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蛇 冷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蛇是人们所认知的变温动物里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它们身体的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长时间处于零下就会死亡,因此在常识之中,蛇类都在雪线以下活动。
  1907年,人们发现了已知生存在最高海拔的蛇——温泉蛇。它们在高海拔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养成的独特生活习性,挑战了生命的极限,也承载了生命与进化的密码。
  年轻高原上生命的跃迁
  年轻的青藏高原至今仍在不停地生长,每年爬高1厘米的代价就是整个高原上剧烈的地质运动。这些地质运动在带来许多灾害的同时,也孕育出大量的地热资源,这些地热带里面充斥了大量的亚硫酸气体,在常规意义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有人类对这种环境情有独钟,认为这种气体不仅让人身心舒畅,还可祛除百病,人们将这种大自然赐予的神奇享受称为泡温泉。但1907年5月,一位探险家在西藏温泉里发现了另外一种生物——蛇,英国人Frank Wall根据标本发现这种蛇不属于已知蛇类的任一属,遂以温泉蛇属为名。当时,该属仅有一种,知道2004年,才在四川发现另外一种。
  上个世纪下半叶,国内的专家开始接触这种奇特的生物,经过研究调查后,发现温泉蛇并不存于所有的温泉带,而是仅仅分布在喜马拉雅地槽带的某些温泉附近,而在昆仑山以北的青海境内,虽然海拔也较高,但那里的温泉附近并没有温泉蛇的踪影。于是人们开始将温泉蛇这一特殊物种温泉蛇的起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起联系起来。
  人们发现,已有的形态和染色体研究表明温泉蛇不仅保留了若干原始性状,而且还出现了一些特化性状,与我国游蛇科的其它蛇类有较大的差异。但却与现今仅见于南美洲的游蛇科异齿蛇亚科蛇类有一定的联系。这一奇特的跳跃式链条关系让科学家们认定温泉蛇不仅是探讨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动物演化和扩散关系的宝贵材料,亦是研究蛇类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材料。同时还可通过对温泉蛇生态学的研究,结合古地理、古植被、古气候资料来推测中新世前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地质特征,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动物形态和生态习性的影响提供资料。
  温泉只是温泉蛇的活动场所之一
  一直以来,温泉都备受西藏人的推崇,藏族同胞们认为这些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的温泉是神女遗泽世人的眼泪和高僧造福信徒的神迹,而对于生长于温泉中的温泉蛇也被认为是神蛇,不可侵犯,也有的地方认为这是铁蛇,是打雷之后,从天上掉下来。
  虽然温泉蛇以温泉为名,但与人们想象的有出入的是,这些温泉蛇并不总是生活在滚热的温泉里面,只是偶尔到其间畅游一番。
  温泉蛇群实际上居住在温泉周围的岩石洞穴或石堆里,几乎每天上午,它们都会从洞穴里钻出来,爬到岩石上晒太阳。在身体被太阳温暖后,滑进浅水里,只将头部露出水面。有时温泉蛇会伸头探脑往水里瞧,3到4条一组并排蹲守着,看起来像极了宝石做成的浮标。在你稍不留神时,先前还是静静等待的它们,灵敏的身体又会迅速消失在水面上。相较于其他蛇种,温泉蛇性情温和,它们不仅无毒,且在面对人类时,只要不遭到伤害,也绝不会向人类发起攻击。人们在泡温泉时,它会尽量的躲避开来,藏在温泉边的石缝里,偷偷地看着。
  温泉蛇食物链的两端
  温泉蛇的食物种类比较固定,以高山蛙和鱼类为主,温泉蛇捕食地点以河岸、河流以及湿地为主。其中高山蛙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但因为高山蛙体积较大,因此时有高山蛙卡在温泉蛇的喉部,双方同时死亡的情况发生。
  温泉蛇一般在河岸、河中以及湿地内等候高山蛙的出现,一旦高山蛙出现在温泉蛇取食范围内,便立刻发起攻击。咬住高山蛙的任何一部位,紧接着慢慢移向蛙的头部,温泉蛇总是从头部开始吞食高山蛙。
  在这条简单的食物链之中,有研究者通过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温泉蛇每天晚上九点左右就全部停止全天的活动,然而高山蛙最活跃的时间却是在午夜十二点到一点之间。高山蛙作为温泉蛇的主要食物之一,温泉蛇的作息时间却与高山蛙不一致,这点让人颇为费解。
  在长期取样观察总结之后,西藏大学学生李健提出来以下几种推论:
  (一)高山蛙为躲避天敌而选择在夜间活动,这是它的一种生存对策;
  (二)决定蛇类白昼黑夜活动规律的因素相当复杂,主要是视细胞的类型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蛇类除在刚出洞或入蛰前气温较底的情况下,寻找干燥的,被太阳晒暖的地点,以取得地面传导的热能和直接的日晒外,通常是避光的。但是有些蛇则表现为趋光性,除了炎夏外常见其在阳光下出现,属于昼行性的蛇种。有些蛇的习性是避光的,属于夜行性的蛇种。还有些蛇属于日夜都活动的晨昏性的蛇种。根据野外实地观察记录结果显示,西藏温泉蛇从09:40出洞活动,截止21:00停止全天活动。因此它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中进化成为昼行性蛇种。
