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关于阅读策略教学的编排,体现了“立德树人、双线组元、三位一体”的理念,以及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统编教材针对不同年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至二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授学生简单的阅读方法;三至六年级,每个年级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阅读策略教学已成为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然而,什么是阅读策略?如何有效实施统编教材4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对于这些问题,统编教材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中均未阐明。笔者认为,只有厘清阅读策略的概念和内涵,明确了教学内容,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促使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阅读策略学习真正发生,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一、何为阅读策略
阅读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等构成,其中阅读能力是核心。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小学阶段应重视阅读策略的传授,通过不断的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提高其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将其培养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关于“独立的阅读者”,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或定义。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独立”即单独地站立,或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阅读者”即具有一定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的人。因此,如果给“独立的阅读者”下个定义,笔者以为,它应该是对阅读有清晰的认知、规划,具有一定阅读能力且进行独立阅读的个体。运用阅读策略是阅读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能自主使用阅读策略的阅读者,才能较好地完成阅读活动,成为独立的阅读者。而所谓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材料等,所选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为了对“阅读策略”和“独立的阅读者”有更深入的理解,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了以近十年(2010—2019年)各类期刊刊登的文章和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去除非教学、重复及不相关的论文,共得到23条检索结果。然后,笔者对检索到的文章内容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内容分析类目表,得出了如下结论:近十年来,国内关于阅读策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学科,语文学科的阅读策略研究主要处于调查分析及单项策略解读阶段。如伍新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分析了为何要重视策略研究,如何开展阅读策略教学研究;赵镜中在《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教“阅读”而非教“课文”;魏小娜《中国式阅读策略:存在形式和产生路径》一文着重探讨中国式阅读策略的存在形式及发展水平;祝新华在《从国际阅读评估项目的最近发展探讨阅读评估策略》中,通过概括、分析阅读评估最新发展,探讨提升阅读评估科学性的方法。从检索到的各类文章中,笔者发现研究者大多把视角放在具体策略的研究上,如预测策略、概括策略等,对于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自然,阅读策略教学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曾祥敏在《国外近十年阅读策略训练研究述评》中指出,能高频、有效使用阅读策略的阅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所以,笔者认为,一名“独立的阅读者”,一定是具备阅读元认知能力且能够恰当运用阅读策略的阅读者。
二、小学阅读策略教学的系统思考
笔者以为,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应把阅读策略教学与文本理解、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自主习得并运用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略,从中实现自主发展。
(一)系统设计,创新架构
笔者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长期从事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带领团队自主构建了阅读策略教学的结构体系(如图1),并提炼出了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策略(如表1)。这样的规划和架构,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第一,顶层指向,体现价值引领。阅读策略是阅读素养的重要内容,阅读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指向人的发展。第二,中观诠释,明确关键能力。小学阶段除了要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也很重要,尤其是培养学生关注和提取信息、直接推论、解释和整合信息、判断和评价信息等能力。第三,落地实践,探索实施方略。在厘清阅读策略基本要义的基础上,指出可行的操作路径,提示阅读策略的具体教学方法。
(二)学段安排,逐级提升
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思維及语言发展上存在差异,阅读策略教学要正视这种差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有序安排教学。第一学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渐养成策略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学段,学生处于思维及语言发展的关键转折期,教师要强化阅读策略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模仿、运用基本的阅读策略;第三学段,在完成上一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增强阅读监控意识。比如关于提问阅读策略的教学,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安排了提问阅读策略单元,但儿童天性好奇,从认识世界、接触社会起就有许多的问题,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这一天性,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疑问词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强化问题意识了;到第二学段正式学习提问策略,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既可以从课文内容着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写作方法方面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步习得提问的方法,相机教会学生整理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到第三学段,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提问阅读策略,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是选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从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单元部署,逐步推进
