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每到作文课,课堂上一片唉声叹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是抄袭,就是写一本流水帐。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有待语文教师共同探讨。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要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地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每一个教师是很熟悉的,但是,要真正做到却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因为许多学生写出来的句子,跟教师的要求并不相符合,甚至是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这时候,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你的急于求成,也许就是扼杀兴趣的锋利的刀子!你应该找到他成功的地方,如一个刚刚学过的词语的运用,一个富于童趣的句子,一个其他孩子都不知道的生字,这些虽都微小,但却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不会有畏惧的心理,他才会愿意写、敢于写。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课余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
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二、发挥农村优势,积累素材
素材的积累,农村具有极大的优势。因为农村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呢?我们在教学中具体尝试如下: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和具体的情景中也更易激发。农村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让学生深深体验到大自然之美。这时,教师稍作点拨,我相信学生会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
2、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活生生地发生在学生们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等等无不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些都是学生们喜闻乐道的,只要教师稍给描点,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赞之笔端。
3、体验农村生活,说劳动甜苦
“农活”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苦与甜。那种体验也是刻骨铭心的,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劳动感受记录下来,那语言绝对会生动,饱满。例如:教学《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时,学生在课堂上显得非常活跃,谈得头头是道,因为这是他们的切身体会。
三、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教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无形中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剥夺了,同时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我们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试行:
1、自改
学生自己写完作文后,要让他们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具体做法是:作文写完后,让学生反复读自己的文章,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将那些与内容无关的字、词、句、段删去,然后加以修改,甚至重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小组改
按语文成绩的好坏,将学生交叉分成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课下先读熟自己的文章,课上再由小组长负责统一读,读完后同学们发表个人的意见看法,然后每个学生再修改自己的文章,每组找出(好、中、差)三篇文章。
3、面批面改
把各小组找出的(好、中、差)三篇文章拿到班上读,读完后教师对本次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缺点、努力方向进行总结和指点,学生们可以照教师说的去修改自己的作文,从中了解到这篇作文究竟怎样写好,该怎样写。这样,不仅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改作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总之,不管是应试教育的昨天,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有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让学生乐写、会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425214湖南省双牌县麻江学校)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要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地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每一个教师是很熟悉的,但是,要真正做到却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因为许多学生写出来的句子,跟教师的要求并不相符合,甚至是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这时候,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你的急于求成,也许就是扼杀兴趣的锋利的刀子!你应该找到他成功的地方,如一个刚刚学过的词语的运用,一个富于童趣的句子,一个其他孩子都不知道的生字,这些虽都微小,但却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不会有畏惧的心理,他才会愿意写、敢于写。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课余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
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二、发挥农村优势,积累素材
素材的积累,农村具有极大的优势。因为农村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呢?我们在教学中具体尝试如下: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和具体的情景中也更易激发。农村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让学生深深体验到大自然之美。这时,教师稍作点拨,我相信学生会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
2、体验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
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活生生地发生在学生们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等等无不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这些都是学生们喜闻乐道的,只要教师稍给描点,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赞之笔端。
3、体验农村生活,说劳动甜苦
“农活”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苦与甜。那种体验也是刻骨铭心的,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劳动感受记录下来,那语言绝对会生动,饱满。例如:教学《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时,学生在课堂上显得非常活跃,谈得头头是道,因为这是他们的切身体会。
三、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教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无形中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剥夺了,同时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我们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试行:
1、自改
学生自己写完作文后,要让他们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具体做法是:作文写完后,让学生反复读自己的文章,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将那些与内容无关的字、词、句、段删去,然后加以修改,甚至重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小组改
按语文成绩的好坏,将学生交叉分成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生课下先读熟自己的文章,课上再由小组长负责统一读,读完后同学们发表个人的意见看法,然后每个学生再修改自己的文章,每组找出(好、中、差)三篇文章。
3、面批面改
把各小组找出的(好、中、差)三篇文章拿到班上读,读完后教师对本次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缺点、努力方向进行总结和指点,学生们可以照教师说的去修改自己的作文,从中了解到这篇作文究竟怎样写好,该怎样写。这样,不仅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改作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总之,不管是应试教育的昨天,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有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让学生乐写、会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425214湖南省双牌县麻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