  (三)蛙类是最先从水里进化到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它虽然能在陆地上生活,但是在形态结构上还很不完善。第一,由于蛙类的皮肤只有轻微的角质化,所以不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第二,由于蛙类肺不完善,因此必须借助皮肤进行辅助呼吸,然而皮肤很容易因干燥而影响呼吸,甚至造成死亡。所以,蛙类除了分泌一些粘液来保持皮肤湿润以外,一般都生活在靠近水的阴湿环境里,并且经常跳进水里,以便保持皮肤湿润。西藏日照强度非常大。对于高山蛙而言,选择在夜间活动有利于保证皮肤湿润,便于呼吸,维持正常的生活。
  ——引自《西藏大学学报》
  除了高山蛙和鱼之外,观察者还发现温泉蛇时常觊觎马蜂和苍蝇,但在观察者观察到的许多次攻击中,温泉蛇一次也未得逞过。
  温泉蛇的天敌,则一直未有准确的说法。
  生活在温泉周围的藏族同胞们视温泉蛇为圣物,自己不会去故意戕害,也不会允许外来人捕杀,但他们发现自家的绵羊偶尔会叼上一条温泉蛇。除此之外,蛇类常规的天敌——各种鸟类,比如红嘴山鸦、乌鸦、普通鵟及草原鹞等都有可能处于温泉蛇食物链的上端,但均未曾得到有力证据。
  目前导致温泉蛇意外死亡的罪魁是它的生活习惯,前文曾介绍,温泉蛇喜好趴在石头上晒太阳,而如今,绝大部分温泉蛇的栖息地都因温泉或者地热而通上了水泥路面,温泉蛇的生存环境被大面积地侵占。对温泉蛇来讲,水泥地吸热能力强过石头许多,自然是不二选的晒太阳之地,而过往的车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水泥地上睡觉的温泉蛇们……
  TIPS
  温泉蛇
  中文学名:温泉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
  中文属名:温泉蛇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Thermophisbaileyi
  英文名:Hot-springkeel-back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Wall,1907
  物种信息:全长600-800mm。
  背面黄褐色,有3行暗褐色块斑,当中一行较大,背鳞两外侧2-3行,其中央颜色较深,两侧灰绿,前后缀连成数条深浅相间的细纵纹;腹鳞黄褐色,或两外侧各有一黑点。颊鳞1,2或无;眶前鳞2,眶后鳞3(2);颞鳞2 3;上唇鳞8,3-2-3式。背鳞19-19-17行,两侧最外行平滑或微棱,其余均明显起棱;腹鳞205-218;肛鳞二分;尾下鳞96-120对。
  TIPS
  2004年,四川省林科院专家刘少英等在四川理塘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温泉旁的蛇,虽然这里相对海拔较低,但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它们就是“西藏温泉蛇”。“单属单种”的温泉蛇为什么会在海拔较低的理塘出现?为了找到原因,专家们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这些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生活在理塘的温泉蛇在遗传上与“西藏温泉蛇”有很大差异,有明显的不同种群特征,于是,一种新的温泉蛇在四川被发现,并以四川命名。
  2008年,研究者们在比对相关资料时发现,四川温泉蛇与生活在美洲的“异齿蛇”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它们的分化与青藏高原隆升无关。
其他文献
墨脱的历史贯穿着神话与传说。在藏传佛教的经典中,称墨脱为“博隅白玛岗”,意为“隐秘的莲花圣地”,佛教典籍中记述的“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然而几百年来,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原因,造成了墨脱仍旧保存着人背牲口驮的运输方式。与外界的交往只能在大雪封山前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进行,进出这里的物资都是靠人背畜驮。    我们从派乡出发,准备去探寻这片神秘的莲花圣地,除去之前获悉的信息,我们面对眼
师傅邹艳,一位执着于教学研究,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教育工作者。她认为教育的美妙在于润物无声;她提出要努力探究学生一切行为的背景,舒展儿童的天性;她倡导构建“吸引力课堂”,师生共享教学魅力,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师傅邹艳是浙江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25年来专注并执着于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研究英语教学艺术。