在单元编排上,统编教材的思路较人教版教材更为清晰明确,体现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行。其中,关于语文要素方面,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均设置了一至两条阅读要求与一条表达要求。据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此设计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每个单元一般有3—4篇课文,笔者利用前一两篇课文展示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后一两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策略;利用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策略进行回顾、梳理、总结、提炼,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运用,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阅读策略教学为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基于该单元课文的安排,笔者构建了提问阅读策略的认知“地图”(如图2)。教师可以从图中清楚地了解提问阅读策略单元该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
三、阅读策略教学实施方略
在明确了阅读策略的内涵、构建了阅读策略教学体系之后,笔者进一步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以培养“独立的阅读者”为指向的阅读策略教学方略,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策略教学。
(一)基于学段、学情和文本特点
1.遵循课标,明确要点。语文课标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学段教学目标(如表2)。依据语文课标,笔者决定教授学生学会运用联系阅读策略进行文本阅读。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学段,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生活实际理解生字新词,初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第二学段,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三学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文章,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联系、推论、图像化等阅读策略,突破阅读理解的难关。
2.分析学情,确定基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是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策略教学的应然之举。学情即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在进行阅读策略教学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和经验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新阅读材料存在的困惑、疑难,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调用哪些内容、资料促进学生学习。如在进行四年级第六单元批注阅读策略的教学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知道学生基本都会用一些简单的圈点勾画符号进行批注,但不少学生还存在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批注?怎样做批注?批注有什么作用?批注有哪些方式?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这为笔者确定批注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3.研究文本,聚焦要点。文本除了具有传播知识信息、表达情感等原生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基本的规范、指导作用。因此,进行阅读策略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包括全面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表达特点,了解其在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指导、示范、引领和支持作用等。
如在统编教材中,童话、神话以及诗词的占比都不少。这些文体各具特点:童话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故事神奇曲折,语言生动浅显且富有幻想和童趣;神话故事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诗词是社会生活艺术的反映,语言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当然,它们也具有一些共同点,如都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这些文体和各种阅读策略进行系统分析,笔者发现联想阅读策略更适用于童话、神话、诗词的阅读。于是,笔者确定了这些文体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童话教学,通过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类似联想方法续写或创编童话故事;神话教学,学习移植联想方法阅读体会神话故事神奇之所在,借助插图、情节图等工具,将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诗词教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接近联想方法,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感。
(二)活用助读系统
通过对统编教材进行系统详细的阅读,特别是对教材中出现的4个阅读策略单元及其他涉及阅读策略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利用教材中的助读系统能帮助教师有效开展阅读策略教学。
1.利用导语引导阅读。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及不少课文的前面都设置了导语,这些导语既体现了教材“三位一体”的特色,又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循序渐进地建构了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导语,明确各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目标、实施要点和方法。
2.依托旁批点拨阅读。教材中的旁批多采用读者感悟、同伴提示等形式,不仅提示了阅读内容,还提点了阅读方法,体现了“由扶到放”的阅读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阅读策略教学的重要媒介。
3.结合插图启迪阅读。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具体为主要特点,统编教材中的插图都美观、生动、有趣,是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学习阅读策略的重要载体。利用插图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图文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触发学生的自主阅读。
4.借助习题促进阅读。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课后习题的编制,较其他版本教材有了很大改进,既设計了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习题,也设计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指导学生习得基本阅读策略的习题,还设计了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个性表达的语言实践习题。这些习题旨在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用好这些习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5.总结交流,提升阅读。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采用了知识介绍、对话交流、示例归类、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语言现象、语文知识,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规律。针对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本单元交流平台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合作讨论、梳理成果、自主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监控阅读意识。
如针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导语、插图、旁批及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它们的导读、助读、练读等功能,帮助学生理解预测阅读策略的内涵,并尝试运用预测的方法进行阅读,不断提升学生阅读预测的能力。
