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十分强调汉语语法的讲解、传授与训练,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至于语法知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何运用却被忽略了。这是我们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弊端,已为语文教学界所诟病。作为一种矫正,新课程改革则强调淡化语法教学,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本是一种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和学习观,然而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走得太远,将语法教学原本提倡的“淡”,换成了“弃”,走向了另一极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法教学我们丢不起,语法教学虽然可以淡化,但不能丢弃,语法教学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语法教学的缺失给语言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及相关学科的学习都带来了太多的缺憾,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法知识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一)语法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
也许有人会说语言的教学就是语感的教学,不需要语法的介入。如果从语感的定义“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可以知道,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规范的”语言感受。说到底语感的培养还是离不开语法的学习。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是:感性—理性—感性,即先在感性材料中学习,获得感性知识,然后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再用理性知识指导新知识的学习,形成对知识的准确直觉。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语言的学习同样离不开语法的指导。
掌握语法知识,我们就能准确诊断语病,使语言表达做到准确规范。而语法知识的学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劣质语言的出现,使语言的表达准确规范。
(二)语法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快速筛选语言信息,准确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一些成分复杂或语意模糊的句子,学生很难把握句子的中心,给理解句子意思造成困难。譬如“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这一句子,学生比较难弄清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通过语法分析就可以快速理清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难忘形象源于大胡子”。
(三)语法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
特殊句式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句式,熟练掌握特殊句式,有利于理解句子意思和文章内容。由于缺乏语法知识,学生很难判断这些特殊句式,特别是倒装句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句式。结果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文章内容造成了影响。其实,对这些句子进行翻译以后,只要有初步的语法知识就能判断这些特殊句式的类型。譬如:“时人莫之许也”是宾语前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定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可见,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句式进行准确的判断。
(四)语法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通过高考语言能力考察关。
语言能力的考察历来是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察的重要内容,而语言考察的内容与语法知识息息相关。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语文高考试卷,除了上海、福建等少数几个省市高考语文试卷没有语病判断题以外,其他省市高考语文试卷都涉及语病判断题。如果从语言运用能力考察的角度来看,诸如句子仿写、句子衔接、写短信、写公益广告等无不涉及语法知识。近两年,福建、江西等少数几个省市语用题的分值还略有增加。可以说,缺少了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的高考就缺少了一项制胜的法宝。从高考改卷反馈的信息来看,语病判断题和语言运用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例如,2007年浙江省语病判断题的得分率为50%左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足。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欠缺,给语法教学敲响了警钟,我们对语法教学再也不能等闲视之了。
二、语法教学及知识训练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语法知识的欠缺,甚至是一片空白,跟时下语文教学对语法知识的漠视有关,也跟不当的训练有关。初中三年,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少甚至没有涉及语法知识,高中三年也很少进行规范的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高中三年时间,学生接触多达上百个病句,学生就在这种劣质的语言染缸中沉浮,语言能力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语法教学的策略及定位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在语法知识学习的策略上作一些调整,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必须坚持随机教学。所谓随机教学,就是紧密结合作品(包括课内外)的讲解,或作文、练习的评讲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知识教学,并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法基础知识,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养成观察和分析语言的良好习惯,培养识别语句正误的能力,注意语言规范要求。
所以语法知识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训练以培养能力。试以词语的选择为例。所谓词语的选择,是指在上下文里该用哪个词语、不该用哪个词语,用哪个词语最为贴切、合适;其内容包括词语的选择和词语的锤炼这两个方面。
这就是说要在作品赏析中让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基本规则,并在词语的选择、锤炼和语句组合、理解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则,使中学生通过初步的语法学习促进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当然语法教学的主要着眼点是增强语言的规范组合能力和正确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其次才是当出现语病时能准确地识别,有的放矢地纠正。
