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几何直观,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exxf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学习很多时候是从“形”开始的,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用图想事、借图促思、据图说理。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要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几何直观,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借助几何直观,使数学概念形象化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阶段向抽象阶段的过渡期,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而几何直观正好凭借其直观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形象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这课概念的形成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果仅仅是记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这些抽象的概念语言,学生并不能从本质上完成概念的构建与理解。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0.1、0.5、1.2这些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呢?借直观的长方形图形进行联系,有效沟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
  先让学生复习1元等于10角的进率关系,然后出示问题:1角如果用“元”做单位可以怎么表示?学生都能利用生活经验輕松地回答0.1元。那为什么可以用0.1元表示呢?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因为一元等于10角,为什么一元等于10角就可以用0.1元表示呢?此时,要接着往下说时,大多数学生就有点吃力。如果利用几何直观图示的办法就能把这个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直观有效地突破。
  此时,借助一个几何图形长方形来表示1元,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个长方形进行图示,在它的上面表示出0.1元,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这个几何直观图形迅速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学生通过几何直观生动理解1元等于10角,所以可以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份就相当于1角,所以涂出十份中的一份,这一份也可以用分数十分之一来表示,建立十分之一与0.1之间的联系。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初步认识的概念,通过充分运用图形的直观特点,真正沟通建立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小数初步认识的概念,真正构建了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借助几何直观,使数学算理直观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几何直观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能使学生对算理理解更透彻,从而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众所周知,乘法分配律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如果按这样的层次进行教学,有一部分学生会对乘法分配律这一模型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导致机械地应用模型,甚至错用模型。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几何直观出发,借助几何直观把乘法分配律和长方形的面积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几何直观中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1.利用几何直观理解、验证圆形的面积。用一个圆的面积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以借助圆形的几何直观图形来表示。
  2.借助几何直观线段图,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则原算式可以借助一条线段的几何直观图形来表示。
  由上述案例可知,当数的运算最需要支撑的时候,依托数与形的巧妙结合,能使学生从图中很容易理解出算理算法,借助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使算理、算法相辅相成。“义”和“理”两相融合,算理算法就更加直观清晰了。
  三、借助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清晰化
  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有些数量比较抽象,这时把“数”对应的“形”找出来,利用几何直观图形来分析、推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时,数量关系抽象复杂,很多学生有困惑。在教学时借助几何直观,通过画、找、比、建几个环节的形象直观理解,学生比较容易建立大数、小数与相差数的正确表象认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明白解题题意的过程,实质上也包含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这些往往都需要借助直观。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借助直观,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以清晰地“看到”数量关系,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之,几何直观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要充分利用几何直观数学思想方法的优势,抓准有关几何直观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结合点,帮助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搭建桥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效化解难点,并逐步感悟几何直观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肥皂泡》是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单元教学目标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冰心回忆小时候玩吹肥皂泡游戏的事情,按顺序写了做肥皂水、吹泡泡、欣赏泡泡和产生的联想四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课文中找出不容易读懂的句子,运用联
期刊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在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文章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样子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从一件
期刊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本单元是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的。《小猴子下山》一课渗透了做事要有目标意识、一心一意的道理。  一、文本特点  1.情节简单,图文并茂。小猴子在童话故事里,往往以机敏灵活的
期刊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鲁迅描绘一个童年伙伴少年闰土的形象的文章;有鲁迅以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美好的梦境的课文;有周晔选取日常生活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的文章;有臧克家用现代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歌颂鲁迅的高尚品质的文章。这些文章在突出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彰显出鲁迅的高尚品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素材。  一、怀念闰土,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学生知识的形成不能单一地依靠教师的传授,而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自主探索?这值得教师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是自主探索的前提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等特点,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数学知识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激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期刊
一、相关概念界定  关于“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很简单:“平日的修养。”从中国文字辞源的意义上来“说文解字”,会更有意思:“素”为未染色之丝,“养”乃长久的育化。在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
期刊
一、在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建设“树课程”  允景洪小学所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聚居着以傣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族特色鲜明,民族文化深厚。这里拥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氣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  允景洪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占54%,少数民族教职员工占51.22%,是一所现代城市中的民族学校,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基于这样的历史
期刊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他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具备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知识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确定物体相对位置的感性经验。如教室里排座位,操场上做广播体操时找位置,电影院看电影等。在教学中,徐斌老师基于孩子已有的认知,努力为他们搭建“对话”的平台,让数学学习在和谐自然中真实发生,达到了无痕教育的境界。  在“确定位置”这节课中,学生对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方法有了
期刊
评“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把握好课标精神,领悟好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实际,运用恰当的教学措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下面我从十新十异下的“剖”教材“析”素养,谈一谈许华庚老师的课堂教学给我的启示:  1.剖教材。  对于“观察物体”在整个小学阶段共安排了三次教学,如下表:  从表中不难看出,本课的重难点是:  例1: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
期刊
教材简析: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1课《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一只不愿意住在烂泥塘里的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它听从了老牛、野鸭等动物的建议,逐步改善了泥塘的环境。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环境是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的。《青蛙卖泥塘》这个故事浅显易懂,该选择怎样的路径展开教学呢?细细研读文本,不难发现,课文在构段上有特色。前半部分结构相似,详写老牛和野鸭不买泥塘的原因,后半部分略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