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不论在讲授课文、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还是在作文教学中,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合作学习往往浮于形式,造成耗时多、调控难、形式繁等弊端,师生对合作学习就缺少兴趣。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真实高效、操作简便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合理搭配,优化合作小组
将合作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参与、点拨、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实现合作小组的各个成员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学生和教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指导作用。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里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搭配,让活泼的孩子与胆小的、不爱发言的坐在一起,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如教《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我让每组学生选一个当导演,而后让导演找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
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导演必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他才能知道其他同学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通过这次表演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俗话说:“熟能生巧。”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之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搞好合作学习指导,合理地运用合作技能
小组学习也需要有一定的合作程序,否则效果并不好。
提出目标(问题):教师引出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完成哪些任务
个体自学:学生自学有关内容,对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并为参与讨论做好准备。
小组讨论:这是小组学习的中心环节,内容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直至找到问题的满意答案;二是围绕问题结论的运用进行尝试性练习。在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中,要求每个学生人人参与讨论,并懂得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讨论开始,组长把发言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每个同学的实际水平、特长等合理分配。在讨论过程中,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先懂的帮助后懂的,互教互学,尤其是为后进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内参与机会。通过讨论,开拓了思路,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集体意识、合作精神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
组际交流: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作汇报,或由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交流内容包括讨论的结果或小组学习的体会等。通过组际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思路,纠正了带有共性的错误,并将小组的认识转化为全班的共识。组际交流后,为把学习引向深入,有时教师可有意地挑起对同一问题不同意见的争辩,组织思维撞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课堂气氛。
集体评价:当各小组的学习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展示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各组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标准评定成绩,当众揭晓,以使小组之间互相比较,开展竞赛;另一种是口头评价,表扬好的,推动中间的,鞭策差的。
三、 发扬民主,营造良好氛围
在学生遇到有争议的学习内容或教学的难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反两方的辩论赛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自由组合成“知音组”。学生就会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中,学生之间既会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会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会紧张而又其乐融融。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的争辩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争辩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学生合作效率的高低。具有相同和相近观点的学生一起合作学习,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他们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化合作学习的小组,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 合理搭配,优化合作小组
将合作理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参与、点拨、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成员或小组之间的互相配合,以实现合作小组的各个成员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学生和教师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起指导作用。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里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搭配,让活泼的孩子与胆小的、不爱发言的坐在一起,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如教《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我让每组学生选一个当导演,而后让导演找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
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导演必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他才能知道其他同学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通过这次表演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俗话说:“熟能生巧。”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之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搞好合作学习指导,合理地运用合作技能
小组学习也需要有一定的合作程序,否则效果并不好。
提出目标(问题):教师引出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完成哪些任务
个体自学:学生自学有关内容,对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并为参与讨论做好准备。
小组讨论:这是小组学习的中心环节,内容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直至找到问题的满意答案;二是围绕问题结论的运用进行尝试性练习。在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中,要求每个学生人人参与讨论,并懂得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讨论开始,组长把发言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每个同学的实际水平、特长等合理分配。在讨论过程中,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先懂的帮助后懂的,互教互学,尤其是为后进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内参与机会。通过讨论,开拓了思路,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集体意识、合作精神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
组际交流: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作汇报,或由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交流内容包括讨论的结果或小组学习的体会等。通过组际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思路,纠正了带有共性的错误,并将小组的认识转化为全班的共识。组际交流后,为把学习引向深入,有时教师可有意地挑起对同一问题不同意见的争辩,组织思维撞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课堂气氛。
集体评价:当各小组的学习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展示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各组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标准评定成绩,当众揭晓,以使小组之间互相比较,开展竞赛;另一种是口头评价,表扬好的,推动中间的,鞭策差的。
三、 发扬民主,营造良好氛围
在学生遇到有争议的学习内容或教学的难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反两方的辩论赛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自由组合成“知音组”。学生就会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中,学生之间既会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会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会紧张而又其乐融融。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的争辩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争辩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学生合作效率的高低。具有相同和相近观点的学生一起合作学习,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他们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优化合作学习的小组,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