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高中阶段的数学课总是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晕头转向,貌似每节课都是大量的习题,丰富的计算。这种状态会让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在学生心中数学课只能成为学霸们的“狂欢”和普通学生的“孤单”。在我看来,数学课可以在创新的形式中去完成教与学,尽可能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举几个实例来比较一下创新形式的优越性。
一、“穿越”时空来看你
在讲“直线与方程”这一章时,仿佛每节课的模式都是“导入主题,展示例题,练习习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免枯燥了一些。在即将讲“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时,我就想改变一下教学形式,既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穿越”,我就想把这个主题引用到课堂中。但到底让谁穿越,怎么穿越,我作了很多尝试,最终决定让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穿越到现代的课堂上,用QQ聊天的形式与学生展开对话。于是我制作的PPT背景就变成了与笛卡尔聊天的界面,然后把所有内容所有习题与方法都用对话的形式呈现。一上课,我就跟学生说:“今天我请了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他想跟同学们聊会天,可以吗?”学生的眼睛里立刻充满好奇,此时PPT中笛卡尔的照片就从时光隧道里飞出来,然后弹出聊天界面:Hi,大家好,我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很高兴穿越时空来看你们,请叫我“阿笛”。看到这句话,学生立刻欢呼起来,兴趣也来了,神采飞扬。之后,我把“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一节中的“复习回顾,新课导学,典型例题,阶梯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全都贯彻到了聊天的内容当中,时而帮助笛卡尔解决问题,时而又接受笛卡尔的挑战,中间还穿插各种时下流行语,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生全面参与。最后以笛卡尔忙着赶飞船,与大家告别之后下线结束本堂课。
在上这节课时,整个过程学生的眼睛里都充满期待,充满乐趣,学生在本堂课结束后仍然意犹未尽。我也很有成就感,让数学成为亲民的一门学科。创新形式的教学就像是烹饪课堂时的一味佐料,可以让课堂更有味道。
二、潘多拉的盒子
在复习“平面向量”时,有一次是连堂课,需要让学生先做练习题再讲解,之前有过这样的经验,有些学生做着做着习题有时走神、有时发困,效率不高。鉴于这一部分多是选择填空题,我就想换个花样来上课。于是我准备了三个盒子,标上“A、B、C”,然后又剪了几张空白纸条,上面写着几句鼓励学生的话,还有几张写着“再来一题”再加几张空白纸条,随机放入盒子中。我买了几张精美的书签作为奖品。一上课,按照惯例,把练习题发下去。然后我捧着三个盒子放到讲桌上。告诉学生这是三个潘多拉盒子,里面有很多任务,需要学生去揭秘完成。如果挑战成功,就可以得到一张书签。如果失败,则其他同学展示正确也可以得到一张书签。学生立刻就来了劲,跃跃欲试。简单讲明规则以后,我鼓励学生主动挑战。一个非常积极的学生走上来了。打开B盒,抽了一张,是填空题。然后拿着题目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其余学生也不甘示弱。学生在练习学案上又迅速又认真地演算,结果该学生挑战成功,赢得书签。其他学生竟有一丝不甘的表情,于是纷纷上来挑战,大家你来我往,当仁不让。当抽到鼓励自己的话时,也很高兴,毕竟是教师送给自己的座右铭。当抽到“再来一题”时,全班哄堂大笑,他们觉得数学教师很幽默。当展示的学生做错时,大家争相举手,希望能赢得一次机会,我也根据学生水平尽量平衡。总之,大家根据自己的实力分类竞争,并且都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来,我也借着学生的展示趁机讲题。于是这次习题课比平时用的时间短,效果还比平时好。
三、热门的电视节目
数学课要想上得不枯燥,可以借助时下热门的电视节目为载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曾听过一堂课,教师借用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的创意,将课堂设计成闯关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竞争,每扇门背后都有相关的教学内容,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还有一个教师,在一次习题课上,将自己扮演成主持人,让几个学生担任导师,在课堂上模拟《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改名中国好课堂。其余学生就像海选的那些选手们一样展示自己的习题或思路,导师进行点评。当同一个题引起争议时,“导师”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
课堂需要创新。有好的教学创意和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極性不仅需要好的口才,还需要别出心裁的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在数中作乐,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乐在其中。
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过分注重形式,把课堂弄得热闹,花哨就是一堂好课。上好一堂课的核心仍然完成教学目标,但如果既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独具一格让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兴趣,岂不更好?