她以小学英语的“语音教学活动设计”“语篇教学活动设计”“语用能力评价”为研究内容,深化小学英语重点主题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话题为“Ways to go to school”,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了解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和交通规则。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引入绘本This is the way we go to school,围绕关键词“different”展开。通过绘本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学生不同的上学方式,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该绘本由精美的插画和富有韵味的语言组
故事回放  国庆节前,电视连续剧《陆战之王》在上海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热播。这部50集的电视连续剧,既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荐的建国7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的节目之一,又是深受青少年和军迷们喜爱的军旅题材。因此收视率节节攀升,一度攀升到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的前两名!电视剧《陆战之王》海报截图  电视剧《陆战之王》开篇的第一集,便是令人倍感惊心动魄的场面——坦克空投,说的是我军坦克9旅的965号坦克实施夜间
【摘 要】法治教育专册是以探索学生学习活动指向的问题域为基本结构单元编排的。因此,教师要紧扣“三类”问题,引导“三层”问题,关注“三阶”问题,引导学生实现价值探究,从而习得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律思维,提升法治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向;价值探究;法律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六年级上册定为法治教育专册,主要是基于学生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以宪法精神
记录登山,不能忽略的就是山难,有冒险就有牺牲,在人类的探险史上,总是伴随着死亡的记忆。珠峰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山难,莫过于1924年英国探险队员马洛里和欧文发生的山难,他们是最早挑战珠峰的人,他们是珠峰的先驱,在对顶峰一切未知的情况下,马洛里倒在了海拔8600米的地方,而欧文的躯体至今还没有找到。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谜题,他们是否登顶了?一直无人证实。后人对马欧的故事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甚至希望再
【摘 要】2017年秋季,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正式启用。教材编排、教学内容等有了较大的改动和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对法治教育的渗透与强化,开启了品德教学“德法兼修”的新阶段。本文以“法治”为切入点,通过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梳理,探究“法治”在新教材中的体现和意义,倡导德育课程的教师应该在此方面做好积极的教学准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科学施教  2017年秋季,统编
“X-仪”——半自动的轰炸瞄准系统    德军的第二种无线电波束导航系统叫做“X-仪”(X-GER-AET),也叫“沃坦”1(Wotan1),于1933年开始研制。“X-仪”也使用了与“涅克宾”相同的等强信号原理,但是使用了多个“洛伦茨”波束,使其引导精度比“涅克宾”更高。  “X-仪”使用2个基站,共发射5组引导波束。主站发射2组代号“威悉河”的引导波束,直接指向远方的目标。其中一组为概略引导波
对于藏族人来说,所谓记忆犹新的“美味”,总是跟某件事、某些人、某个场景有深切的关联,他们往往不在意吃了什么,他们更在意的是在哪里吃、跟谁一起吃!    难忘的乡野味道    2001年李秋红第一次进西藏时,她所携带的方便面、罐头、火腿等方便食品多到光托运费就花了一张飞机票的钱,她的同伴们比她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对西藏还不怎么了解,潜意识里就觉得那里物质匮乏,怕吃不饱。”  李秋红和同伴们去双湖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如果你的旅行正逢节日或喜事,那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今,青藏高原的节日不仅有传统的民族宗教节日,也有新时代的文化体育活动,这些纷繁多姿的节日,正以一种喜悦而热烈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雪域高原的精神文化、社会文化和物质文化。  让我们随着青藏列车,一路走,一路看;让我们沿着青藏铁路,亲身感受着雪域高原的节日盛宴。    青海塔尔寺: