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人力资源是推动图书馆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它决定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状态和水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人力资源是推动图书馆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比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它决定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状态和水平。因此,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提升图书馆员工服务读者和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并可以将员工的个体智力资源转化为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和集体创造力,为推动图书馆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之源。
一、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来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最初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得到不断发展,也逐渐成熟。人力资源管理取代人事管理标志着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时代的到来,它体现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人成为第一生产力。
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也遵循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路径,表现出对于人的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把图书馆员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和一种财富,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充分挖掘人才,培养人才 ,更合理地使用人才,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目前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延伸,属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长期规划与规范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的理念与制度,特别是在激励和约束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制度和纪律的作用,缺乏对员工的柔性管理,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导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它是对人本身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也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而采取的符合员工发展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管理方式。图书馆在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考核中,需要重视员工的个性差异,关注员工的思想情感,并积极组织引导,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关怀每一个员工的利益与需求,从而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目标。
图书馆人文关怀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交往、休闲娱乐方式;员工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员工的服务能力、创新性、业务专长、发展潜能和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员工完善、提高、发展自我的心理及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方法、途径 。因此,从人文关怀的内涵可以看出,对于馆员人文关怀的很多内容问题都可置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之中。
三、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对象的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地位的内在要求。
在图书馆的所有构成要素和工作环节中,图书馆员工是最具活力、也是最积极的因素。无论是图书馆搜集与组织文献资源,还是利用文献资源服务于读者和用户;无论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宣传,还是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实现;也不论是传统图书馆的面对面服务,还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在线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体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是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性质与地位所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注入以图书馆员工为对象的人文关怀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为他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决定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途。
(二)实施人文关怀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要求。
图书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强调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与约束员工的行为,即刚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约束图书馆员工行为和统一管理的作用是有效的。但是,这种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制度面前始终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地位,很难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人文关怀代表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这种管理模式重视人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体现出“人性化”“个性化”管理特征,可以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构建健康的思想和情感平台,成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补充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必然会推动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三)实施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形成。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关怀,人的个性解放,以及人的个性需求是任何组织在管理中都需要重视的的中心问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F·Drucker)指出:“管理者的任务是做好‘催化人’的工作。”因此,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尽快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人事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从营造图书馆的背景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出发点,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图书馆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能动性,高效地开发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使图书馆发展拥有不竭的生命力。
(四)实施人文关怀是调动员工热情的需要
从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需求来讲,馆员应成为人文关怀的第一层面。虽然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对象包括馆员、读者和社会,但在图书馆工作中,员工既是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者,又是图书馆运营中的被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者和实践者。因此,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馆员实施很好的人文关怀时,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在图书馆工作的各项工作和服务中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否则,因为员工得不到人文关怀而导致工作情绪低落、服务水平下降、服务态度不好,那么,也就谈不上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了。 四、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注入人文关怀是一种明智的、有价值的选择,因而需要把人文关怀的措施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环节中。
(一)制定体现馆员个性差异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
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定全馆适用的制度规范从来都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规范对于人才管理与使用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然而,制定的管理规范如果不重视馆员的个性、能力及精神需求的不同,而是一味地强调整齐一致,就会抹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目标实现。因此,图书馆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强化管理制度时,应该把关注员工的个性差异作为一条基本准则,以发挥员工在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员工在舒张个性的基础上完成工作,并成就自己。相应地,除了员工的个性差异,图书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需要以不同的标准衡量员工的工作和绩效,这样才不会限制图书馆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如采编部、计算机网络部和借阅部之间就存在岗位差异,需要根据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差异,分别利用定量考核、定性考核,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管理,并可以实行不同的弹性工作制度等。只有这样区别对待馆员和岗位的个性差异,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二)完善激发员工潜能发展的培训和使用机制。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自身发展和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的目标一致,因此,图书馆在培训和使用员工时,要能激发馆员的个人潜能发展。美国教育界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吸引教育。这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社会民主化实践的人本主义观念。这一观念同样适用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它包括如何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一个美好的愿景,为员工的潜能发展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使图书馆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对全馆队伍状况、个人特点进行分析,以制定一套激发员工潜能发展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让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直至每个员工个人,并在实现图书馆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满足每个员工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同时要根据对每一位员工的个体分析(如专业、学历、兴趣、性格、和要求等),建立员工档案,为员工培训和使用提供依据。通过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上更多地关注员工潜能的发展,从而让每个员工都有充分发挥潜能的空间。
