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正在积极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但是部分传统村落仍然在快速消亡。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村落平均每天消失250个,其中传统村落情况严峻。传统村落包含大量承载着文化的传统建筑,但是大部分传统建筑都是空心房。与此同时,全国也在积极开展“空心房”整治工作。保护与拆除要如何协调共存?本文将以道县达村的保护发展规划为例对传统村落中空心房的拆留矛盾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空心房;原住民
1 传统村落空心房问题
[1]2012 年 9 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是传统村落的重要载体,但是空心房成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一大难题。
传统村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空心房:居民另外新建住房后舍弃的传统建筑、用来堆放柴草和杂物的老旧房、失去实用价值的宗祠、占用大面积的残垣断壁和残破杂房、逐渐淘汰的猪牛栏和畜禽栅。[2]传统村落的建筑物、构筑物源于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需求,满足人们的防风避雨、生活劳作、社会交往等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建筑的居住功能逐渐落后。传统村落逐渐出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由农民自主建设,农村建筑“百花齐放”,破坏了传统村落的格局与风貌。村民逐渐从传统建筑中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大部分传统建筑开始破损或坍塌,窗花等细部结构也会逐渐消失。传统村落的元素被破坏,文化魅力也随之消散。
2 传统村落空心房的拆留矛盾
2.1 政策冲突
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以《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依据,然而这两个法规中都没有直接针对传统村落中“老建筑”拆与留问题作出明确的界定,现唯有借助两法规中的相关条例,若是大量建筑都按传统建筑修缮保护,那么空心化严重的村落将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土地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加快闲置土地及宅基地流转。湖南省印发《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各地相继开展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大量拆除农村闲置房屋。
2.2 拆与留的矛盾分析
传统村落保护与空心房整治相互碰撞,传统建筑的去留也有了很多争议。传统建筑就像化石,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传统村落群体建筑的布置结合、空间感都在营造一种意境,时刻引起人们的共鸣。但对于传统建筑该如何制定相关的规则?拆除空心房后的土地又该如何提高它的效用?
2.3 发展趋势
[3]樊海強等学者认为对于传统村落可推动村落性质转变、传统民居功能转变、村民职业转变等,适应新的社会背景。通过塑造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人口结构转变、建设新型服务设施。农村人地关系紧张,通过整治政策,拆除空心房盘活土地资源将成为大趋势。
3 达村现状
3.1 达村概况
达村属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清塘镇。达村始建于北宋公元978年,距今已有1041年历史。达村传统村落择水而居,盘驻于平缓的冲击平地之上。
达村同时也是典型的宗族聚落村落格局,村内以唐姓为主。规划范围内古村落民居有传统建筑和历史建筑面积26074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35.56%。村内基本保持着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3.2 规划范围内建筑现状
3.2.1 建筑年代分析
达村传统村落内的建筑根据其建造年代的不同,将建筑年代分为四个时期,即:明清代建筑、民国建筑、50-70年代建筑、80年代之后的建筑。以80年代的建筑为主,其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69.02%。
3.2.2 主要建议历史建筑分析
通过对现状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建筑使用情况和历史文化价值评估分析,达村现状建筑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建议历史建筑主要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明清时期传统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7.29%;传统风貌建筑主要包括民国、50‐70 年代和部分80 年代以后的建筑,亦为砖木结构建筑,特征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占总建筑面积的28.27%;其中传统风貌建筑空心危房占总建筑面积的20.04%;其他建筑包括村内80 年代以后新建的砖混结构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64.44%。
3.3 达村空心房的特征
达村传统村落内的空心房建造年代时间跨度大、数量多且集中连片。其中传统建筑类的空心房占比大,建造年代越久远闲置时间越长。民国以前的建筑占达村总建筑的17.9%,空心率为100%。因为空心房长期无人使用,且大多为砖木结构,所以空心房中空心危房的占比高。达村空心房排列无序,各年代建筑随意穿插、建筑质量和高度层次不齐导致空间布局无形。
3.4 达村空心房与达村村落特质之间的因果
3.4.1 达村的地理区位较好,距离县城和镇区近,村民选择多,在外建房买房多,导致达村空心房多。
3.4.2 达村特殊的地形条件,属于平原型传统村落,建设条件好,新建成本低,导致达村空心房多。
3.4.3 达村的产业结构特色欠鲜明,且分散,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发挥无法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导致村民外出务工形成人口、建筑空心化。
3.4.4 达村是典型的宗族村落,人口聚集强且村民集体外出意愿强,导致达村空心房多且集中连片。