(三)顺学而导,重视学生的习得
在阅读策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策略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理解和解读。教师要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坚持“习得能力、自主发展、养成习惯、提升素养”的教学理念,努力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尝试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基本模式,因势利导,顺学而教:一是顺势引导式,包括“充分交流→发现亮点→展现思维→迁移运用”几个重要环节;二是启迪规律式,包括“阅读思考→分享观点→聚焦范例→发现规律”几个重要环节;三是分层发展式,包括“目标分层→自主选择→交流分享→多元发展”几个重要环节。 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一课,笔者制订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加*号为发展性目标)如下:①运用预测、概括等阅读策略,感受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和难以愈合的创伤,读懂小說,说清内容;②运用联系阅读策略,发现微型小说的构思艺术;③*运用比较阅读策略,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独特方法。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1.出示小说第一段,引导学生运用预测阅读策略,读懂小说。
(1)学生默读第一段,自主解决字词难点,拓展对“嗤”字的理解。
(2)边读边想,学生自主质疑,并进行预测、验证。
2.呈现课文其他段落,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任务。
任务一:梳理小说三要素,说清小说的主要内容;
任务二:发现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
任务三:补充关于战争主题的阅读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节选,《二战百科》),通过补充材料和课文进行对比,讨论《在柏林》这篇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独特性。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交流中呈现的亮点、范例以及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除了上文提及的基本模式,笔者还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设置了“多元变式”,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学中的精彩生成,不断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多元变式”有:①互惠式,通常由教师和一个学生小组,以轮流领导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讨论,启发、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深入思考、学习阅读;②综合式,即将多种阅读策略综合起来进行教学;③交互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互过程,特别强调阅读小组的作用;④自主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行选择对于理解文本有用的阅读策略,自主评估所选用策略的有效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管是运用基本模式还是多元变式,都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教师都要明确并坚持一个基本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阅读策略的过程,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监控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成长为独立的阅读者。
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笔者带领团队成员经常性地开展线上探讨,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区、市层面的阅读策略教学实践与研修活动,终于摸索出一条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以学与教的研究为支持、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小学阅读策略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今后,我们将继续对阅读策略教学展开深入研究,将教学研究与学生研究、策略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阅读策略教学的育人价值。
(责编 蒙秀溪)
一、何为阅读策略
阅读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等构成,其中阅读能力是核心。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小学阶段应重视阅读策略的传授,通过不断的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提高其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将其培养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关于“独立的阅读者”,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或定义。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独立”即单独地站立,或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阅读者”即具有一定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的人。因此,如果给“独立的阅读者”下个定义,笔者以为,它应该是对阅读有清晰的认知、规划,具有一定阅读能力且进行独立阅读的个体。运用阅读策略是阅读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能自主使用阅读策略的阅读者,才能较好地完成阅读活动,成为独立的阅读者。而所谓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材料等,所选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为了对“阅读策略”和“独立的阅读者”有更深入的理解,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了以近十年(2010—2019年)各类期刊刊登的文章和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去除非教学、重复及不相关的论文,共得到23条检索结果。然后,笔者对检索到的文章内容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内容分析类目表,得出了如下结论:近十年来,国内关于阅读策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学科,语文学科的阅读策略研究主要处于调查分析及单项策略解读阶段。如伍新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分析了为何要重视策略研究,如何开展阅读策略教学研究;赵镜中在《构建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教“阅读”而非教“课文”;魏小娜《中国式阅读策略:存在形式和产生路径》一文着重探讨中国式阅读策略的存在形式及发展水平;祝新华在《从国际阅读评估项目的最近发展探讨阅读评估策略》中,通过概括、分析阅读评估最新发展,探讨提升阅读评估科学性的方法。从检索到的各类文章中,笔者发现研究者大多把视角放在具体策略的研究上,如预测策略、概括策略等,对于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自然,阅读策略教学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曾祥敏在《国外近十年阅读策略训练研究述评》中指出,能高频、有效使用阅读策略的阅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所以,笔者认为,一名“独立的阅读者”,一定是具备阅读元认知能力且能够恰当运用阅读策略的阅读者。
二、小学阅读策略教学的系统思考
笔者以为,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应把阅读策略教学与文本理解、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自主习得并运用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略,从中实现自主发展。
