分钟”段。属于一节课的“收官”阶段,如果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结尾给人以回味、思索,具有一语中的之功效。这主要看教师的综合概括能力。一是看这节课中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归纳是否准确,学生情绪是否与教师合拍。如师生“共鸣”点多、和谐,说明学生接受程度高、效果好。二是归纳内容的共性与个性是否层次分明,给人以思考,特别关注个性的体现,共性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的,而个性的东西是一个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本质,主要听教师讲的内容,看学生对这些“个性”内容的关注程度,据此能看出一个教师区别其他教师的能力。对于板书及多媒体运用的情况,按第1点的要求来评判。这一时段,对教师“功夫”的判断,主要从一、二两方面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水平。
3.中间时间段。属于中间时间段,由于时间组合的变化,呈现的形式也变化多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动态的变化中,从“断章取义”的某一个片段中,捕捉到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及能力的本质东西,听课者把握的难度较大。为此,笔者对这一时段粗略地划分为三类,以便于读者掌握。
一是新授内容时间段,这一时段是教师“表演”的“高潮期”。遇到这一时间段,最容易掌握教师的“情况”,可从教师的讲授,对学生面部表情的反映等方面来考察。如果教师语言清晰、准确,富有启发性,学生精力集中,渴求知识的愿望写在“脸上”,说明教师的教学情况属于好的。
二是示范演示段,这一阶段是教师在新知识传授后,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示范阶段,教师提供的示例,能立足新的理念并赋予新的内涵,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在形式上力求变化,在方法上力求创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增强了学习的感染力,也反映出教师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驾驭课堂的功力。如果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处于情感交融、共鸣状态,说明教师教学水平高。如果课堂气氛虽显得沉闷,但教师基本功较好,说明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还有待提高。
三是学生巩固练习时间段。这时教师的“表演”已告一段落,从学生练习情况及相互间讨论问题的“水平”,能看出教师前面教学的基本情况,这时听课者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点拨或点评,有没有一语中的,有没有体现学法指导,有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达到以上要求,就是比较好的教师。如果采用“告诉”的方式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说明教师水平一般。
“五分钟”听课法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五分钟”听课法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由于“五分钟”听课时间短、信息量少,相对来说,对听课者要求也就高,听课者非要有过硬的功夫,方能运用自如。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断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后,新的理念改变着原有教学方式和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校长“当年”业务的“辉煌”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校长还以旧的理念来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就会将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引入歧途。因此,校长千万不能“吃老本”,一定要潜心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理念,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立新功”。
2.掌握与自己专业不同学科的要点。由于学校校长只是某一门学科方面的“武林”高手,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有限,但这并不妨碍运用这种听课法,因为各门学科内容虽然不同,但原理是相通的。作为校长要在这方面作一些准备,要了解所听学科知识体系及课堂呈现方式的主要特点,注意比较与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来,这样在听课时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3.避免以偏概全。由于“五分钟”听课法用时少,要掌握其要点并非易事,因为只听了课堂的一个“小片段”,要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千万不能被表面热闹或冷清所迷惑,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因为校长是学校之魂,是学校的领路人,评价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实在拿不准的,可以多听一会儿,或多听几个时段,再从多方面了解一些情况,直到清楚为止。
4.灵活运用“五分钟”听课法。采用这种方法不是一成不变,可以灵活运用,校长对于好与差的两类课要重点掌握,可以来一个“回马枪”,只是时间段上尽量作一些变化,通过变化,掌握更多信息,也更加熟练地掌握“五分钟”听课法,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白下区教科室)
对于校长来说,多数听课属于了解情况式听课,并非像评优课那样对整个过程都要顾及。加之,校长能走上领导岗位,绝大多数都是昔日教学上的“武林”高手,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般情况下,校长只要听一小会儿就能基本知道任教老师的“修行”。因此,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短平快的方法——“五分钟”听课法。
“五分钟”听课法操作要点
按时间五分钟段来划分,一节课可分为几个时段,开始五分钟和最后五分钟,这两个时段与其他时段区分较为明显,中间的35分钟(中学)或30分钟(小学)的某一个五分钟时段呈现的情况比较复杂,学科及课型的不同,呈现出来的情况也是千姿百态。但不管怎样变化,教师其“基本动作”要领,会在举手投足中显现出来,只要我们凭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就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下面按时段简述操作要点:
1.前“五分钟”段。属于一节课的“开局”阶段,一般都是通过情境创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由于新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与旧教材变化较大,在每一节课前都安排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事例,但比较简洁,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很大,有利于教师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这对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进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短短几分钟的听课,主要把握这样几点:
一是看教师情境创设与这节课所讲的课题是否相吻合,即目标指向是否明确。特别是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上是否准确,注意观察有无牵强附会的成分,有没有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展现。
二是语言是否规范、准确,特别是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从中能看出教师的专业功底。如果语言精练,表达流畅,说明教师功底较为扎实。如果语言啰嗦,词不达意,专业语言中夹杂一些废话,说明教师“功夫”一般。
三是板书是否条理清楚。板书能反映设计课案的思路及对教学辅助功能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的基本功。
四是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现代技术运用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但毕竟是辅助教学,关键在于“恰当”掌握的“度”上。过了,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足,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氛围的烘托、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不利。对教师“功夫”的判断,主要看一、二两点,三、四两点作为参考及佐证(板书及多媒体运用情况的考察,对于下面两点也适用,下面的要点中就不再重复说明)。
2.后“五分钟”段。属于一节课的“收官”阶段,如果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结尾给人以回味、思索,具有一语中的之功效。这主要看教师的综合概括能力。一是看这节课中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归纳是否准确,学生情绪是否与教师合拍。如师生“共鸣”点多、和谐,说明学生接受程度高、效果好。二是归纳内容的共性与个性是否层次分明,给人以思考,特别关注个性的体现,共性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的,而个性的东西是一个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本质,主要听教师讲的内容,看学生对这些“个性”内容的关注程度,据此能看出一个教师区别其他教师的能力。对于板书及多媒体运用的情况,按第1点的要求来评判。这一时段,对教师“功夫”的判断,主要从一、二两方面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水平。
3.中间时间段。属于中间时间段,由于时间组合的变化,呈现的形式也变化多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动态的变化中,从“断章取义”的某一个片段中,捕捉到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及能力的本质东西,听课者把握的难度较大。为此,笔者对这一时段粗略地划分为三类,以便于读者掌握。
一是新授内容时间段,这一时段是教师“表演”的“高潮期”。遇到这一时间段,最容易掌握教师的“情况”,可从教师的讲授,对学生面部表情的反映等方面来考察。如果教师语言清晰、准确,富有启发性,学生精力集中,渴求知识的愿望写在“脸上”,说明教师的教学情况属于好的。
二是示范演示段,这一阶段是教师在新知识传授后,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示范阶段,教师提供的示例,能立足新的理念并赋予新的内涵,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在形式上力求变化,在方法上力求创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增强了学习的感染力,也反映出教师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驾驭课堂的功力。如果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处于情感交融、共鸣状态,说明教师教学水平高。如果课堂气氛虽显得沉闷,但教师基本功较好,说明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还有待提高。
三是学生巩固练习时间段。这时教师的“表演”已告一段落,从学生练习情况及相互间讨论问题的“水平”,能看出教师前面教学的基本情况,这时听课者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点拨或点评,有没有一语中的,有没有体现学法指导,有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达到以上要求,就是比较好的教师。如果采用“告诉”的方式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说明教师水平一般。
“五分钟”听课法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五分钟”听课法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由于“五分钟”听课时间短、信息量少,相对来说,对听课者要求也就高,听课者非要有过硬的功夫,方能运用自如。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断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后,新的理念改变着原有教学方式和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校长“当年”业务的“辉煌”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校长还以旧的理念来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就会将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引入歧途。因此,校长千万不能“吃老本”,一定要潜心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理念,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立新功”。
2.掌握与自己专业不同学科的要点。由于学校校长只是某一门学科方面的“武林”高手,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有限,但这并不妨碍运用这种听课法,因为各门学科内容虽然不同,但原理是相通的。作为校长要在这方面作一些准备,要了解所听学科知识体系及课堂呈现方式的主要特点,注意比较与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来,这样在听课时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3.避免以偏概全。由于“五分钟”听课法用时少,要掌握其要点并非易事,因为只听了课堂的一个“小片段”,要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千万不能被表面热闹或冷清所迷惑,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因为校长是学校之魂,是学校的领路人,评价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实在拿不准的,可以多听一会儿,或多听几个时段,再从多方面了解一些情况,直到清楚为止。
4.灵活运用“五分钟”听课法。采用这种方法不是一成不变,可以灵活运用,校长对于好与差的两类课要重点掌握,可以来一个“回马枪”,只是时间段上尽量作一些变化,通过变化,掌握更多信息,也更加熟练地掌握“五分钟”听课法,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白下区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