(三)畅通员工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
现代管理学研究表明,参与管理作为一种“赏识”手段,能充分满足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并能增强个体成员对整个组织的责任意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效率化。同时,也有助于依靠组织成员的共同参与实现管理的不断变革和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受“行政管理”理念的影响,习惯于把员工视为单向的被管理者,各类管理规章只是一味地强调如何有效规范和约束馆员的行为,而很少考虑到馆员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束缚了馆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随着民主管理日益受到图书馆界重视,馆员参与管理及变革的愿望也将日益增加,因此,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因势利导,主动吸纳馆员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尤其是人文关怀在管理上的融入,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重大决策、每一项制度的制定与革新过程中,广泛吸纳馆员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员工拥有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在一个充满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人文环境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动力。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图书馆工作的长期实践表明,“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人文氛围,比改善图书馆的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因为不论是哪一个层级、哪一个岗位的馆员,在图书馆工作的过程中都希望获得彼此之间的认同、尊重和关爱,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一般来说,员工在相对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会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的心理满足感,这种感受有助于工作开展,形成图书馆员工的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人文情怀。因此,图书馆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注重图书馆组织文化的营造,以便在管理过程中注入人的情感因素,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从而使管理更加贴近员工的实际工作和学习需要。如通过工会兴趣小组,以及党团员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人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的机会,激发馆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展示馆员的风采,增强凝聚力;也可以创造条件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馆员提供岗位交流的机会,实现相互间的沟通,等等。采取这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措施,就会激活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人文关怀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中。
人文关怀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管理命题,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最具动态性与复杂性的活动,如何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需要而更多的实践方法和途径,这还需要图书馆界根据实际工作和需求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梁 霞.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8)
[2]陈 萍.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若干问题的思考.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2)
[3]叶端华.试析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取向.情报探索,2009(6)
关键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中,人力资源是推动图书馆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比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它决定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状态和水平。因此,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提升图书馆员工服务读者和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并可以将员工的个体智力资源转化为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和集体创造力,为推动图书馆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之源。
一、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来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最初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得到不断发展,也逐渐成熟。人力资源管理取代人事管理标志着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时代的到来,它体现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人成为第一生产力。
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也遵循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路径,表现出对于人的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把图书馆员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和一种财富,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充分挖掘人才,培养人才 ,更合理地使用人才,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目前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延伸,属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长期规划与规范化的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的理念与制度,特别是在激励和约束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制度和纪律的作用,缺乏对员工的柔性管理,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导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它是对人本身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也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而采取的符合员工发展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管理方式。图书馆在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考核中,需要重视员工的个性差异,关注员工的思想情感,并积极组织引导,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关怀每一个员工的利益与需求,从而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目标。
图书馆人文关怀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交往、休闲娱乐方式;员工的岗位意识、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员工的服务能力、创新性、业务专长、发展潜能和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员工完善、提高、发展自我的心理及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方法、途径 。因此,从人文关怀的内涵可以看出,对于馆员人文关怀的很多内容问题都可置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之中。
三、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对象的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地位的内在要求。
在图书馆的所有构成要素和工作环节中,图书馆员工是最具活力、也是最积极的因素。无论是图书馆搜集与组织文献资源,还是利用文献资源服务于读者和用户;无论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宣传,还是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实现;也不论是传统图书馆的面对面服务,还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在线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体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是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性质与地位所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注入以图书馆员工为对象的人文关怀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为他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决定着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途。
(二)实施人文关怀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要求。
