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 ,又是进一步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因此 ,简单应用题的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必须引起每个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1.简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即使简单应用题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以两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为例加以分析
①有5只黑兔,8 ②黑兔和白兔一共有 ③黑兔和白兔一共有
只白兔,一共有 13只,有5只黑兔, 13只,有8只白兔,
多少只兔? 有多少只白兔? 有多少只黑兔?
④有5只黑兔,白兔 ⑤有5只黑兔,8 ⑥有8只白兔,黑兔
比黑兔多3只,有 只白兔,白兔比 比白兔少3只,有
多少只白兔? 黑兔多几只? 多少只黑兔?
从上面6道题中,很容易看出①②③为一组,①是原型题,②③是①的逆思考;④⑤⑥为一组,⑤是原型题,④⑥是⑤的逆思考。同时第一组题与第二组题也有联系。例如,①④的条件和问题虽不相同,但分析数量关系时却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从而要用加法解答。①⑤的条件都相同,但问题不同,数量关系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在教学时,不宜把重点放在分类型上,而要逐步地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题里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通过各种结构训练,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在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就是指条件和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弄清应用题的结构,较好地理解数量关系,并为以后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解答两步以上的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补充,就是把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为完整的应用题。这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很有作用。根据两个条件补充问题是一种按综合式掌握数量关系的训练。训练时要注意两点:
2.1 从具体到抽象。由学生观察教师的直观演示补充问题到直接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2.2 从补充“一个问题”到补充“几个问题”。练习初期,先做补一个问题的练习。在综合练习中,可要求学生根据同样的条件补充几个不同的问题。如根据“停车场大汽车15辆小汽车5辆”这两个条件,可分别补上“一共停多少辆汽车?”、“停的小汽车比大汽车少多少辆?”“停的大汽车是小汽车的几倍?”等问题。
3.从应用题、文字题到算式转化,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有一个归纳、演绎的过程。让低年级学生理解简单应用题时,不仅要求学生能把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根据算理概括为相应的文字题,再根据基本概念列出算式,那才是真正地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例如:
“儿子今年12岁,爸爸年龄是儿子的3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
这道题,大多数学生仅从经验上就能看出来是用乘法解答。但可以启发学生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概括出“爸爸的岁数”就是求“儿子年龄的3倍是多少?”进而运用倍数的概念推理、判断,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并且列出算式12×3。在此基础上还可能性反过来训练学生从一道简单应用题想出相应的文字题,再联系生活实际口头编出一道相应的简单的应用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进行“应用题→文字题→算式”的基本训练,能促使学生认真题,弄清题意,紧扣算理,选择算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切实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4.实现简单应用题向复合应用题渗透,为学习复合应用题作铺垫
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是为复合应用题打基础的,在对学生进行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训练时,也要有意识的渗透复合应用的结构思想,让学生能在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关系,为今后学习复合应用题做好铺垫。
例如下列三个简单应用题:
4.1 每天做零件32个,10天可做多少个?
4.2 计划做零件540个,已经做了320个,还剩多少个没有做?
4.3 要做零件220个,5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个?
若把这三个简单应用题合起来就是一道较复杂的应用题:
某工厂计划做540零件,前十天平均每天做32个,余下的要5天做完,平均每天应做多少个?
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前10天的工作量,那就求出了已完成的工作量,又懂得求剩余用减法,那就很快可以求出没有完成的工作量,随之,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因此,就抓好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抓实抓牢如何分析基本数量关系。
总之,教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领会好它的规律,运用恰当教学方法,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基础能力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开展教学活动,定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1-09-28
1.简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即使简单应用题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以两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为例加以分析
①有5只黑兔,8 ②黑兔和白兔一共有 ③黑兔和白兔一共有
只白兔,一共有 13只,有5只黑兔, 13只,有8只白兔,
多少只兔? 有多少只白兔? 有多少只黑兔?
④有5只黑兔,白兔 ⑤有5只黑兔,8 ⑥有8只白兔,黑兔
比黑兔多3只,有 只白兔,白兔比 比白兔少3只,有
多少只白兔? 黑兔多几只? 多少只黑兔?
从上面6道题中,很容易看出①②③为一组,①是原型题,②③是①的逆思考;④⑤⑥为一组,⑤是原型题,④⑥是⑤的逆思考。同时第一组题与第二组题也有联系。例如,①④的条件和问题虽不相同,但分析数量关系时却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从而要用加法解答。①⑤的条件都相同,但问题不同,数量关系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在教学时,不宜把重点放在分类型上,而要逐步地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题里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通过各种结构训练,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在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就是指条件和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弄清应用题的结构,较好地理解数量关系,并为以后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解答两步以上的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补充,就是把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为完整的应用题。这种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很有作用。根据两个条件补充问题是一种按综合式掌握数量关系的训练。训练时要注意两点:
2.1 从具体到抽象。由学生观察教师的直观演示补充问题到直接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2.2 从补充“一个问题”到补充“几个问题”。练习初期,先做补一个问题的练习。在综合练习中,可要求学生根据同样的条件补充几个不同的问题。如根据“停车场大汽车15辆小汽车5辆”这两个条件,可分别补上“一共停多少辆汽车?”、“停的小汽车比大汽车少多少辆?”“停的大汽车是小汽车的几倍?”等问题。
3.从应用题、文字题到算式转化,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有一个归纳、演绎的过程。让低年级学生理解简单应用题时,不仅要求学生能把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根据算理概括为相应的文字题,再根据基本概念列出算式,那才是真正地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例如:
“儿子今年12岁,爸爸年龄是儿子的3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
这道题,大多数学生仅从经验上就能看出来是用乘法解答。但可以启发学生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概括出“爸爸的岁数”就是求“儿子年龄的3倍是多少?”进而运用倍数的概念推理、判断,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并且列出算式12×3。在此基础上还可能性反过来训练学生从一道简单应用题想出相应的文字题,再联系生活实际口头编出一道相应的简单的应用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进行“应用题→文字题→算式”的基本训练,能促使学生认真题,弄清题意,紧扣算理,选择算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切实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4.实现简单应用题向复合应用题渗透,为学习复合应用题作铺垫
学生学习简单应用题,是为复合应用题打基础的,在对学生进行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训练时,也要有意识的渗透复合应用的结构思想,让学生能在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关系,为今后学习复合应用题做好铺垫。
例如下列三个简单应用题:
4.1 每天做零件32个,10天可做多少个?
4.2 计划做零件540个,已经做了320个,还剩多少个没有做?
4.3 要做零件220个,5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个?
若把这三个简单应用题合起来就是一道较复杂的应用题:
某工厂计划做540零件,前十天平均每天做32个,余下的要5天做完,平均每天应做多少个?
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前10天的工作量,那就求出了已完成的工作量,又懂得求剩余用减法,那就很快可以求出没有完成的工作量,随之,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因此,就抓好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抓实抓牢如何分析基本数量关系。
总之,教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领会好它的规律,运用恰当教学方法,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基础能力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开展教学活动,定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