(一)系统设计,创新架构
笔者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长期从事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带领团队自主构建了阅读策略教学的结构体系(如图1),并提炼出了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策略(如表1)。这样的规划和架构,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第一,顶层指向,体现价值引领。阅读策略是阅读素养的重要内容,阅读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指向人的发展。第二,中观诠释,明确关键能力。小学阶段除了要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也很重要,尤其是培养学生关注和提取信息、直接推论、解释和整合信息、判断和评价信息等能力。第三,落地实践,探索实施方略。在厘清阅读策略基本要义的基础上,指出可行的操作路径,提示阅读策略的具体教学方法。
(二)学段安排,逐级提升
小学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思維及语言发展上存在差异,阅读策略教学要正视这种差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有序安排教学。第一学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渐养成策略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学段,学生处于思维及语言发展的关键转折期,教师要强化阅读策略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模仿、运用基本的阅读策略;第三学段,在完成上一学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增强阅读监控意识。比如关于提问阅读策略的教学,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安排了提问阅读策略单元,但儿童天性好奇,从认识世界、接触社会起就有许多的问题,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这一天性,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疑问词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强化问题意识了;到第二学段正式学习提问策略,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既可以从课文内容着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写作方法方面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步习得提问的方法,相机教会学生整理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到第三学段,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提问阅读策略,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是选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从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单元部署,逐步推进
在单元编排上,统编教材的思路较人教版教材更为清晰明确,体现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行。其中,关于语文要素方面,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均设置了一至两条阅读要求与一条表达要求。据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此设计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每个单元一般有3—4篇课文,笔者利用前一两篇课文展示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后一两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策略;利用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策略进行回顾、梳理、总结、提炼,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运用,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问阅读策略教学为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基于该单元课文的安排,笔者构建了提问阅读策略的认知“地图”(如图2)。教师可以从图中清楚地了解提问阅读策略单元该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
三、阅读策略教学实施方略
在明确了阅读策略的内涵、构建了阅读策略教学体系之后,笔者进一步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以培养“独立的阅读者”为指向的阅读策略教学方略,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策略教学。
(一)基于学段、学情和文本特点
1.遵循课标,明确要点。语文课标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学段教学目标(如表2)。依据语文课标,笔者决定教授学生学会运用联系阅读策略进行文本阅读。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学段,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生活实际理解生字新词,初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第二学段,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三学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文章,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联系、推论、图像化等阅读策略,突破阅读理解的难关。
2.分析学情,确定基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是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策略教学的应然之举。学情即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在进行阅读策略教学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和经验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新阅读材料存在的困惑、疑难,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调用哪些内容、资料促进学生学习。如在进行四年级第六单元批注阅读策略的教学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知道学生基本都会用一些简单的圈点勾画符号进行批注,但不少学生还存在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批注?怎样做批注?批注有什么作用?批注有哪些方式?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这为笔者确定批注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3.研究文本,聚焦要点。文本除了具有传播知识信息、表达情感等原生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基本的规范、指导作用。因此,进行阅读策略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包括全面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表达特点,了解其在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指导、示范、引领和支持作用等。
如在统编教材中,童话、神话以及诗词的占比都不少。这些文体各具特点:童话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故事神奇曲折,语言生动浅显且富有幻想和童趣;神话故事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诗词是社会生活艺术的反映,语言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当然,它们也具有一些共同点,如都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这些文体和各种阅读策略进行系统分析,笔者发现联想阅读策略更适用于童话、神话、诗词的阅读。于是,笔者确定了这些文体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童话教学,通过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类似联想方法续写或创编童话故事;神话教学,学习移植联想方法阅读体会神话故事神奇之所在,借助插图、情节图等工具,将故事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诗词教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接近联想方法,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感。