图书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强调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与约束员工的行为,即刚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约束图书馆员工行为和统一管理的作用是有效的。但是,这种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制度面前始终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地位,很难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人文关怀代表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这种管理模式重视人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体现出“人性化”“个性化”管理特征,可以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构建健康的思想和情感平台,成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补充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必然会推动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三)实施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形成。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关怀,人的个性解放,以及人的个性需求是任何组织在管理中都需要重视的的中心问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F·Drucker)指出:“管理者的任务是做好‘催化人’的工作。”因此,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尽快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人事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从营造图书馆的背景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出发点,调动广大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图书馆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能动性,高效地开发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使图书馆发展拥有不竭的生命力。
(四)实施人文关怀是调动员工热情的需要
从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需求来讲,馆员应成为人文关怀的第一层面。虽然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对象包括馆员、读者和社会,但在图书馆工作中,员工既是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者,又是图书馆运营中的被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者和实践者。因此,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馆员实施很好的人文关怀时,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在图书馆工作的各项工作和服务中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否则,因为员工得不到人文关怀而导致工作情绪低落、服务水平下降、服务态度不好,那么,也就谈不上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了。 四、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注入人文关怀是一种明智的、有价值的选择,因而需要把人文关怀的措施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环节中。
(一)制定体现馆员个性差异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
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定全馆适用的制度规范从来都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规范对于人才管理与使用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然而,制定的管理规范如果不重视馆员的个性、能力及精神需求的不同,而是一味地强调整齐一致,就会抹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目标实现。因此,图书馆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强化管理制度时,应该把关注员工的个性差异作为一条基本准则,以发挥员工在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员工在舒张个性的基础上完成工作,并成就自己。相应地,除了员工的个性差异,图书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部门和岗位,需要以不同的标准衡量员工的工作和绩效,这样才不会限制图书馆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如采编部、计算机网络部和借阅部之间就存在岗位差异,需要根据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差异,分别利用定量考核、定性考核,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管理,并可以实行不同的弹性工作制度等。只有这样区别对待馆员和岗位的个性差异,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二)完善激发员工潜能发展的培训和使用机制。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自身发展和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的目标一致,因此,图书馆在培训和使用员工时,要能激发馆员的个人潜能发展。美国教育界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吸引教育。这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社会民主化实践的人本主义观念。这一观念同样适用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它包括如何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一个美好的愿景,为员工的潜能发展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使图书馆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对全馆队伍状况、个人特点进行分析,以制定一套激发员工潜能发展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让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直至每个员工个人,并在实现图书馆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满足每个员工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同时要根据对每一位员工的个体分析(如专业、学历、兴趣、性格、和要求等),建立员工档案,为员工培训和使用提供依据。通过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上更多地关注员工潜能的发展,从而让每个员工都有充分发挥潜能的空间。
(三)畅通员工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
现代管理学研究表明,参与管理作为一种“赏识”手段,能充分满足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并能增强个体成员对整个组织的责任意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效率化。同时,也有助于依靠组织成员的共同参与实现管理的不断变革和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受“行政管理”理念的影响,习惯于把员工视为单向的被管理者,各类管理规章只是一味地强调如何有效规范和约束馆员的行为,而很少考虑到馆员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束缚了馆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随着民主管理日益受到图书馆界重视,馆员参与管理及变革的愿望也将日益增加,因此,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因势利导,主动吸纳馆员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尤其是人文关怀在管理上的融入,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重大决策、每一项制度的制定与革新过程中,广泛吸纳馆员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员工拥有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在一个充满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人文环境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动力。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图书馆工作的长期实践表明,“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人文氛围,比改善图书馆的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因为不论是哪一个层级、哪一个岗位的馆员,在图书馆工作的过程中都希望获得彼此之间的认同、尊重和关爱,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一般来说,员工在相对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会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的心理满足感,这种感受有助于工作开展,形成图书馆员工的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人文情怀。因此,图书馆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注重图书馆组织文化的营造,以便在管理过程中注入人的情感因素,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从而使管理更加贴近员工的实际工作和学习需要。如通过工会兴趣小组,以及党团员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人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的机会,激发馆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展示馆员的风采,增强凝聚力;也可以创造条件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馆员提供岗位交流的机会,实现相互间的沟通,等等。采取这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措施,就会激活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人文关怀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中。
人文关怀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管理命题,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最具动态性与复杂性的活动,如何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需要而更多的实践方法和途径,这还需要图书馆界根据实际工作和需求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梁 霞.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8)
[2]陈 萍.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若干问题的思考.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2)
[3]叶端华.试析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取向.情报探索,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