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在课堂上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要想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关于自主参与,本人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课前探究自主参与形式
   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力转化;注重认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备课时,要密切将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尽量在学生的情绪体验中找到相应的支撑点,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其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这一环节时,传统教学往往是这样处理的:先由教师演示测量圆的周长,而后学生模仿进行。这样设计,似乎学生也有了动手参与的机会,但是,这样模仿参与只是走过场式的学习,既不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不能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鉴于此,在这一环节的 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以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质问难。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尚未掌握之处,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又初步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参与热情,可谓一举三得。
  二、课内挖掘自主参与潜能
   1、唤醒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问,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 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醒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然而,有的教师认为,高年级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似乎已进入“休眠”状态,“导”也无用。其实不然,试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见识愈广、思维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识也就更强,他们怎会甘心做学习的傀儡?他们有他们的思想,他们有他们的见解,他们有交流自己想法的愿望与热情。只要教师能善加引导,相信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深有体会。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我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课堂旅游”的情境,激励学生量地图算旅程。这时,教师尚未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而故意让学生自己敞开思路,寻求计算旅程的方法。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质疑问难。此时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理一理:“要算出旅程,必须知道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哪些能自己看书解决;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在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既紧张又轻松地认识和掌握了比例尺以及运用比例尺计算路程的方法。
  2、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以发展。所以,学会自主参与的方法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键所在。
  如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准备题:“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学生顺利解决后,教师再出示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由于单位“1”发生了变化,使学生在理解上遇到了障碍,新旧知识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矛盾。通过短时间的思考,学生心存疑虑,有了合作学习的需要。这时,教师再顺应学生的需要,安排四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学习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系列安排,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了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应当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虽然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一堂课中,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又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参与的方法体系。教师应根据知识类型与课堂教学结构的不同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和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课后延续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进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如复习“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考虑到知识点较多且难点集中,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疏导、理解知识要点,复习结束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课后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些问题,下节课中由你来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是“最佳小老师”。教师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提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潮。
   总之,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真正将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1.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也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如何加强政治教
位于西昆仑山北坡的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的三大源流之一,该流域山区分布的雪岭云杉为过去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理想的载体.本文建立了叶尔羌河流域4个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和区
技能训练在美术教学中几乎贯穿始终,谁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人们往往过多的注重造型本身的技能,如构图、比例、透视、色彩、明暗等;过多的强调了绘画、工艺等形式的步骤及其表现效果,而忽略了比技能更为重要的智力因素,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殊不知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因素直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间接作用的结果。智力是人获取知识与能力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所以,有些人一谈素质便强求能力,而不问开发智力,那是很荒谬的。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于环境问题及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战略的实施,我国建材行业因高污染、高能耗而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境,如何实现建材行业的低碳、节能发展是当
期刊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各省各市的体育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体育生的优秀水平作为提升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支点,因此不能忽视对体育生价值的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同时是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 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将人类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传递给下一代,进而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更好地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既然,审美教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在语文
“尝试成功”教学模式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活跃学习。“尝试成功“教学模式主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为主旋律,变老师“多讲”为学生“多想”、“多练”,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规律,自己探讨解题的教学方法。它的课堂结构是:出示尝试题材----学生自学----尝试教学-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生态节能建筑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它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