(责编 赵建荣)
一、“穿越”时空来看你
在讲“直线与方程”这一章时,仿佛每节课的模式都是“导入主题,展示例题,练习习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免枯燥了一些。在即将讲“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时,我就想改变一下教学形式,既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穿越”,我就想把这个主题引用到课堂中。但到底让谁穿越,怎么穿越,我作了很多尝试,最终决定让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穿越到现代的课堂上,用QQ聊天的形式与学生展开对话。于是我制作的PPT背景就变成了与笛卡尔聊天的界面,然后把所有内容所有习题与方法都用对话的形式呈现。一上课,我就跟学生说:“今天我请了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他想跟同学们聊会天,可以吗?”学生的眼睛里立刻充满好奇,此时PPT中笛卡尔的照片就从时光隧道里飞出来,然后弹出聊天界面:Hi,大家好,我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很高兴穿越时空来看你们,请叫我“阿笛”。看到这句话,学生立刻欢呼起来,兴趣也来了,神采飞扬。之后,我把“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一节中的“复习回顾,新课导学,典型例题,阶梯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全都贯彻到了聊天的内容当中,时而帮助笛卡尔解决问题,时而又接受笛卡尔的挑战,中间还穿插各种时下流行语,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生全面参与。最后以笛卡尔忙着赶飞船,与大家告别之后下线结束本堂课。
在上这节课时,整个过程学生的眼睛里都充满期待,充满乐趣,学生在本堂课结束后仍然意犹未尽。我也很有成就感,让数学成为亲民的一门学科。创新形式的教学就像是烹饪课堂时的一味佐料,可以让课堂更有味道。
二、潘多拉的盒子
在复习“平面向量”时,有一次是连堂课,需要让学生先做练习题再讲解,之前有过这样的经验,有些学生做着做着习题有时走神、有时发困,效率不高。鉴于这一部分多是选择填空题,我就想换个花样来上课。于是我准备了三个盒子,标上“A、B、C”,然后又剪了几张空白纸条,上面写着几句鼓励学生的话,还有几张写着“再来一题”再加几张空白纸条,随机放入盒子中。我买了几张精美的书签作为奖品。一上课,按照惯例,把练习题发下去。然后我捧着三个盒子放到讲桌上。告诉学生这是三个潘多拉盒子,里面有很多任务,需要学生去揭秘完成。如果挑战成功,就可以得到一张书签。如果失败,则其他同学展示正确也可以得到一张书签。学生立刻就来了劲,跃跃欲试。简单讲明规则以后,我鼓励学生主动挑战。一个非常积极的学生走上来了。打开B盒,抽了一张,是填空题。然后拿着题目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其余学生也不甘示弱。学生在练习学案上又迅速又认真地演算,结果该学生挑战成功,赢得书签。其他学生竟有一丝不甘的表情,于是纷纷上来挑战,大家你来我往,当仁不让。当抽到鼓励自己的话时,也很高兴,毕竟是教师送给自己的座右铭。当抽到“再来一题”时,全班哄堂大笑,他们觉得数学教师很幽默。当展示的学生做错时,大家争相举手,希望能赢得一次机会,我也根据学生水平尽量平衡。总之,大家根据自己的实力分类竞争,并且都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来,我也借着学生的展示趁机讲题。于是这次习题课比平时用的时间短,效果还比平时好。
三、热门的电视节目
数学课要想上得不枯燥,可以借助时下热门的电视节目为载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曾听过一堂课,教师借用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的创意,将课堂设计成闯关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竞争,每扇门背后都有相关的教学内容,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还有一个教师,在一次习题课上,将自己扮演成主持人,让几个学生担任导师,在课堂上模拟《中国好声音》的舞台,改名中国好课堂。其余学生就像海选的那些选手们一样展示自己的习题或思路,导师进行点评。当同一个题引起争议时,“导师”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
课堂需要创新。有好的教学创意和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極性不仅需要好的口才,还需要别出心裁的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在数中作乐,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乐在其中。
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过分注重形式,把课堂弄得热闹,花哨就是一堂好课。上好一堂课的核心仍然完成教学目标,但如果既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独具一格让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兴趣,岂不更好?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