3.4.5 达村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利用率低;现状道路宽度无法满足车行要求,需要加宽道路宽度;环卫基础设施缺乏,垃圾采用随便焚烧的形式,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缺少公共厕所,给村民带来不便;村内没有集中的公共交往空间,绿化树木较少,村民社会生活单调。 4 达村建筑整治与更新
农村无法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不足,就会导致原住民不断的流失。但是达村的原住村民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通过提高达村原住民的生活水平来留住原住民,才能保护和传承达村的传统村落文化。
为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把质量较好的传统建筑作为村落民俗展览馆、民俗体验馆,提取传统建筑的色差、材料、结构、细部或装饰进行分析,正确的修缮和更新传统建筑,允许对传统建筑内部进行更新,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第二把建筑质量一般的进行修缮保留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第三把质量较差的传统建筑拆除,拆除后的用地转换为基础设施用地或消防用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四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根据规划新建现状缺乏的公共建筑和发展民居。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空间和现代生活的隔膜,把土地和设施集约化,达到双赢的效果。
5 结语:
传统村落中的空心房实施更新和功能转换才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增加传统村落的活化因子,有效的留住原住民,是振兴衰落的传统村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响应“空心房”整治的相关政策,改善传统村落保护只走旅游发展这一窘境。[4]任映红学者认为活化发展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唤醒传统文化,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但是,有很多学者认为拆掉传统建筑就破环的村落的原真性,加入现代设施就破环了传统村落风貌。[5]从传统村落的传承与保护角度而言,只有留下原住民才是真正留住了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之根。为此,必须从制度、基础设施、就业等宏观、微观层面采取可行的治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钦芳.传统村落保护背景下的合阳灵泉村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6):3.
[2]李玉清.苏州古村落传统空间重构策略研究——以陆巷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2015(6):25.
[3]樊海强,刘淑虎,张鹰.传统村落的空心化与 AMTR 规划设计策略——以尤溪县桂峰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119-121.
[4]任映红.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发展的几点思考[M].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3):38.
[5]李枝秀.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策略[J].老区建设,2015(8):35.
关键词: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空心房;原住民
1 传统村落空心房问题
[1]2012 年 9 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是传统村落的重要载体,但是空心房成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一大难题。
传统村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空心房:居民另外新建住房后舍弃的传统建筑、用来堆放柴草和杂物的老旧房、失去实用价值的宗祠、占用大面积的残垣断壁和残破杂房、逐渐淘汰的猪牛栏和畜禽栅。[2]传统村落的建筑物、构筑物源于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需求,满足人们的防风避雨、生活劳作、社会交往等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建筑的居住功能逐渐落后。传统村落逐渐出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由农民自主建设,农村建筑“百花齐放”,破坏了传统村落的格局与风貌。村民逐渐从传统建筑中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大部分传统建筑开始破损或坍塌,窗花等细部结构也会逐渐消失。传统村落的元素被破坏,文化魅力也随之消散。
2 传统村落空心房的拆留矛盾
2.1 政策冲突
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以《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依据,然而这两个法规中都没有直接针对传统村落中“老建筑”拆与留问题作出明确的界定,现唯有借助两法规中的相关条例,若是大量建筑都按传统建筑修缮保护,那么空心化严重的村落将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土地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加快闲置土地及宅基地流转。湖南省印发《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各地相继开展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大量拆除农村闲置房屋。
2.2 拆与留的矛盾分析
传统村落保护与空心房整治相互碰撞,传统建筑的去留也有了很多争议。传统建筑就像化石,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传统村落群体建筑的布置结合、空间感都在营造一种意境,时刻引起人们的共鸣。但对于传统建筑该如何制定相关的规则?拆除空心房后的土地又该如何提高它的效用?
