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并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数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该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学。那么,如何让学生乐学呢?
1.从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回归现实生活,展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身边有数学,并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我结合署假气候炎热出示了题目:今天天气真热啊,小红妈妈买了一个4.3千克的西瓜解渴,西瓜每千克2.80元,妈妈买这个西瓜要付多少钱?这样,把数学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少走弯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七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32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一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把一张中国地图发给学生,提问: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吗?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2.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结论或获得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彻底摒弃“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能上课”的现象,尽可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活动和在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获得终生受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造才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善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于一体的特点,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状态各异运动的活动,直接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运用它。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虽然有“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简单意识,但对人民币各种票面认识不全,对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中的作用体会不够,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每人都要准备各种票面的人民币先让学生认识各种票面,然后再进行简单计算。这样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生活中的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的场景图,同时配上画外音,引入新课,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了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大屏幕再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接着再让学生分类,用课件展示分类的过程和结果,最后进行简单换算。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2.2应用事物直观教具。事物直观教具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形象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利用事物教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意识。如教学 “观察物体”时,我每节都应用实物,摆出不同的形状,先让学生猜想从不同的方位能观察到什么图形,再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猜想验证,然后将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
2.3应用合作、探究等现代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传递——接受学习方式,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给每组分发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量杯各一个和一个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圆柱量杯以及足够的沙子,有意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量杯,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第一次探究下来就出现了“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和”圆柱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两个结论,我再次让学生去探究这两个结论的前提,学生终于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三分之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主人和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结论,充满着无限的喜悦和热烈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拓宽了思维空间,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3.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纯洁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教师满意与否,我们都会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除此之外,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注重了学习伙伴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知识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4.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心灵的和谐
和谐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共同提高”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和谐不仅仅是良师益友般的关系,更体现为一种平等、合作、俱进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趣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当教师捧出一颗心真情的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时,学生也会在情感上给予回应,产生碰撞,从而化作具体行动,尊重教师,热爱学习。这样,和谐就表现为学生间心有灵犀境界,表现为师生对知识共同渴求的境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道出了乐学的重要意义。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它充满数字、算理、计算公式、图形等等,既抽象又枯燥,只能靠学生的思维能力去理解接受。但学生的思维比较具体、形象、自主能力比较差,同时又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还很不成熟,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只有依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取不同方式,有文本呈现、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触摸感受等等,尽量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数学、用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
1.从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回归现实生活,展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身边有数学,并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我结合署假气候炎热出示了题目:今天天气真热啊,小红妈妈买了一个4.3千克的西瓜解渴,西瓜每千克2.80元,妈妈买这个西瓜要付多少钱?这样,把数学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少走弯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实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七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32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一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把一张中国地图发给学生,提问: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吗?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道渠成的作用。
2.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取结论或获得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彻底摒弃“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能上课”的现象,尽可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活动和在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获得终生受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造才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善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于一体的特点,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状态各异运动的活动,直接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运用它。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根据需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虽然有“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简单意识,但对人民币各种票面认识不全,对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中的作用体会不够,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和学生每人都要准备各种票面的人民币先让学生认识各种票面,然后再进行简单计算。这样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生活中的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的场景图,同时配上画外音,引入新课,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了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大屏幕再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接着再让学生分类,用课件展示分类的过程和结果,最后进行简单换算。这样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思考得多了,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2.2应用事物直观教具。事物直观教具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形象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利用事物教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意识。如教学 “观察物体”时,我每节都应用实物,摆出不同的形状,先让学生猜想从不同的方位能观察到什么图形,再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猜想验证,然后将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
2.3应用合作、探究等现代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传递——接受学习方式,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给每组分发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量杯各一个和一个不等底或不等高的圆柱量杯以及足够的沙子,有意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量杯,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第一次探究下来就出现了“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和”圆柱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两个结论,我再次让学生去探究这两个结论的前提,学生终于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三分之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主人和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结论,充满着无限的喜悦和热烈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拓宽了思维空间,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3.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纯洁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教师满意与否,我们都会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除此之外,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注重了学习伙伴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知识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4.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心灵的和谐
和谐课堂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共同提高”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和谐不仅仅是良师益友般的关系,更体现为一种平等、合作、俱进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趣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当教师捧出一颗心真情的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时,学生也会在情感上给予回应,产生碰撞,从而化作具体行动,尊重教师,热爱学习。这样,和谐就表现为学生间心有灵犀境界,表现为师生对知识共同渴求的境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道出了乐学的重要意义。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它充满数字、算理、计算公式、图形等等,既抽象又枯燥,只能靠学生的思维能力去理解接受。但学生的思维比较具体、形象、自主能力比较差,同时又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还很不成熟,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只有依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取不同方式,有文本呈现、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触摸感受等等,尽量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数学、用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