(二)活用助读系统
通过对统编教材进行系统详细的阅读,特别是对教材中出现的4个阅读策略单元及其他涉及阅读策略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利用教材中的助读系统能帮助教师有效开展阅读策略教学。
1.利用导语引导阅读。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及不少课文的前面都设置了导语,这些导语既体现了教材“三位一体”的特色,又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循序渐进地建构了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导语,明确各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目标、实施要点和方法。
2.依托旁批点拨阅读。教材中的旁批多采用读者感悟、同伴提示等形式,不仅提示了阅读内容,还提点了阅读方法,体现了“由扶到放”的阅读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阅读策略教学的重要媒介。
3.结合插图启迪阅读。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具体为主要特点,统编教材中的插图都美观、生动、有趣,是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学习阅读策略的重要载体。利用插图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图文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触发学生的自主阅读。
4.借助习题促进阅读。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课后习题的编制,较其他版本教材有了很大改进,既设計了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习题,也设计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指导学生习得基本阅读策略的习题,还设计了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个性表达的语言实践习题。这些习题旨在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用好这些习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5.总结交流,提升阅读。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采用了知识介绍、对话交流、示例归类、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语言现象、语文知识,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规律。针对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本单元交流平台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合作讨论、梳理成果、自主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监控阅读意识。
如针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导语、插图、旁批及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它们的导读、助读、练读等功能,帮助学生理解预测阅读策略的内涵,并尝试运用预测的方法进行阅读,不断提升学生阅读预测的能力。
(三)顺学而导,重视学生的习得
在阅读策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策略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理解和解读。教师要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坚持“习得能力、自主发展、养成习惯、提升素养”的教学理念,努力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尝试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基本模式,因势利导,顺学而教:一是顺势引导式,包括“充分交流→发现亮点→展现思维→迁移运用”几个重要环节;二是启迪规律式,包括“阅读思考→分享观点→聚焦范例→发现规律”几个重要环节;三是分层发展式,包括“目标分层→自主选择→交流分享→多元发展”几个重要环节。 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一课,笔者制订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加*号为发展性目标)如下:①运用预测、概括等阅读策略,感受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和难以愈合的创伤,读懂小說,说清内容;②运用联系阅读策略,发现微型小说的构思艺术;③*运用比较阅读策略,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独特方法。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1.出示小说第一段,引导学生运用预测阅读策略,读懂小说。
(1)学生默读第一段,自主解决字词难点,拓展对“嗤”字的理解。
(2)边读边想,学生自主质疑,并进行预测、验证。
2.呈现课文其他段落,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任务。
任务一:梳理小说三要素,说清小说的主要内容;
任务二:发现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
任务三:补充关于战争主题的阅读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节选,《二战百科》),通过补充材料和课文进行对比,讨论《在柏林》这篇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独特性。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交流中呈现的亮点、范例以及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除了上文提及的基本模式,笔者还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设置了“多元变式”,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学中的精彩生成,不断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多元变式”有:①互惠式,通常由教师和一个学生小组,以轮流领导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讨论,启发、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深入思考、学习阅读;②综合式,即将多种阅读策略综合起来进行教学;③交互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互过程,特别强调阅读小组的作用;④自主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行选择对于理解文本有用的阅读策略,自主评估所选用策略的有效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管是运用基本模式还是多元变式,都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教师都要明确并坚持一个基本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阅读策略的过程,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监控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成长为独立的阅读者。
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笔者带领团队成员经常性地开展线上探讨,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区、市层面的阅读策略教学实践与研修活动,终于摸索出一条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以学与教的研究为支持、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小学阅读策略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今后,我们将继续对阅读策略教学展开深入研究,将教学研究与学生研究、策略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阅读策略教学的育人价值。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