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物理教学应注重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建构,使学生由被动机械接受到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化整合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下面就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谈如何实施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一、物理课程的有效整合
物理课程不是孤立的课程体系,它和其他众多学科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其他课程元素,加以整合优化,促进职高物理有效教学的落实。不同学科立体整合,如在讲授物理解题方法时,强化与数学方法的整合(如微元法、函数极值法等),能够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科内知识对比、迁移、联系时的整合(如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都是平方反比律);教学手段的整合(如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整合(如讲授法与探究法的有机结合)等。教材中有大量的“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内容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器具来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讨论内容。还有很多探究性的课题,对于这些课题需要结合多种课程资源才能完成。
二、互动情境的有效生成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不单单体现在教师精心的备、讲、改、评环节上,更体现在学习主体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也就是说关键在于让教学双方有效互动,营造有效的互动情境。正如建构理论所说,任何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通常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有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生成的,生成是互动的结果。因此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促进物理知识的有效生成是职高物理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中互动的情境应是教学双方多维度、多方向的互动,在互动中催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累积效应自然就是物理知识的有效生成。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来促进互动情境的有效生成:放手让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有的实验可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在课堂上自行演示,自由讨论设计的优劣,如何改正优化,这样容易营造主动求知、探索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位置去认识、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寻求思维同步,使教和学情景交融,让课堂凸显生命的灵动。互动的课堂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教师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在互动中促进精彩生成。教师要发挥组织与引导的功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课堂教学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控,才能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
三、课堂质疑的有效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物理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教者应有意设计并创设具有新颖性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所设计的问题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不能为了追求趣味性而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另外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梯度和难度,既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又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这样必定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另外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四、示范引导,提高效率
物理课程总目标要求“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在于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多次示范。若不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大部分高中学生解答物理题时,都有一定的盲性,解题过程不够规范,思路不够清晰。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列出物理方程;求解、检验、作答。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切忌跳步。如忽视了“明确研究对象”,稍微复杂一点的受力情况就会无法解决。在很多学生心中,求解物理题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后正确的结论。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物理偏重于“理”,而不是数字。做题不能只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平常训练中不要贪多贪快,要认真审题,规范作答。要严格规范解题,这样既可减少考试中无谓失分,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行为习惯。
(责任编辑易志毅)
一、物理课程的有效整合
物理课程不是孤立的课程体系,它和其他众多学科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其他课程元素,加以整合优化,促进职高物理有效教学的落实。不同学科立体整合,如在讲授物理解题方法时,强化与数学方法的整合(如微元法、函数极值法等),能够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科内知识对比、迁移、联系时的整合(如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都是平方反比律);教学手段的整合(如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整合(如讲授法与探究法的有机结合)等。教材中有大量的“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内容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器具来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讨论内容。还有很多探究性的课题,对于这些课题需要结合多种课程资源才能完成。
二、互动情境的有效生成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不单单体现在教师精心的备、讲、改、评环节上,更体现在学习主体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也就是说关键在于让教学双方有效互动,营造有效的互动情境。正如建构理论所说,任何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通常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有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生成的,生成是互动的结果。因此创设有效的互动情境促进物理知识的有效生成是职高物理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中互动的情境应是教学双方多维度、多方向的互动,在互动中催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累积效应自然就是物理知识的有效生成。在职高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来促进互动情境的有效生成:放手让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有的实验可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在课堂上自行演示,自由讨论设计的优劣,如何改正优化,这样容易营造主动求知、探索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位置去认识、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寻求思维同步,使教和学情景交融,让课堂凸显生命的灵动。互动的课堂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教师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在互动中促进精彩生成。教师要发挥组织与引导的功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课堂教学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控,才能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
三、课堂质疑的有效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物理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教者应有意设计并创设具有新颖性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所设计的问题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不能为了追求趣味性而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另外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梯度和难度,既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又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这样必定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另外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四、示范引导,提高效率
物理课程总目标要求“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在于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多次示范。若不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大部分高中学生解答物理题时,都有一定的盲性,解题过程不够规范,思路不够清晰。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列出物理方程;求解、检验、作答。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切忌跳步。如忽视了“明确研究对象”,稍微复杂一点的受力情况就会无法解决。在很多学生心中,求解物理题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后正确的结论。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物理偏重于“理”,而不是数字。做题不能只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平常训练中不要贪多贪快,要认真审题,规范作答。要严格规范解题,这样既可减少考试中无谓失分,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行为习惯。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