2.3 发展趋势
[3]樊海強等学者认为对于传统村落可推动村落性质转变、传统民居功能转变、村民职业转变等,适应新的社会背景。通过塑造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人口结构转变、建设新型服务设施。农村人地关系紧张,通过整治政策,拆除空心房盘活土地资源将成为大趋势。
3 达村现状
3.1 达村概况
达村属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清塘镇。达村始建于北宋公元978年,距今已有1041年历史。达村传统村落择水而居,盘驻于平缓的冲击平地之上。
达村同时也是典型的宗族聚落村落格局,村内以唐姓为主。规划范围内古村落民居有传统建筑和历史建筑面积26074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35.56%。村内基本保持着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3.2 规划范围内建筑现状
3.2.1 建筑年代分析
达村传统村落内的建筑根据其建造年代的不同,将建筑年代分为四个时期,即:明清代建筑、民国建筑、50-70年代建筑、80年代之后的建筑。以80年代的建筑为主,其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69.02%。
3.2.2 主要建议历史建筑分析
通过对现状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建筑使用情况和历史文化价值评估分析,达村现状建筑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建议历史建筑主要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明清时期传统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7.29%;传统风貌建筑主要包括民国、50‐70 年代和部分80 年代以后的建筑,亦为砖木结构建筑,特征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占总建筑面积的28.27%;其中传统风貌建筑空心危房占总建筑面积的20.04%;其他建筑包括村内80 年代以后新建的砖混结构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64.44%。
3.3 达村空心房的特征
达村传统村落内的空心房建造年代时间跨度大、数量多且集中连片。其中传统建筑类的空心房占比大,建造年代越久远闲置时间越长。民国以前的建筑占达村总建筑的17.9%,空心率为100%。因为空心房长期无人使用,且大多为砖木结构,所以空心房中空心危房的占比高。达村空心房排列无序,各年代建筑随意穿插、建筑质量和高度层次不齐导致空间布局无形。
3.4 达村空心房与达村村落特质之间的因果
3.4.1 达村的地理区位较好,距离县城和镇区近,村民选择多,在外建房买房多,导致达村空心房多。
3.4.2 达村特殊的地形条件,属于平原型传统村落,建设条件好,新建成本低,导致达村空心房多。
3.4.3 达村的产业结构特色欠鲜明,且分散,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发挥无法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导致村民外出务工形成人口、建筑空心化。
3.4.4 达村是典型的宗族村落,人口聚集强且村民集体外出意愿强,导致达村空心房多且集中连片。
3.4.5 达村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利用率低;现状道路宽度无法满足车行要求,需要加宽道路宽度;环卫基础设施缺乏,垃圾采用随便焚烧的形式,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缺少公共厕所,给村民带来不便;村内没有集中的公共交往空间,绿化树木较少,村民社会生活单调。 4 达村建筑整治与更新
农村无法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不足,就会导致原住民不断的流失。但是达村的原住村民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通过提高达村原住民的生活水平来留住原住民,才能保护和传承达村的传统村落文化。
为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把质量较好的传统建筑作为村落民俗展览馆、民俗体验馆,提取传统建筑的色差、材料、结构、细部或装饰进行分析,正确的修缮和更新传统建筑,允许对传统建筑内部进行更新,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第二把建筑质量一般的进行修缮保留传统建筑的空间格局;第三把质量较差的传统建筑拆除,拆除后的用地转换为基础设施用地或消防用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四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根据规划新建现状缺乏的公共建筑和发展民居。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空间和现代生活的隔膜,把土地和设施集约化,达到双赢的效果。
5 结语:
传统村落中的空心房实施更新和功能转换才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增加传统村落的活化因子,有效的留住原住民,是振兴衰落的传统村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响应“空心房”整治的相关政策,改善传统村落保护只走旅游发展这一窘境。[4]任映红学者认为活化发展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唤醒传统文化,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但是,有很多学者认为拆掉传统建筑就破环的村落的原真性,加入现代设施就破环了传统村落风貌。[5]从传统村落的传承与保护角度而言,只有留下原住民才是真正留住了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之根。为此,必须从制度、基础设施、就业等宏观、微观层面采取可行的治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钦芳.传统村落保护背景下的合阳灵泉村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6):3.
[2]李玉清.苏州古村落传统空间重构策略研究——以陆巷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2015(6):25.
[3]樊海强,刘淑虎,张鹰.传统村落的空心化与 AMTR 规划设计策略——以尤溪县桂峰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11):119-121.
[4]任映红.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发展的几点思考[M].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3):38.
[5]李枝秀.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策略[J].老区建设,201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