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習近平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1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说,回顾即将过去的五年,“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可以全面完成,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美元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城镇人口超过农村,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世界上最大的基本民生保障网编织成形。特别是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成绩来之不易。这都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十二五”期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回望“十二五”,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产业高端化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这是一株绚丽的亮色,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中国经济砥砺前行;
这是一场渗透着智慧和勇气的探路,顶层设计与基础布局相融合,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触及中国社会庞大的肌体;
这是一次满载希冀的出发,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我们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迈出关键一步。
五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片段,却注定会被历史深刻铭记。
辉煌“十二五”喜看新成就
这是辉煌的五年,这是奋进的五年。
“十二五”期间,随着“走出去”战略大力实施,中国企业看准国际市场机遇,加快布局国际化发展,对外投资加速发展。从流量看,201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7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78.1%,年均增长15.5%。从存量看,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提升至3.4%,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跃升至第八位,首次步入全球前十行列。
对外投资提速增效,离不开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创新管理,给企业松绑。去年10月,《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对外投资效率大幅提高。2014年10月6日到2015年9月14日,商务部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共完成企业境外投资备案和核准1万件,其中备案9959件,占总数的99.59%。
精准发力,扶企业一把。“十二五”期间,商务部等部门加大对“走出去”企业金融信贷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推动“一带一路”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引导企业参加跨区域的基础设施的合作和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域的建设。
强化服务,助企业决策。“十二五”期间,商务部编制了对外投资合作的各类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指导企业实现“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十二五”前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同步扩大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11年至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4年达到63万亿元,折合10.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人均GDP4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2014年末,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到11.2万公里、446.4万公里、11.2万公里。2014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回眸这五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
从农业看,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11连增”,今年有望实现“12连增”。
从工业看,一手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抓改善品质质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新生力量。
从服务业看,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已占据半壁江山。
从新兴产业看,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产业高端化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亮点。
——GDP增速主动换挡仍然保持中高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再唯GDP论英雄,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2015年,中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即便是7%的GDP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长9.5%,2012、2013年均增长7.7%,2014年增长7.3%,2015年上半年增长7.0%。“十二五”期间,预计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将远远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 ——单位GDP能耗下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年均计划降低3.4%。而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实际分别降低2.01%、3.6%、3.7%和4.8%。也就是说,2015年只要降低3%,就可以完成“十二五”降低16%的预期目标。
单位GDP能耗之所以下降这么多,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6.9%,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11—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9%。
——GDP总量稳步攀升维持世界第二。继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4年达到636139亿元,折合10.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不仅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更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总量破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2011—201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也正是因为经济总量基数巨大,7%左右的GDP增速帶来的经济增量仍然非常可观。以2014年为例,全年GDP增速为7.3%,所对应的经济增量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这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土耳其去年全年的GDP总量。
——人均GDP稳步增长世界排名提升。人均GDP是衡量各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年均实际增长7.5%。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门槛值3000多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财政部有关人士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人均国民收入也将达到1万美元的水平,从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十三五”凸显五大发展理念
2015年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也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
——创新发展。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很大进步,但创新能力、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是不平衡的;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所以“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的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的后劲。
——绿色发展。当前长期积累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比较强烈,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我们国家也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开放发展。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所以“十三五”时期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够高,社会管理和矛盾调处能力还不足,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将迎来“十三五”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的五年规划,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奇迹之路是以一连串的五年规划为基石而铺就。
结语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推动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开放型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加剧,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打造对外竞争新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议》强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就是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同时也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走过“十二五”,我们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转型升级的决心与定力前所未有。
展望“十三五”,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前行。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置身回顾与展望的交汇点上,“十三五”的美丽中国画卷即将展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书写人类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
2015年11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说,回顾即将过去的五年,“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可以全面完成,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美元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城镇人口超过农村,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世界上最大的基本民生保障网编织成形。特别是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成绩来之不易。这都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十二五”期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回望“十二五”,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产业高端化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这是一株绚丽的亮色,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中国经济砥砺前行;
这是一场渗透着智慧和勇气的探路,顶层设计与基础布局相融合,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触及中国社会庞大的肌体;
这是一次满载希冀的出发,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我们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迈出关键一步。
五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片段,却注定会被历史深刻铭记。
辉煌“十二五”喜看新成就
这是辉煌的五年,这是奋进的五年。
“十二五”期间,随着“走出去”战略大力实施,中国企业看准国际市场机遇,加快布局国际化发展,对外投资加速发展。从流量看,201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7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78.1%,年均增长15.5%。从存量看,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提升至3.4%,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跃升至第八位,首次步入全球前十行列。
对外投资提速增效,离不开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创新管理,给企业松绑。去年10月,《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对外投资效率大幅提高。2014年10月6日到2015年9月14日,商务部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共完成企业境外投资备案和核准1万件,其中备案9959件,占总数的99.59%。
精准发力,扶企业一把。“十二五”期间,商务部等部门加大对“走出去”企业金融信贷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推动“一带一路”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引导企业参加跨区域的基础设施的合作和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域的建设。
强化服务,助企业决策。“十二五”期间,商务部编制了对外投资合作的各类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指导企业实现“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十二五”前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同步扩大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11年至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4年达到63万亿元,折合10.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人均GDP4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2014年末,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到11.2万公里、446.4万公里、11.2万公里。2014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回眸这五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
从农业看,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11连增”,今年有望实现“12连增”。
从工业看,一手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抓改善品质质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新生力量。
从服务业看,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已占据半壁江山。
从新兴产业看,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产业高端化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亮点。
——GDP增速主动换挡仍然保持中高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再唯GDP论英雄,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2015年,中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即便是7%的GDP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长9.5%,2012、2013年均增长7.7%,2014年增长7.3%,2015年上半年增长7.0%。“十二五”期间,预计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将远远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 ——单位GDP能耗下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年均计划降低3.4%。而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实际分别降低2.01%、3.6%、3.7%和4.8%。也就是说,2015年只要降低3%,就可以完成“十二五”降低16%的预期目标。
单位GDP能耗之所以下降这么多,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6.9%,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11—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9%。
——GDP总量稳步攀升维持世界第二。继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4年达到636139亿元,折合10.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不仅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更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总量破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2011—201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也正是因为经济总量基数巨大,7%左右的GDP增速帶来的经济增量仍然非常可观。以2014年为例,全年GDP增速为7.3%,所对应的经济增量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这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土耳其去年全年的GDP总量。
——人均GDP稳步增长世界排名提升。人均GDP是衡量各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年均实际增长7.5%。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门槛值3000多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财政部有关人士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人均国民收入也将达到1万美元的水平,从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十三五”凸显五大发展理念
2015年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也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
——创新发展。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很大进步,但创新能力、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是不平衡的;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所以“十三五”期间要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的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的后劲。
——绿色发展。当前长期积累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比较强烈,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我们国家也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开放发展。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居世界前列。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所以“十三五”时期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够高,社会管理和矛盾调处能力还不足,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将迎来“十三五”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的五年规划,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奇迹之路是以一连串的五年规划为基石而铺就。
结语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推动内需与外需、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开放型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加剧,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打造对外竞争新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议》强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就是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同时也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走过“十二五”,我们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转型升级的决心与定力前所未有。
展望“十三五”,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前行。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置身回顾与展望的交汇点上,“十三五”的美丽中国画卷即将展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书写人类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