总之,在繁重的教學任务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系统地教学语法知识,不现实,而且未必有好的效果。但是语法知识如果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盲点,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势必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语言的学习。近年来,语言学习基础不扎实而影响语文学习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如果学生的语言学习长期处于一种放任状态,缺乏科学的引领,学生的语言发展就会呈现不正常的无知者无畏的状态。因此,给予语法教学以一席之地是很有必要的。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321075)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法教学我们丢不起,语法教学虽然可以淡化,但不能丢弃,语法教学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语法教学的缺失给语言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及相关学科的学习都带来了太多的缺憾,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语法知识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一)语法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准确规范。
也许有人会说语言的教学就是语感的教学,不需要语法的介入。如果从语感的定义“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可以知道,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规范的”语言感受。说到底语感的培养还是离不开语法的学习。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是:感性—理性—感性,即先在感性材料中学习,获得感性知识,然后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再用理性知识指导新知识的学习,形成对知识的准确直觉。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语言的学习同样离不开语法的指导。
掌握语法知识,我们就能准确诊断语病,使语言表达做到准确规范。而语法知识的学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劣质语言的出现,使语言的表达准确规范。
(二)语法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快速筛选语言信息,准确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一些成分复杂或语意模糊的句子,学生很难把握句子的中心,给理解句子意思造成困难。譬如“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这一句子,学生比较难弄清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通过语法分析就可以快速理清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难忘形象源于大胡子”。
(三)语法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
特殊句式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以及固定句式,熟练掌握特殊句式,有利于理解句子意思和文章内容。由于缺乏语法知识,学生很难判断这些特殊句式,特别是倒装句中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句式。结果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文章内容造成了影响。其实,对这些句子进行翻译以后,只要有初步的语法知识就能判断这些特殊句式的类型。譬如:“时人莫之许也”是宾语前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定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可见,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句式进行准确的判断。
(四)语法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通过高考语言能力考察关。
语言能力的考察历来是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察的重要内容,而语言考察的内容与语法知识息息相关。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语文高考试卷,除了上海、福建等少数几个省市高考语文试卷没有语病判断题以外,其他省市高考语文试卷都涉及语病判断题。如果从语言运用能力考察的角度来看,诸如句子仿写、句子衔接、写短信、写公益广告等无不涉及语法知识。近两年,福建、江西等少数几个省市语用题的分值还略有增加。可以说,缺少了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的高考就缺少了一项制胜的法宝。从高考改卷反馈的信息来看,语病判断题和语言运用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例如,2007年浙江省语病判断题的得分率为50%左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足。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欠缺,给语法教学敲响了警钟,我们对语法教学再也不能等闲视之了。
二、语法教学及知识训练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语法知识的欠缺,甚至是一片空白,跟时下语文教学对语法知识的漠视有关,也跟不当的训练有关。初中三年,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少甚至没有涉及语法知识,高中三年也很少进行规范的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高中三年时间,学生接触多达上百个病句,学生就在这种劣质的语言染缸中沉浮,语言能力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语法教学的策略及定位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在语法知识学习的策略上作一些调整,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必须坚持随机教学。所谓随机教学,就是紧密结合作品(包括课内外)的讲解,或作文、练习的评讲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知识教学,并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法基础知识,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养成观察和分析语言的良好习惯,培养识别语句正误的能力,注意语言规范要求。
所以语法知识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训练以培养能力。试以词语的选择为例。所谓词语的选择,是指在上下文里该用哪个词语、不该用哪个词语,用哪个词语最为贴切、合适;其内容包括词语的选择和词语的锤炼这两个方面。
这就是说要在作品赏析中让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基本规则,并在词语的选择、锤炼和语句组合、理解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则,使中学生通过初步的语法学习促进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当然语法教学的主要着眼点是增强语言的规范组合能力和正确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其次才是当出现语病时能准确地识别,有的放矢地纠正。
总之,在繁重的教學任务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系统地教学语法知识,不现实,而且未必有好的效果。但是语法知识如果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盲点,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势必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语言的学习。近年来,语言学习基础不扎实而影响语文学习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如果学生的语言学习长期处于一种放任状态,缺乏科学的引领,学生的语言发展就会呈现不正常的无知者无畏的状态。因此,给予语法教学以一席之地是很有必要的。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32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